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的基本程序以杜威的反思性思考模式为基础,在多年的高年级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几何与图形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面对一个新的几何与图形时却无从下手。本文将主要探讨探究性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高年级;几何与图形;教学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不是数学科学,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升华。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几何内容中的探究式教学正好提供了这种有效的范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以达到认知建构、能力养成与情感体验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结构的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老师使用教学模具进行着讲述,学生进行着观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数的老师觉得这样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非常专业的展示。但是,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忽视掉了,使学生无法训练自己思考与观察的能力,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上的理论不相符,使“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上的质量明显降低。为此,需要老师对教学结构做到有效的转变,将传统形式下教学的模式摒弃掉,在对操作进行观察和思维上的总结这样的教学课程需要做到增强,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提高,让学生间进行良性思维的交流,以便學生在数学上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两种模型进行着仔细地观察,然后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做出探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量尺的工具进行着动手测量,然后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长为多少,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对探研知识进行总结,由学生站在讲台上使用模型一边模拟一边进行讲述,再由台下的学生再对讲述的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建议。最后,老师在以学生整体的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观察探研的新知引导概括,给予专业的指导。这样,学生就占据着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创设,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抽象的距离感,小学生在生活上的经验比较缺乏,思维上联系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小学生很难将有着极强专业性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自己在学习上的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恰巧就是学生很难将“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学好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在数学知识的课堂之中,大多数的老师将学生在发展这一阶段的特点忽略掉,在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基于此,老师需要将数学的课堂进行有效的利用,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开拓,有意识的引导着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中各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脑海里回顾和思考在生活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出现的哪些物件可以用得到这些图形,并且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将这些平面图形独有的特点及美饰的作用进行讲述,比方说,在讲到圆的特性及作用,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试着使用学到的图形进行平面图形设计一种新型赛车,从车的外形及车轮的形状都可以创新,然后把所有不同的创新车模设计简图对比想象分析,得出: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等做的车轮都没有圆形做车轮的车走得快又平稳,这是因为只有圆的中心点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没有棱角。这样一来,老师进行的情境创设就是以实际生活为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快乐和踏实的感受,使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得到激发,抽象的空间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使“图形与几何”的高效教学得以实现。
三、建构几何思想,积累几何体验
几何思想的建立,需要数学体验的不断积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感受几何概念。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场景,出示飞船飞行轨道示意图,然后提问:“如何计算飞船飞行一圈所行的路程?”学生认为可以量出圆的周长,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如用绳子绕圆一圈,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把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直接用软尺绕着量;在这个圆片的边上做一个记号,对准尺子的 0刻度,再把圆片贴着尺滚一周,就可以量出圆的周长……我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学生发现这是把不能测量的变成能测量的,即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据此,我利用现实素材,创设已有知识与几何现实的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不太准确,从而获得提示——可以从圆的要素入手考虑。
结论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艳菊. 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J]. 中外交流,2018,(52):372.
[2] 陈晨. 小学高年级几何直观教学有效性初探[J].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2):55.
[3] 徐小玲. 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措施分析[J]. 考试周刊,2019,(35):94.
[4] 裴爱琴. 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 教学考试,2017,(27):16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高年级;几何与图形;教学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不是数学科学,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升华。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几何内容中的探究式教学正好提供了这种有效的范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以达到认知建构、能力养成与情感体验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结构的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老师使用教学模具进行着讲述,学生进行着观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数的老师觉得这样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非常专业的展示。但是,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忽视掉了,使学生无法训练自己思考与观察的能力,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上的理论不相符,使“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上的质量明显降低。为此,需要老师对教学结构做到有效的转变,将传统形式下教学的模式摒弃掉,在对操作进行观察和思维上的总结这样的教学课程需要做到增强,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提高,让学生间进行良性思维的交流,以便學生在数学上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两种模型进行着仔细地观察,然后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做出探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量尺的工具进行着动手测量,然后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长为多少,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对探研知识进行总结,由学生站在讲台上使用模型一边模拟一边进行讲述,再由台下的学生再对讲述的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建议。最后,老师在以学生整体的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观察探研的新知引导概括,给予专业的指导。这样,学生就占据着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创设,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抽象的距离感,小学生在生活上的经验比较缺乏,思维上联系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小学生很难将有着极强专业性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自己在学习上的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恰巧就是学生很难将“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学好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在数学知识的课堂之中,大多数的老师将学生在发展这一阶段的特点忽略掉,在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基于此,老师需要将数学的课堂进行有效的利用,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开拓,有意识的引导着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中各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脑海里回顾和思考在生活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出现的哪些物件可以用得到这些图形,并且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将这些平面图形独有的特点及美饰的作用进行讲述,比方说,在讲到圆的特性及作用,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试着使用学到的图形进行平面图形设计一种新型赛车,从车的外形及车轮的形状都可以创新,然后把所有不同的创新车模设计简图对比想象分析,得出: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等做的车轮都没有圆形做车轮的车走得快又平稳,这是因为只有圆的中心点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没有棱角。这样一来,老师进行的情境创设就是以实际生活为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快乐和踏实的感受,使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得到激发,抽象的空间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使“图形与几何”的高效教学得以实现。
三、建构几何思想,积累几何体验
几何思想的建立,需要数学体验的不断积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感受几何概念。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场景,出示飞船飞行轨道示意图,然后提问:“如何计算飞船飞行一圈所行的路程?”学生认为可以量出圆的周长,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如用绳子绕圆一圈,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把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直接用软尺绕着量;在这个圆片的边上做一个记号,对准尺子的 0刻度,再把圆片贴着尺滚一周,就可以量出圆的周长……我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学生发现这是把不能测量的变成能测量的,即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据此,我利用现实素材,创设已有知识与几何现实的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不太准确,从而获得提示——可以从圆的要素入手考虑。
结论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艳菊. 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J]. 中外交流,2018,(52):372.
[2] 陈晨. 小学高年级几何直观教学有效性初探[J].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2):55.
[3] 徐小玲. 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措施分析[J]. 考试周刊,2019,(35):94.
[4] 裴爱琴. 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 教学考试,2017,(2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