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考点透视】
1.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在阅读中能把握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详细解读】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才使用第二人称。
5.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要略写。
6.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7.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8.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锁定考查热点】
1.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2.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
3.明确记叙的中心,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5.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6.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7.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详细解读]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思想;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
三、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語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理解词语、句子含义并分析作用。
四、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这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4.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五、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大纲》要求,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总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在准确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认识详写、略写中心意思的关系,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3.掌握分析、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方法。
【中考原题展示】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過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真题回放】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8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的品质。
4.“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点拨】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记叙要素的把握。要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只要抓住开头和主要内容即可,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文章的标题要紧扣中心或主要内容,做到醒目、简洁。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理解人物应抓住人物的特征,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出其精神的闪光点。
第四题考查学生对前后呼应句子的把握,解答时要从内容上进行推敲,看看哪里有伏笔,哪里有铺垫。
第五题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探究能力。这里故意长话短说,目的是为了突出寻找的过程和过程的紧张。
第六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句子的特点,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角度去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七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可各抒己见,做到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
2.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
3.“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4.“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5.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
6.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
②(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
7.示例: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考场误区点击】
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不能分析文章的线索。
2.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章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3.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不准确,表情达意不明确。
4.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把握不准,分析不到位。
【备考应对策略】
1.紧扣记敘的要素,找出文章中标志性的词语或过渡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应在理解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概括时要全面、透彻,语言要简洁通顺。
3.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做蜻蜒点水式的阐释。
4.要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学会对文章进行探究,注意文章的思想、情感、人文等因素。在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详细解读】
1.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字词学习不能丢,尤其应注意生字词的注音和书写能力。要做到:
①以准确牢固地掌握课本注释中的生字为基准,对与之音同、形近的字扩展积累,落实在作业上,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并经常有意识地去运用它。
②注意平时积累。对老师所讲的范文内的生字词、多音字要有一追到底的精神;对于课外语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多音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最终将知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词汇的积累量,不要一带而过。
2.读懂读通材料
①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首先,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主旨是什么。读懂、理解所给材料总体上的内容和形式,找出文段中反映作者写作目的的词句、段落中的中心句以及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等。其次,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层次。即读通材料,搞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②审明题干,再读选段。首先,仔细审查题意,这是关键,要一字不漏地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其次,仔细阅读考查点出现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作者隐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整体分析,联系课内外。当断定了考点,明辨了题意、题型后,我们就应当把平日所积累的有关知识运用起来,通过捕捉、筛选、梳理、比较、辨析、提取、整合信息的过程,找到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②全面作答,准确表述。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答题的时候,考虑问题要周全,要多从人情的角度去思考,要设身处地地考虑人物面对的情况,结合事件的性质、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还要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和铺垫。其次,表述要准确、完整,不遗漏,不曲解。最后,还需要检查、验证,尽量做到合情合理。
1.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在阅读中能把握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详细解读】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才使用第二人称。
5.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要略写。
6.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7.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8.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锁定考查热点】
1.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2.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
3.明确记叙的中心,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5.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6.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7.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详细解读]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思想;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
三、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語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理解词语、句子含义并分析作用。
四、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这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4.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五、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大纲》要求,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总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在准确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认识详写、略写中心意思的关系,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3.掌握分析、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方法。
【中考原题展示】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過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真题回放】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8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的品质。
4.“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点拨】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记叙要素的把握。要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只要抓住开头和主要内容即可,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文章的标题要紧扣中心或主要内容,做到醒目、简洁。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理解人物应抓住人物的特征,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出其精神的闪光点。
第四题考查学生对前后呼应句子的把握,解答时要从内容上进行推敲,看看哪里有伏笔,哪里有铺垫。
第五题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探究能力。这里故意长话短说,目的是为了突出寻找的过程和过程的紧张。
第六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句子的特点,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角度去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七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可各抒己见,做到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
2.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
3.“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4.“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5.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
6.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
②(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
7.示例: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考场误区点击】
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不能分析文章的线索。
2.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章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3.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不准确,表情达意不明确。
4.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把握不准,分析不到位。
【备考应对策略】
1.紧扣记敘的要素,找出文章中标志性的词语或过渡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应在理解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概括时要全面、透彻,语言要简洁通顺。
3.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做蜻蜒点水式的阐释。
4.要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学会对文章进行探究,注意文章的思想、情感、人文等因素。在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详细解读】
1.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字词学习不能丢,尤其应注意生字词的注音和书写能力。要做到:
①以准确牢固地掌握课本注释中的生字为基准,对与之音同、形近的字扩展积累,落实在作业上,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并经常有意识地去运用它。
②注意平时积累。对老师所讲的范文内的生字词、多音字要有一追到底的精神;对于课外语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多音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最终将知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词汇的积累量,不要一带而过。
2.读懂读通材料
①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首先,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主旨是什么。读懂、理解所给材料总体上的内容和形式,找出文段中反映作者写作目的的词句、段落中的中心句以及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等。其次,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层次。即读通材料,搞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②审明题干,再读选段。首先,仔细审查题意,这是关键,要一字不漏地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其次,仔细阅读考查点出现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作者隐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整体分析,联系课内外。当断定了考点,明辨了题意、题型后,我们就应当把平日所积累的有关知识运用起来,通过捕捉、筛选、梳理、比较、辨析、提取、整合信息的过程,找到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②全面作答,准确表述。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答题的时候,考虑问题要周全,要多从人情的角度去思考,要设身处地地考虑人物面对的情况,结合事件的性质、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还要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和铺垫。其次,表述要准确、完整,不遗漏,不曲解。最后,还需要检查、验证,尽量做到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