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技术异化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传播使人人得以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由于在网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就会被网络工具所控制,对自身造成伤害,造成人的异化。目前,网络传播中的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格的异化和行为的异化两个层面。针对网络传播中异化的危害,本文分别从教育、制度、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传播 异化 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41-01
  由于网络传播的出现,数字化生存将成为这个信息化革命带来的最直接的变革。人类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社会阶段或者说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的形式。
  一、网络传播的内涵
  关于网络传播,我们通常认为,所谓的网络传播就是以电脑、手机以及电视机等为终端,以文字、动画、声音、图像等形式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种具备组织传播内涵、人际为一体的大众新型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通过一种“多对多”的信息通信方式在大范围内向众多网络用户传递信息。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拥有者和发布者。从人人参与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传播呈现出五个特征:第一,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第二,网络传播速度快;第三,网络传播方式多样化;第四,网络传播范围的全球化;第五,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
  三、网络传播技术异化的基本范畴和表现形式
  对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异化主要从网络传播中的人格异化与行为异化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传播中的人格异化
  网络传播中的人格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网络传播的主体失落。网络世界是一个拷贝、虚拟与象征的世界。从表面上看,在网络这个世界中,网络传播个体可以自由表达,然而实际上,由虚拟个体组成的网络世界,却把现实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起来,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真实”的判断。过度使用网络传播这种工具,就会使人们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的能力,使人们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另一方面是指网络传播主体的无道德。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意修改自己的身份。由于没有现实世界的等级性、地域性和身份性的限制,在虚拟角色的掩盖之下,使内心深处的自我更为容易完全释放出来。比如在博客中,人们一旦缺乏自律,进行谩骂,而忽略了博客最初的理性思考、真诚交流的作用。由此就体现出了网络传播主体的无道德。
  (二)网络传播中的行为异化
  网络传播中的行为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了网络传播主体现实交往的能力。当人们被网络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人们将自己大量的时间用在网络上,接受一些基本上低价甚至无价值的内容并且进行传播,这样就会扰乱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给每天的生活、工作或者学习带来各种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和削弱了,造成行为的异化。
  另一方面是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对社会造成危害。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它带给网民各种惊喜的同时也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情色、虚假和封建迷信等不良和有害信息。
  四、网络传播中异化的成因探究
  对网络传播中异化的成因的研究,主要从网络传播中异化的主体维度成因和客体维度成因进行分析。
  (一)网络传播中异化的主体维度成因
  网络传播中异化的主体维度形成原因,简单说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网络传播主体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是有差异的;第二,少数网民制造非理性言论的同时严重影响着其他网络传播参与者;第三,网络传播主体缺失道德自律性。
  (二)网络传播中异化的客体维度成因
  网络传播中异化的客体维度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一些网络传播信息的无价值性;第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其把关职能弱化;第三,目前网络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五、网络传播中异化的应对措施
  面对网络传播中的异化问题,在教育、制度、技术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1.教育措施:在加强网络传播主体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网络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2.制度措施:一方面在网络立法中要坚持法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网络发展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着力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网络的把关机制。
  3.技术措施:在网络传播中异化应对的技术措施上,要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网络过滤技术以及制定规范的网络标准。
  我深信随着网络传播主体能够自觉地遵循法度并且拿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网络世界中诚信体系的建立,网络管理外围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体系的完善,网络传播中的异化对人们的伤害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应对,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因网络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立生.论科技异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2).
  [3]李世雁.自然中的技术异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3).
  [4]黄文跺.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尺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2).
  [5]赖早兴,董丽君.网络犯罪及其法律控制[J].当代法学,2002(5).
其他文献
本文以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检疫标准的缺失。在国内法层面,对生产者出现信任危机及相应产品责任案例层出不穷;在国际法层面,引发SPS协议
G20峰会上有句名言:如果能找到一把钥匙让全世界增加就业,解决贫困,走出金融危机,那么这把金钥匙一定是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深远,有统计数据显示:
智能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以往传统的维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
[摘要]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写作正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错误是学生在写作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因此,分析学生的写作错误及其成因对于外语写作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习者写作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则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因此,本文运用了错误分析理论,简要概括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所出现的词汇使用错误。  [关键词]写作 词汇 错误分析  [中图
[摘要]本文在回顾交际教学法语言理论、学习理论,其特点和优势以及对目前中南大学学生英语学习及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交际教学法的目的符合当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初步探索了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英语学习及需求 大学英语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37-02  一、交际教学法概述  
自从日尔曼法以来,关于占有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事实,就产生了分歧,本文考查了这一问题的根源以及各国学说与立法例,同时经过对权利与事实的分析,对这一问题阐明了自己的
[摘要]“扫盲”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扫盲教材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内容到形式,发生着不断的改变。本文通过对国家和吉林省现行扫盲教材的分析,试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网络远程教学的扫盲课件,从而为扫盲工作的研究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扫盲课件 课件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摘要】美国宪法序言是世界各国宪法序言中表述最短的序言,其用词抽象、笼统、超阶级,充分的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思想,然而我们通过考量其阶级斗争和国家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发现隐藏其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它并不如其所标榜的那样,是“全民”民主。本文旨在以美国宪法序言为切入点,通过对修正案第5条“征用条款”制定背景及其施行效果的分析来揭露其本质,并以“征用条款”为基点论述美国宪法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的内容
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开始经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过程.自1905年两江师范学堂率先将图画手工课程设置为各科必修科目,始有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初创时
摘 要:森林培育及森林资源保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并且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及构建良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森林培育的主要作用,对加强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森林培育;作用;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森林培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