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沐浴改革开放政策、享受经济社会空前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趋于更加开放和多元。同时由于他们尚未在思想上、人格上完全独立,造成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诸多迷茫与困惑。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还有部分大学生从纯粹的理想走向务实。在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入党,但是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狭隘的把入党作为求职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彼此依赖,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在职业取向上,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更加现实,多元和折衷。在价值选择上表现为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就更少。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盲目攀比消费等现象。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联系与区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分析学生在生活、情感、就业、人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问题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等。随着大学生理性思维的成熟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发展与丰富。但是上述这些主题教育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其内在的逻辑性致使学生以偏概全、管中窥豹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实用主义,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革命取向和文化价值双向选择的结果,中国革命的现时任务,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理解随着革命任务和革命阶段的变迁,将其内在要素在革命的需要的前提下依次凸现出来,成为一种历史的展现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理论整体性理解与吸收,它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哲学本身映现出并带有某种功利型的色彩。同时,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功用和验收的改用性思维方式,是人们对理论的选择不是按照理论自身的内在价值取向和尺度,而主要是按照理论的实际效果进行的。哲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自主地位,被现实生活同化为功利手段;理论本身的深化、完善和发展受到抑制,使理论建构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哲学理论经常被当作实践活动直接操作的模式,不得不纳入通俗化的道路,这些,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受到了损害。
3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中国在社会发展实践中,我国在改革开放推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进而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热”“过急”;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改革开放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体制发展的同时,由于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在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拉大,这种贫富差距拉大的状况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我国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措施的欠协调和某些措施的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对一些严重冲击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缺乏有理有据的分析辨别、缺乏强有力的抵制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东西对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等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一些危害社会的文化垃圾和黄赌毒等缺乏经常性的抵制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在有些地方“畅行无阻”,造成了对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恶劣影响;改革开放应当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经出现过四项基本原则某些方面不能始终如一坚持的现象,个别人甚至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个别地方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唯经济中心论”,从而导致了部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调。以上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致使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同时严重出现了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这些迷茫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80后、90后面对社会发展中高学费、高房价、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就业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低诚信等等社会负面影响造成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冷漠,转而造成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漠不关心。当代大学生当他们对所期待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社会产生强大的差距和反差时,他们从心里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对党的事业的动摇和不信任。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两张皮,教师从历史的、逻辑的、理论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充分论证,而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对理论成果提出种种质疑。不仅造成教学上的困难,但在更深层次上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理想和现实社会生活理解的困惑。
3.2 社会经济发展与心灵培养的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多的关注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要求”,但对其它方面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及道德培养问题重视不够,同样的问题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期也出现过,“人们也只醉心于利用新兴的科学占领财富,一味放纵钻营的才能而忽视心灵的培养,人们以机械的生产压制真正的创造,在《诗辨》中雪莱指控工业革命将人们引上贪婪、自私、愚昧的道路”。现行的大学教育主要是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即使是传统的人文科目,其教学的侧重点主要还是一种知识的训练,而不是人文精神、教养的传输与培养。教学已然不再担当生命教化、精神再造、人格重塑的任务了。人文精神在当代大学已然渐次失落。对人自身生命价值、意义的忽视引导和教育,造成很多大学生行为的愚妄与混乱。
3.3 价值追求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困惑
“从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明在强大富裕的路上疾驰,价值观念经受强大的冲击,科技的惊人成就使得人文科学黯然失色。为积累财富所需的知识和理性活动成为文教界所重视的”。现在大学生因为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学因为面临人才市场的选择和淘汰,过多的注重于技能和生存技巧的培养,自然而然,教育的导向就会对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评价产生指挥棒的作用。“只有创造性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源”。“而诗和想象力由于其无助于直接换取市场上的优势而受到忽视”。为积累财富所需的知识和理性活动以及当下为文教界所重视的技能和生存技巧,被诗人雪莱称之为钻营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恰恰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被称之为优秀的有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但是郑敏教授在《诗歌与科学:世纪末重读雪莱,〈诗辨〉的感动与困惑》中认为:诗人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必然促成文明自低向高发展。
这些迷茫与困惑使当代大学生很少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甚至以现象代替真理,抵制接受真理的情绪普遍滋生,这就要求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时,主要是联系实际将重点放在如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本身的内容为主体,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不是什么问题都去联系实际,而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要着重从理论上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还有部分大学生从纯粹的理想走向务实。在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入党,但是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狭隘的把入党作为求职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彼此依赖,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在职业取向上,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更加现实,多元和折衷。在价值选择上表现为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就更少。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盲目攀比消费等现象。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联系与区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分析学生在生活、情感、就业、人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问题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等。随着大学生理性思维的成熟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发展与丰富。但是上述这些主题教育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其内在的逻辑性致使学生以偏概全、管中窥豹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实用主义,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革命取向和文化价值双向选择的结果,中国革命的现时任务,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理解随着革命任务和革命阶段的变迁,将其内在要素在革命的需要的前提下依次凸现出来,成为一种历史的展现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理论整体性理解与吸收,它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哲学本身映现出并带有某种功利型的色彩。同时,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功用和验收的改用性思维方式,是人们对理论的选择不是按照理论自身的内在价值取向和尺度,而主要是按照理论的实际效果进行的。哲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自主地位,被现实生活同化为功利手段;理论本身的深化、完善和发展受到抑制,使理论建构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哲学理论经常被当作实践活动直接操作的模式,不得不纳入通俗化的道路,这些,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受到了损害。
3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中国在社会发展实践中,我国在改革开放推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进而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热”“过急”;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改革开放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体制发展的同时,由于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在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拉大,这种贫富差距拉大的状况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我国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措施的欠协调和某些措施的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对一些严重冲击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缺乏有理有据的分析辨别、缺乏强有力的抵制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东西对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等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一些危害社会的文化垃圾和黄赌毒等缺乏经常性的抵制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在有些地方“畅行无阻”,造成了对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恶劣影响;改革开放应当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曾经出现过四项基本原则某些方面不能始终如一坚持的现象,个别人甚至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个别地方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唯经济中心论”,从而导致了部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调。以上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致使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同时严重出现了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这些迷茫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80后、90后面对社会发展中高学费、高房价、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就业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低诚信等等社会负面影响造成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冷漠,转而造成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漠不关心。当代大学生当他们对所期待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社会产生强大的差距和反差时,他们从心里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对党的事业的动摇和不信任。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两张皮,教师从历史的、逻辑的、理论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充分论证,而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对理论成果提出种种质疑。不仅造成教学上的困难,但在更深层次上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理想和现实社会生活理解的困惑。
3.2 社会经济发展与心灵培养的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多的关注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要求”,但对其它方面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及道德培养问题重视不够,同样的问题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期也出现过,“人们也只醉心于利用新兴的科学占领财富,一味放纵钻营的才能而忽视心灵的培养,人们以机械的生产压制真正的创造,在《诗辨》中雪莱指控工业革命将人们引上贪婪、自私、愚昧的道路”。现行的大学教育主要是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即使是传统的人文科目,其教学的侧重点主要还是一种知识的训练,而不是人文精神、教养的传输与培养。教学已然不再担当生命教化、精神再造、人格重塑的任务了。人文精神在当代大学已然渐次失落。对人自身生命价值、意义的忽视引导和教育,造成很多大学生行为的愚妄与混乱。
3.3 价值追求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困惑
“从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明在强大富裕的路上疾驰,价值观念经受强大的冲击,科技的惊人成就使得人文科学黯然失色。为积累财富所需的知识和理性活动成为文教界所重视的”。现在大学生因为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学因为面临人才市场的选择和淘汰,过多的注重于技能和生存技巧的培养,自然而然,教育的导向就会对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评价产生指挥棒的作用。“只有创造性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源”。“而诗和想象力由于其无助于直接换取市场上的优势而受到忽视”。为积累财富所需的知识和理性活动以及当下为文教界所重视的技能和生存技巧,被诗人雪莱称之为钻营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恰恰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被称之为优秀的有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但是郑敏教授在《诗歌与科学:世纪末重读雪莱,〈诗辨〉的感动与困惑》中认为:诗人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必然促成文明自低向高发展。
这些迷茫与困惑使当代大学生很少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甚至以现象代替真理,抵制接受真理的情绪普遍滋生,这就要求高校青年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时,主要是联系实际将重点放在如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本身的内容为主体,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不是什么问题都去联系实际,而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要着重从理论上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