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幼儿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事实证明: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注重言传身教,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为他们树立着榜样。我们的言谈举止时刻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是以满腔热情、用慈母般的爱去呵护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比如:当我们买东西,谁不喜欢去挑、去捏呢?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也不买,最后别人怎么买?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孩子看了这些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会接影响到了孩子。当班上分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行为,凡是要求孩子要做到的,我们自己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孩子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学生,让其它学生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二、注重营造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孩子自出身起,便生活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时时、事事耳濡目染。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愉快地生活空间,如:在集体环境中,我们要为孩子创设团结友爱的、活泼有趣、益智的活动,这些会将孩子带入遐想的空间,培养孩子敢于想象、创造、探索的欲望。一个良好、温馨的教育环境,一个示意、期望的眼神都可以去启迪孩子,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平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兴趣和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曾有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父亲,他是个“新闻迷”,早上听收音机,晚上看新闻节目,便成了他的必修课。他的儿子,从小受到了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迷上了看新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入小学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听说能力、记忆力特别强,读起课文来,语感也特好,对看课外书,对身边的事也很感兴趣。刚入小学就能看《西游记》的学生版本了,问她,字认到吗?他说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大概能知道讲了什么事。而他认识的那些字基本上通过问父母,一遍又一遍的接触学会的。你看,孩子一旦有了兴趣,根本就用不着机械、死板的教他认字、写字了。这样,对这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他将会学得很轻松。
  三、注重动手实践,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做作业,家长可以监督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做,包括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检查是孩子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这一步由家长代替,实际上是家长替孩子承担了行为后果。而家长成为仲裁者也减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意识。
  再如,让孩子收拾房间、整理物品,这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但是可能很多父母没想到,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一个整理房间有技巧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组织、分层负责的人,也是一个能懂得轻重缓急、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因此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成为聪明能干的人。
  教师要耐心倾听儿童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比如,要求幼儿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并折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午睡及离园前摆好自己的小椅子,自己学会进餐,不依赖成人喂等等,这些事情要求他们立刻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是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耐心诱导、督促、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经过不断地日积月累和强化提醒,幼儿良好的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它不仅影响到幼儿成人后对劳动的认识,还关系着日后能不能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问题。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抓好幼儿的养成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口语交际训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听说读写兼顾,体味口语交际快乐,要用赏识的目光鼓励学生,坚持长期训练,持之以恒。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  口语交际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意识和习惯,提高
期刊
新课标(《课标2011版》)对写字教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在“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基础上增加了“有主动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3——4年级):第五条“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中加入了新的要求“力求美观” ;此外增加了一条
期刊
摘 要:候课是教师课堂活动的预备状态,指教师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等候上课。这是一堂课的序曲,也是课堂活动的第一个段落。这一细小环节体现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程度,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候课 调节情绪 注意问题  一、教师“候课”好处多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高尚的,教师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证实,有效的开展小学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实现小学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小学的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实现 小学语文 有效 阅读教学 对策  一、激发阅读兴趣,挖掘阅读动力  兴趣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的人口以农民工的身份在向城市流动。但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背后,却暗含着留守儿童赖以生存、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剧烈变动。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护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安全问题角度出发,对留守儿童安全现状做出研究和
期刊
摘 要 :高校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此类学生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学生工作者,分析特殊群体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心态,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特殊群体 教育 引导  一、高校特殊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所谓特殊大学生群体,是指在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如学习
期刊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学习体系里面,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运用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以小组目标达成为策略。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如:前段时间我讲的高效课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期刊
摘 要:教育在本质上是实现人生命价值的活动。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初中化学教学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本文主要是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几个要点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讨  化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协调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做好化学教学情境设计、推行多感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院校的英语教学大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 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何?这个问题要从学生入学谈起。在步入高职院校之前,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高考英语分数偏低,程度参差不齐。教学人员面对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学好英语。要解决这个
期刊
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又叫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其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得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该模型已用于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1]。本文主要介绍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其应用进展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