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
【机 构】
:
不详
【出 处】
:
社会科学战线
【发表日期】
:
2019年12期
其他文献
注重逻辑与技术的传统行政责任观,无法满足内部行政对伦理道德的要求。事后责任、事前责任的理论划分为讨论内部行政责任提供了理论框架。事后责任与外部行政责任具有同样的逻辑结构,其本质是对行为结果进行评价。事前责任着眼于良好行政目标的提前承担,注重行政的伦理价值性,较事后责任更适应当前复杂行政实践的要求。行政主体承担事前责任的有效途径在于公众参与。
在解释"重大误解"的规范内涵时,德国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的"二元论"传统存在着理论基础与功能价值丧失、不适用司法实践需要等诸多弊端,应被抛弃,从而转向"一元论",不再区分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而是构建一个交互的、动态的调整机制,完成对重大误解的规范。这一机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达至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这两项利益的平衡。为此,这一机制中包含了如下的要素:重大误解的风险分配,相对方对重大误解发生的可归责性以及误解的重大性等;同时须考虑误解方的重大过失与相对方的可归责性之间动态的比例关系。通过这些要素的交互作
中国古代法律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平衡思想与智慧。文章从平衡法学的角度着重梳理了中国古代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利、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权力、权力与义务、义务与义务六对法律关系,以期大致勾勒和廓清"平衡"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宏观走向,为社会主义平衡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渊薮和现实借鉴。
理想信念的形成将经历情感、知识和价值三种形态。其中,情感形态体现为人们基于现实生活实践而产生的或强烈或深沉的心理反应,知识形态表征为概念范畴、命题网络和思维方式三种形式,价值形态呈现出导向性、坚定感以及个体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的基本特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应以价值形态为主体,以情感形态和知识形态为两翼,将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有机统一起来,引导人们在情理交融中逐步确立科学完备、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
汉语违实条件句已有近40年的研究历史,大致经历了围绕其展开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语言本体研究和跨界研究三个研究阶段。文章对汉语违实条件句的研究进行了历时考察,并对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反思,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拘泥于语言单层面的研究,忽视不同层面的统合研究;关注语言现象微观的描写,忽视语言哲学视域下的理论建构;重视思辨性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英国政府在过去30余年里不断调整和改进国家课程。面对学生成绩持续下降、教育质量持续下滑的状况,英国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具体而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从关注"公民素质"转向"全面育人";在课程内容上,从关注"专业技能"转向"学科素养";在评价方式上,从关注"知识分层"转向"刚柔并济";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上,转向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探究此次英国国家课程改革的成效,并试图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城市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然而由于传统的权力路径依赖、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民主自治机制缺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在发展转型中依然面临着多重困境。统合性自主性理论扎根于历时态权力演进之特征和现时态社区自治之诉求,综合了多种理论的分析优势,为社区治理纵向关系统合与横向关系联通提供了理论支撑,亦为社区现代化推进指明了创新路径。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主编,共计十卷(目前推出六卷),分别为:《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当代中国诗歌批评史》《当代中国小说批评史》《当代中国散文批评史》《当代中国外国文论接受史》《当代中国戏剧批评史》《当代中国外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电影批评史》。丛书结合三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成果,对19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试图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体现现当代中国学术的“中国
取得型财产犯罪,是指行为人出于取得财物的经济价值等可能用途的意思,即出于非法占有意思,而实施的排除他人对财物的占有进而由自己占有该财物的财产犯罪。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诈骗罪等罪名为典型的取得型财产犯罪。该类型财产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然而对于相关罪名的认定莫衷一是。尤其对于所有权人以窃取等不当的行为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取回的情况,理论界的教义学研究可谓流派纷呈,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实务界的无所适从、标准混乱。笔者认为,厘清取得型财产犯罪所保护的法益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对于案情大体相仿的案件,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