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变化特征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

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SLE患者31例(62眼),分为狼疮性视网膜病(LR)组10例(17眼)和非狼疮性视网膜病(NLR)组24例(45眼)。同时招募与疾病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及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图像,并用本实验室自行编写的分析程序将视网膜血流灌注图进行骨架化分析,获得去除中央无血管区(FAZ,0.6 mm)的总环区域(TAZ)以及进一步4分区(S、T、I、N)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骨架化毛细血管密度(RCD)。此外,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对疾病组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在浅层视网膜TAZ区域以及S、T、I、N各分区,NLR组和LR组的RC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LR组相较于NLR组更低,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层视网膜,3组之间的差异不如浅层明显,仅发现LR组在N区域的RCD值较NLR组明显下降(P=0.022),且LR组在除T外其他3个分区的RC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LR组的SLEDAI评分显著高于NLR组(P=0.006),且LR组的SLE并发症,如狼疮性肾炎和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率均更高(分别为50% vs. 25%,10% vs. 4%)。

结论:

OCTA能有效检测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改变。SLE患者无明显眼底及视力损伤时,浅层视网膜RCD即发生显著性改变,推测其可能可以作为监测SLE视网膜损害的早期生物学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arthel指数评估操在全喉切除患者术后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7)。比较两组患者分级护理的等级、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调查脊柱侧凸矫形术患儿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住院并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脊柱侧凸矫形患儿417例,记录PONV发生情况,收集其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及手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患儿PONV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4 h内282例(67.63%)患
本文从高脂血症胰腺炎治疗的关键点切入,阐述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及高效性,综述目前关于血浆置换降脂治疗的护理要点及护理展望,以期为临床护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了健康照护领域的知识转化的内涵和现状特点,分析目前知识转化存在的护理证据综合缺乏、质量不高,护士循证能力较低、组织循证氛围不够等问题。建议院校的知识转化研究者和临床的知识转化实践者密切合作,开展整合型知识转化研究,生产更多贴近临床需求的最佳证据总结和知识转化工具;加快培养各层次循证护理人才;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支持循证实践,用知识转化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护理品质,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目的:探讨臂间收缩压差(IASBPD)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野损害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9例(69眼),均行5次以上视野检查。根据Humphrey视野计的青光眼进展引导分析(GPA)结果分为视野进展组和视野无进展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多次双臂序贯血压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
目的:探讨Rhinoceros软件定量测量虹膜前表面曲率的精确性,并用于评估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前后虹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计划接受LPI治疗的PACS患者16例(16眼)作为PACS组,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取不同轴位的眼前节图像,采用Rhinoceros 5.0软件
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可出现一系列眼部改变,这些改变若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将导致宇航员出现长期或永久的视力损害,不仅影响飞行任务的执行,还威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尽管目前宇航员出现这些眼部改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发现,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改变、生化改变及淋巴、静脉系统循环障碍,这些可能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归纳国内外近50年来关于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
目的:评估自我监测24 h眼压在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行药物治疗且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的POAG患者42例(73眼),根据基线眼压分为A组:眼压为(12.86±1.40)mmHg(1 mmHg=0.133 kPa);B组:眼压为(17.82±1.40)mmHg。入组患者通过iCare HOM
目的:观察近视儿童青少年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表相关指标和睑板腺的变化,探讨和评价角膜塑形镜对其眼表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0例(60眼)作为塑形镜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儿60例(60眼)作为框架镜组,2组均在戴镜前,戴镜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同时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得下泪河高度、非侵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房角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青光眼中心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37眼)。患者为青光眼急性期发作后经药物治疗3~14 d,术前眼压高于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关闭范围>2个象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前房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