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背景】
今天第一节夜自修课我布置学生当堂写了一篇小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同桌的你。安排这样一个题目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一下同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课后我把学生写的作文全部收起来,一篇一篇仔细的阅读。有一对同桌的文章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其中A同学写道:“我的同桌是个行为习惯很差的人,经常要和我讲话,自控能力很差,时而要违反纪律,而且特喜欢吹牛……总之我不想和他做同桌,希望老师帮我调位置。”B同学写道:“同桌的你总是有讲不完的话,上课还要开小差,作业拖拉,喜欢说大话……我恳请老师把我们拆开,因为我们两个都不自觉的。”我把他们两写的文章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一处写到对方的优点,而其它同桌基本都是写了对方的很多优点,很委婉的指出对方的缺点。看来两个人的矛盾好像已经很深了。怎么办呢?仔细回忆两人平时的表现确实和他们描述的差不多啊。我想如果按照他们的意愿把他们的位置拆开,也许他们彼此的心结就永远也打不开了;而如果没有什么动作,也许他们的矛盾还会进一步激化,影响会越来越大。我想应该要找一个稳妥的办法,我思索了一节课,有了主意。
【事件发展】
夜自修结束后,我把他们两请到了我办公室,我拿出刚才他们写的文章,把自己写的给对方看。他们看完以后一脸的严肃,其中A同学马上开始解释:“他乱写,我没有吹牛,我没有……”B同学也安奈不住了:“我没有乱说,他就是这样的,有一次他还……”B同学刚学完,A同学又开始辩驳。两人都表现得很激动,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耐心的听着。两人看我没出声也慢慢平息下来了。于是我说:“你们有没有讲完了,有没有要补充的,没有的话就听我讲几句,好吗?”他们都不吭声了。我微笑着说:“你们不要激动,我叫你们来不是要批评你们的。”他们相互看了看,一脸狐疑。我接着说:“今天我很高兴,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你们已经把同桌了解得这么清楚,而且能找出对方的不足,很多地方都写得很客观很到位,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对对方的优点没有发掘出来,你们说是不是呀?”他们听了都笑了。这时我也舒了一口气,接着说:“经过我的观察和了解,你们两个其实有很多相似点,比如:你们都很聪明,数学都学都很好;你们的值日工作都做得很好;你们的缺点也很惊人地相似,你们的作文中已体现的很明显了。看来你们应该是‘志同道合’啊!”他们听了哈哈大笑。我想教育的契机来了,于是继续说:“既然你们有这么多的共同点应该会成为好朋友的,我常说大家有缘才会来到我们的班集体,能做同桌就更有缘了。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比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呢,我们更应该像兄弟一样啊,以后到社会上了回想起初中一起住宿的同桌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你们说对不对?”两人都使劲地低头了。这时我的底气更足了,接着说:“刚才你们都把心中的不快写了、说了,我觉得很好啊,这是一种发泄啊,不吐不快嘛!真正的好兄弟就是要指出对方的缺点的,不用隐藏的,我希望、我也觉得你们通过这件事一定能成为好朋友的,你们觉得呢?如果愿意成为好朋友的话请你们两人握个手、拥抱一下。”我话刚说完他们就自然的握手拥抱了,此时我真的很欣慰。于是,我让他们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既然成为了好朋友,那么在学习生活上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事件结果】
事情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他们表面上已经和解了,但我还要进一步观察,怕他们敷衍我。于是我特别关照值日班长平时多关注他们,及时向我汇报情况。一个星期下来,在每天公布的班级管理情况记载上他们没有再被值日班长记到名字(以前几乎每天都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被记到)。我同样也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都反映他们最近表现很好。这下我才真正觉得他们是“化敌为友”了。
【事件感想】
当今时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心目中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他们中很多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善与他人合作,做事情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些不良习惯多数是家中的大人迁就宠爱造成的。孩子们到了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没有了别人的迁就,自己也不懂得迁就别人,矛盾纠纷免不了时常发生,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班级和学校管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不愉快。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学生没有能力自行去解决,他们需要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有的影响也许是显性的,而有的影响是隐形的、深远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做合理的、积极地引导,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仔细分析,要做到“化干戈为玉帛”,不能简单粗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不断的积累和探求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分享与共处,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第一节夜自修课我布置学生当堂写了一篇小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同桌的你。安排这样一个题目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一下同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课后我把学生写的作文全部收起来,一篇一篇仔细的阅读。有一对同桌的文章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其中A同学写道:“我的同桌是个行为习惯很差的人,经常要和我讲话,自控能力很差,时而要违反纪律,而且特喜欢吹牛……总之我不想和他做同桌,希望老师帮我调位置。”B同学写道:“同桌的你总是有讲不完的话,上课还要开小差,作业拖拉,喜欢说大话……我恳请老师把我们拆开,因为我们两个都不自觉的。”我把他们两写的文章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一处写到对方的优点,而其它同桌基本都是写了对方的很多优点,很委婉的指出对方的缺点。看来两个人的矛盾好像已经很深了。怎么办呢?仔细回忆两人平时的表现确实和他们描述的差不多啊。我想如果按照他们的意愿把他们的位置拆开,也许他们彼此的心结就永远也打不开了;而如果没有什么动作,也许他们的矛盾还会进一步激化,影响会越来越大。我想应该要找一个稳妥的办法,我思索了一节课,有了主意。
【事件发展】
夜自修结束后,我把他们两请到了我办公室,我拿出刚才他们写的文章,把自己写的给对方看。他们看完以后一脸的严肃,其中A同学马上开始解释:“他乱写,我没有吹牛,我没有……”B同学也安奈不住了:“我没有乱说,他就是这样的,有一次他还……”B同学刚学完,A同学又开始辩驳。两人都表现得很激动,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耐心的听着。两人看我没出声也慢慢平息下来了。于是我说:“你们有没有讲完了,有没有要补充的,没有的话就听我讲几句,好吗?”他们都不吭声了。我微笑着说:“你们不要激动,我叫你们来不是要批评你们的。”他们相互看了看,一脸狐疑。我接着说:“今天我很高兴,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你们已经把同桌了解得这么清楚,而且能找出对方的不足,很多地方都写得很客观很到位,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对对方的优点没有发掘出来,你们说是不是呀?”他们听了都笑了。这时我也舒了一口气,接着说:“经过我的观察和了解,你们两个其实有很多相似点,比如:你们都很聪明,数学都学都很好;你们的值日工作都做得很好;你们的缺点也很惊人地相似,你们的作文中已体现的很明显了。看来你们应该是‘志同道合’啊!”他们听了哈哈大笑。我想教育的契机来了,于是继续说:“既然你们有这么多的共同点应该会成为好朋友的,我常说大家有缘才会来到我们的班集体,能做同桌就更有缘了。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比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呢,我们更应该像兄弟一样啊,以后到社会上了回想起初中一起住宿的同桌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你们说对不对?”两人都使劲地低头了。这时我的底气更足了,接着说:“刚才你们都把心中的不快写了、说了,我觉得很好啊,这是一种发泄啊,不吐不快嘛!真正的好兄弟就是要指出对方的缺点的,不用隐藏的,我希望、我也觉得你们通过这件事一定能成为好朋友的,你们觉得呢?如果愿意成为好朋友的话请你们两人握个手、拥抱一下。”我话刚说完他们就自然的握手拥抱了,此时我真的很欣慰。于是,我让他们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既然成为了好朋友,那么在学习生活上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事件结果】
事情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他们表面上已经和解了,但我还要进一步观察,怕他们敷衍我。于是我特别关照值日班长平时多关注他们,及时向我汇报情况。一个星期下来,在每天公布的班级管理情况记载上他们没有再被值日班长记到名字(以前几乎每天都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被记到)。我同样也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都反映他们最近表现很好。这下我才真正觉得他们是“化敌为友”了。
【事件感想】
当今时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心目中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他们中很多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善与他人合作,做事情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些不良习惯多数是家中的大人迁就宠爱造成的。孩子们到了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没有了别人的迁就,自己也不懂得迁就别人,矛盾纠纷免不了时常发生,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班级和学校管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不愉快。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学生没有能力自行去解决,他们需要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有的影响也许是显性的,而有的影响是隐形的、深远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做合理的、积极地引导,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仔细分析,要做到“化干戈为玉帛”,不能简单粗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不断的积累和探求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分享与共处,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