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三十余年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了严重的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时至今日,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以及难以为继。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本去重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绿色发展的理念亟待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前者才能持续产生后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人口代际代内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明晰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含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自然资源因其稀缺性进行市场化配置将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最后,明确了生态需求的满足是实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整体福利和谐统一的必要条件,而对“两山”理念的贯彻,正式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实践。
一、两山论的提出背景和含义
早在2005年时,习近平于浙江丽水考察调研时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展开剖析,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山论”思想是对中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6年3月,习近平发文论证“两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阶段,金山银山基本由绿水青山转化而来,此涨彼消,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耗费。第二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兴起,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存续的重要性,既要有绿水青山也要有金山银山。第三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两山”是和谐一体的,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有不绝的金山银山。
“两山”思想直接指向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为实现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二、美好生态本身就是生产力
由前所述可以自然地推出:我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保护,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产力,对其的改善就是在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因此,牺牲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行为是绝不可取的。
自然资源正是传统生产函数中被忽视的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要素投入如何转化为产品产出的一种关系,是生产商品或服务的一剂配方。传统经济学理论將索洛生产函数及其衍生形式奉为至高经典,
即Y=A*F(K,L)
其中,Y为产出,A为全要素生产率,K为资本,L为劳动力投入。产出仅是资本、劳动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函数,虽然自然资源无时无刻不参与其中,却也被毫不在乎的弃于其外,以无偿贡献、取之不竭尽的姿态处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诚然,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他的增长理论及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时代不同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也不同,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类的生产能力还未达到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强度不如当今社会巨大,自然资源的利用也自然不在其忧虑之内。如今,“空的世界”已变成“满的世界”,工业制造产品已遍及全球、存量巨大,工业品制造的过程、结果使得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的消耗及污染。
生态经济学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创新地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即
Y=F(N,K,L;r)
其中N表示自然资本、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r表示自然资源流量。该函数区分了资本K与自然资本N的性质,明晰了自然资源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将自然资本纳入生产函数的生动体现。自然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本参与生产不能简单地用企业的资本投入来概括,而这正是时代之所以要将传统经济学扬弃的重要缘由之一。若只要经济利益而不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那么人类将逐渐消亡而生产力也将殆尽。
三、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传统经济学中视自然资源为无穷无尽,故而没有稀缺性,作为免费的公共物品而存在。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影响下,人们可能会继续认为即使生态资源日渐稀缺,经济增长仍是可以持续的,因为从前的经济理论使人们相信技术的进步将使得人造资本可以替代自然资本,或者说,自然资本的流逝可以通过人造资本来进行某些代偿,这显然是错误的。
现如今,我们要明确自然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稀缺所以更需要进行价格界定、产权界定,使其在市场上得以体现,比如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在气候变化问题没有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通过协定加以规范之前,就是免费的,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资产。具备了稀缺性,是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产的最基本条件,自然资源因此就具备了纳入市场经济、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的经济学学理,向世人塑造了正确的“自然资源稀缺观”,让自然资源“耗竭式利用”的现象得以显著遏制,让美好生态的宝贵价值得以突出体现,让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经济发展两大目标得以和谐统一。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两山”理论指出,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必须弃用。
要想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自然资源定价模型,让市场规律来使得各个社会单元将自身的负外部性内部化,譬如自然权益交易机制等,让超量污染的企业为其污染治理的成本付费,让节能降耗的企业获得降低污染所带来的实在经济利益。
同时,绿水青山扮演着源与汇的角色,即资源的输入端与污染的输出端,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耗竭性利用的“源”极有效的调控,是对吸纳废弃物的“汇”极有效的保护。贯彻“两山论”将能够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总量及其消耗规模,是对自然资源无代价地、无需遏制的使用的有力限制。
(三)成本-效益分析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在消耗性利用后的一段生长周期后可以再次于大自然中生成焕新,如水资源及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在消耗性利用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次形成的资源,如各项矿产资源等,但是当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经高强度的消耗利用后,很可能因既有的成熟存量资源大幅耗费,周期性新生的资源尚未生成,而遭受难以修复的资源枯竭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通俗易懂的公式——利润=收入-成本。在以往的经济理论中,成本主要为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雇佣劳务成本、产品研发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收入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各项收入。然而,以往的成本计量中,默认将企业采购的各项源于自然的材料、资源所花费的货币成本作为经济社会对大自然的代偿,这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谬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一味地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那么经济社会很快将达到边际无效用的状态,自然资源被大幅耗费,经济社会产出也未达到正的收益;如果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自然资源充分地纳入成本考量体系,那么经济社会將获得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四、“两山”理论符合生态人的最高需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从经济人到生态人
回顾经济学的经典假设:经济人,该假设认为人们的行为都基于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若能带来利益则积极地去做,反之反是。基于这一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只要构建好社会的框架——政府、法律及一系列奖惩机制,人们基于自身利益活动,社会就可以有效率地运转。
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人”的假设逐渐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生态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并非是功利的,即保护自然的行为并非需要从自然中获取即时的反馈,其行为是基于人类与自然本质上惺惺相惜的关系。“生态人”不会因为正向的经济利益的吸引而做出不顾自然环境的行为,“生态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历程中,既包括了满足经济需求,也包括获得生态需求,是上述二者的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人类存续的基础。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在“经济人”视角下,自然资源的功用仅仅是供人类攫取以投入生产,由此,在当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界,“经济人”继续大行其道将进一步地损害生态环境,因为该假设下是没有人愿意释放正外部性的。因此,贯彻落实“两山”理论,践行“生态人”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必经之路。
(二)生态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们的生态需求其实存在已久,需要空气,需要水源,需要可以耕种的土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主要需求慢慢演变成以非必要的物质享受为主,由此带来许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境的不可逆性污染,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的需求日益急切。可见,重提生态需求不是因为这个需求刚刚被创造,而是因为这个需求再次成为了人们众多需求中的主角。
人类的生态需求的满足有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工业革命之前及其初期,自然资源仍较为充裕,环境仍未遭到大幅破坏,人们在唯增长是图的经济理论指引下不断追求物质财富与物质享受的同时,生态需求的满足也未尝受到削弱;之后,当人们必要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非必要的物质需求充斥人们经济活动的方法面面,生态需求早已为这些非必要的、对资源索取无度的需求让步时,“满的世界”随之到来;至此,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态需求才是永恒的,自然的绿水青山就是内心的金山银山,美好的生态才是人类幸福满足感的本原,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好金山银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人类幸福指数最大化的必要实践。
五、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经济学学理。显然,绿水青山就是大自然,守住绿水青山,首先便守住了我们的生产力,人口的存续是一切根基;守住绿水青山,其次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有力促进高科技与匠心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愉悦身心并带动周边发展的生态旅游、高效率低污染的生态工业的发展;守住绿水青山,便是守住了我们的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根本需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离不开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更离不开对美好生态的孜孜以求。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社会经过千百次的思想革命与工业革命,取得了无数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本积累,但在实现最终的幸福与社会福利的满足的路上,必须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作为生态人的最高追求,实现代际代内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一、两山论的提出背景和含义
早在2005年时,习近平于浙江丽水考察调研时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展开剖析,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山论”思想是对中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6年3月,习近平发文论证“两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阶段,金山银山基本由绿水青山转化而来,此涨彼消,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耗费。第二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兴起,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存续的重要性,既要有绿水青山也要有金山银山。第三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两山”是和谐一体的,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有不绝的金山银山。
“两山”思想直接指向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为实现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二、美好生态本身就是生产力
由前所述可以自然地推出:我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保护,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产力,对其的改善就是在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因此,牺牲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行为是绝不可取的。
自然资源正是传统生产函数中被忽视的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要素投入如何转化为产品产出的一种关系,是生产商品或服务的一剂配方。传统经济学理论將索洛生产函数及其衍生形式奉为至高经典,
即Y=A*F(K,L)
其中,Y为产出,A为全要素生产率,K为资本,L为劳动力投入。产出仅是资本、劳动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函数,虽然自然资源无时无刻不参与其中,却也被毫不在乎的弃于其外,以无偿贡献、取之不竭尽的姿态处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诚然,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他的增长理论及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时代不同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也不同,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类的生产能力还未达到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强度不如当今社会巨大,自然资源的利用也自然不在其忧虑之内。如今,“空的世界”已变成“满的世界”,工业制造产品已遍及全球、存量巨大,工业品制造的过程、结果使得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的消耗及污染。
生态经济学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创新地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即
Y=F(N,K,L;r)
其中N表示自然资本、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r表示自然资源流量。该函数区分了资本K与自然资本N的性质,明晰了自然资源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将自然资本纳入生产函数的生动体现。自然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本参与生产不能简单地用企业的资本投入来概括,而这正是时代之所以要将传统经济学扬弃的重要缘由之一。若只要经济利益而不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那么人类将逐渐消亡而生产力也将殆尽。
三、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传统经济学中视自然资源为无穷无尽,故而没有稀缺性,作为免费的公共物品而存在。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影响下,人们可能会继续认为即使生态资源日渐稀缺,经济增长仍是可以持续的,因为从前的经济理论使人们相信技术的进步将使得人造资本可以替代自然资本,或者说,自然资本的流逝可以通过人造资本来进行某些代偿,这显然是错误的。
现如今,我们要明确自然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稀缺所以更需要进行价格界定、产权界定,使其在市场上得以体现,比如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在气候变化问题没有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通过协定加以规范之前,就是免费的,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资产。具备了稀缺性,是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产的最基本条件,自然资源因此就具备了纳入市场经济、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的经济学学理,向世人塑造了正确的“自然资源稀缺观”,让自然资源“耗竭式利用”的现象得以显著遏制,让美好生态的宝贵价值得以突出体现,让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经济发展两大目标得以和谐统一。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两山”理论指出,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必须弃用。
要想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自然资源定价模型,让市场规律来使得各个社会单元将自身的负外部性内部化,譬如自然权益交易机制等,让超量污染的企业为其污染治理的成本付费,让节能降耗的企业获得降低污染所带来的实在经济利益。
同时,绿水青山扮演着源与汇的角色,即资源的输入端与污染的输出端,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耗竭性利用的“源”极有效的调控,是对吸纳废弃物的“汇”极有效的保护。贯彻“两山论”将能够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总量及其消耗规模,是对自然资源无代价地、无需遏制的使用的有力限制。
(三)成本-效益分析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在消耗性利用后的一段生长周期后可以再次于大自然中生成焕新,如水资源及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在消耗性利用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次形成的资源,如各项矿产资源等,但是当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经高强度的消耗利用后,很可能因既有的成熟存量资源大幅耗费,周期性新生的资源尚未生成,而遭受难以修复的资源枯竭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通俗易懂的公式——利润=收入-成本。在以往的经济理论中,成本主要为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雇佣劳务成本、产品研发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收入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各项收入。然而,以往的成本计量中,默认将企业采购的各项源于自然的材料、资源所花费的货币成本作为经济社会对大自然的代偿,这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谬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一味地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那么经济社会很快将达到边际无效用的状态,自然资源被大幅耗费,经济社会产出也未达到正的收益;如果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自然资源充分地纳入成本考量体系,那么经济社会將获得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四、“两山”理论符合生态人的最高需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从经济人到生态人
回顾经济学的经典假设:经济人,该假设认为人们的行为都基于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若能带来利益则积极地去做,反之反是。基于这一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只要构建好社会的框架——政府、法律及一系列奖惩机制,人们基于自身利益活动,社会就可以有效率地运转。
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人”的假设逐渐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生态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并非是功利的,即保护自然的行为并非需要从自然中获取即时的反馈,其行为是基于人类与自然本质上惺惺相惜的关系。“生态人”不会因为正向的经济利益的吸引而做出不顾自然环境的行为,“生态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历程中,既包括了满足经济需求,也包括获得生态需求,是上述二者的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人类存续的基础。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在“经济人”视角下,自然资源的功用仅仅是供人类攫取以投入生产,由此,在当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界,“经济人”继续大行其道将进一步地损害生态环境,因为该假设下是没有人愿意释放正外部性的。因此,贯彻落实“两山”理论,践行“生态人”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必经之路。
(二)生态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们的生态需求其实存在已久,需要空气,需要水源,需要可以耕种的土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主要需求慢慢演变成以非必要的物质享受为主,由此带来许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境的不可逆性污染,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的需求日益急切。可见,重提生态需求不是因为这个需求刚刚被创造,而是因为这个需求再次成为了人们众多需求中的主角。
人类的生态需求的满足有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工业革命之前及其初期,自然资源仍较为充裕,环境仍未遭到大幅破坏,人们在唯增长是图的经济理论指引下不断追求物质财富与物质享受的同时,生态需求的满足也未尝受到削弱;之后,当人们必要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非必要的物质需求充斥人们经济活动的方法面面,生态需求早已为这些非必要的、对资源索取无度的需求让步时,“满的世界”随之到来;至此,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态需求才是永恒的,自然的绿水青山就是内心的金山银山,美好的生态才是人类幸福满足感的本原,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好金山银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人类幸福指数最大化的必要实践。
五、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经济学学理。显然,绿水青山就是大自然,守住绿水青山,首先便守住了我们的生产力,人口的存续是一切根基;守住绿水青山,其次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有力促进高科技与匠心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愉悦身心并带动周边发展的生态旅游、高效率低污染的生态工业的发展;守住绿水青山,便是守住了我们的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根本需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离不开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更离不开对美好生态的孜孜以求。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社会经过千百次的思想革命与工业革命,取得了无数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本积累,但在实现最终的幸福与社会福利的满足的路上,必须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作为生态人的最高追求,实现代际代内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