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约稿启事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是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并深受读者欢迎的综合性国际关系学术刊物,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名单,并获评优秀期刊。2014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15年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2014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评为顶级期刊,CNKI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主要期刊评价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与国内外出版单位加强合作,积极向海外推介杂志的作品。
其他文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入反思和创新尝试,加速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转移和结构变迁。中央银行间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体系从危机中脱颖而出并迅速生长。中国以包容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一跃成为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全球网络的中心,在国内外广泛引发有关国际金融纽带如何塑造国际关系的理论思考和政策探寻。聚焦于中国货币互换协定的国际政治影响,作者根据协定在相互依存和风险信息两个维度上的不对称性特质,重新审视关于国际经济关系会带来外交立场接近的“赫希曼效应”,强调互换协定的塑造性权力以及信号传递实践开启的认同塑造和互
2019年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主办,《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暨北京地区高校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宇燕致辞,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等主持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
东南亚地区秩序是由大国力量对比、战略互动以及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共同塑造的,相对温和的大国竞争为东南亚国家通过东盟这一地区制度安排主导地区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在中美战略竞争强化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施压着力点的变化弱化了东南亚国家根据地理位置、领土争议或美国盟友身份做出战略选择的必要性,促使它们在众多不同议题上采取灵活的差异性政策。大国地区战略的调整引发了地区制度间竞争的压力,而特朗普政府对多边主义的轻视导致东盟主导的地区制度安排边缘化加速,地区经济和安全合作制度的碎片化更加明显。此外,大国战略竞争所
21世纪以来,以哲学为线索挖掘外交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已成为外交学研究的一个新议题。外交哲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动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研究俄罗斯外交哲学,有助于认识俄罗斯外交政策和行动的逻辑前提和行为基础。俄罗斯文化来源具有多样性,神秘主义、民族主义、乌托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是俄罗斯文化中最具特色或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传统,构成俄罗斯外交的思想源泉。从基辅罗斯至今,俄罗斯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其大国诉求十分明确,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外交哲学,而是受到不同哲学思潮的影响,并在不同阶段诉诸不
战争起源的理性主义解释假设国家有意错误呈现或隐藏自身能力与决心等私有信息;经典的错误知觉理论则认为国家通常会高估对手的能力、决心与敌意,进而产生非本意冲突。在中美间冲突及其升级过程中,中美围绕私有信息的外交沟通呈现出不同于理性主义和错误知觉理论的特性,即中国并非有意隐藏或歪曲自身的能力和决心,而是试图通过沟通、信号和冲突等方式向美国证明其可信性,但美国仍然低估中国的冲突能力和决心。既有研究并未系统剖析外交沟通中由低估认知偏差所引发的中美两国走向危机及危机升级的机制。朝鲜战争和1995—1996年台海危机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多边主义是危机的产物,也在危机中延续和转型。20世纪的多边主义是以美国意愿为核心动力、全球性国际组织为制度保障、经贸互惠为扩散机制形成的等级化国际秩序。21世纪的全球危机则推动国际秩序向去等级化方向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开放意愿是主要动力来源;二是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基本制度保障;三是嵌入式的发展合作关系成为主要扩散机制。多边主义转型对全球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全球治理面临着代表性、制度化和执行力的三元悖论。21世纪的全球治理架构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但执行力和制度化水
2020年7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理论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的20余位权威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新的中美东亚共处之道,以指导双方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共存,而不是恶性竞争。中美应该以利益平衡为基础实现在东亚共处,但基于正义的差异性原则,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中美在东亚地位以及相应权利义务的完全相等,而是应该以维护地区整体利益为前提,根据地区身份的不同对两国在地区秩序中的权利义务予以差异化的安排。未来中美东亚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国家间关系应以两个原则为指导: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地区秩序的构建承担首要责任,并在不与地区整体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主张其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利益
2020年8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承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等机构的20余位权威专家,围绕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变迁所涉及的现实和理论议题进行了研讨。
为了深入交流办刊经验,研讨加强编辑队伍建设,2019年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与年鉴管理处主办、《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承办的学术期刊发展与编辑队伍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为会议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发表了讲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40多家期刊的50余位主编、编辑部主任与编辑人员参加了此次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