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大巴上的贾苗默默地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眼神却隐隐有些激动,这是她第一次从陇南市两当县重重大山里走出来,来到省城兰州参加在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举办的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甘肃赛区作文大赛决赛。这一天,全省有近千名跟贾苗一样紧张而激动的学生奔赴兰州,参加这一盛会。
2002年由鲁迅独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2004年创建了宗旨为“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全国唯一经鲁迅家属授权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以来,每年全国有数百万青少年参加角逐。今年在甘肃教育社《未来导报》和《学生天地》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设立了“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甘肃分赛区。
风云初起 编辑部的故事
4月12日,甘肃赛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初赛启动,在省内各地掀起热潮。随后,来自全省88个县区百余所学校近20万份参赛作品汇集到《未来导报》和《学生天地》的编辑部。
作为编辑部里为数不多的男劳动力,小郑每天推着平板车将小山一样的初赛作品从一楼的传达室运到四楼的办公室。小编们每天小心翼翼地拆开每一个信封,将杂乱的参赛作品按照组别、地区整理归类。之后,20名来自各大高校中文系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初审评定。
20万份初赛作品、6000份一审后的作品、1200份决赛作品……这些数字诠释了此次大赛背后工作人员的汗水与期待,也承载了来自全省近20万名学生的梦想。
编辑部里时常响起清脆的电话铃声,各地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参赛者、老师和家长前来咨询决赛事宜,小编们仔细地核对信息,耐心地回答咨询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决赛名单一经公布,种子选手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群英荟萃 决赛进行时
镜头一:报到现场
“天水、陇南、张掖的同学请在左边排队,庆阳、武威、定西的同学请在中间排队,来自其他地区的同学请在右边排队。”
“请说一下你的地区和学校名称……请在这里签字。”
“这是你的座位号请拿好,进入考场后请对号入座。”
……
6月25日决赛这天,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校园里的报到台上,工作人员的声音此起彼伏。來自陇南市西和县石峡九年制学校的魏博和父亲辗转一晚才到达东方中学,此时报到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东方中学学生会的志愿者带领魏博在校园里排队报到,等在校园外的魏爸爸突然想起没有给儿子买水,焦急地说:“这么热的天,孩子渴了怎么办啊?”工作人员上前安慰道:“您别着急,我们考场提供饮用水,您就放心吧!”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赛选手们很快就完成了考前的身份确认以及领取准考证和座位号等事项。随着报到台前“长龙”的消失,比赛选手们也都就位了,时长两小时的现场作文大赛即将拉开帷幕。
镜头二:考场进行时
“考试即将开始,请同学们将除文具以外的其他物品收起来,并检查所带文具。”考场内,参赛选手们正襟危坐,连呼吸都变得紧张起来了。
“丁零零……”铃声响起,监考老师开始分发试卷,随后教室里便回荡着选手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在能容纳近千人的学生会堂里,6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初中组和高中组选手们奋笔疾书。考场内很热,在考试进行到一个半小时时,监考老师提醒大家可以交卷了,但没有一人起身交卷,因为他们还想再看看自己的卷面上有没有错别字、信息是否都已填写完善。
镜头三:考场外的坚守
考场外,马路两边的台阶上坐满了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学生家长及老师。接近正午时分,阳光炙热,但是大家交谈的热情丝毫未减。
一个年轻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来自白银市景泰县的张潇在校门外焦急地等待着,此刻她的妹妹张培淑正在考场内奋笔疾书,她希望妹妹从考场出来之后能够第一眼就看到她。
张潇告诉记者:“听到妹妹进入甘肃赛区决赛的消息时,我们都不敢相信,我们在公布的名单上核对了好几遍呢!这次比赛对于妹妹来说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对她以后的求学之路帮助也很大,我真替她感到高兴!”
镜头四:考后众生相
第一个完成考试的是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小学的王嬿淇,走出考场的她一头扎进在外等候的母亲怀里,高兴地说:“作文题不难,我很快就写完了,监考老师还提醒我检查错别字,我看得可仔细了!”
等候在考场外的人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孩子们,每每看到自家孩子出来时,他们都是满眼欣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大赛的背后 见证者们这样说
《未来导报》主编冲碑忠是这次甘肃获得“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分赛区资格的主要策划者,他告诉记者:“举办‘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甘肃的学生来说多了跟外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往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奖项的意义。”
这次作文大赛邀请了全国20位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评审团。各组的作文选题由专家组统一命题,在考试开始时才对外公布。小学组以“温暖和感动”为主题,选手易入手成文,旨在让大家学会感恩;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了哲学思维能力,以“遇见”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中组是参赛选手中思想最为成熟的一组,因此命题更有深度,以“生命与价值”为题,这对高中生来说既能发散思维,又具有深度。
评审专家徐兆寿教授在阅卷后感叹道:“阅读中学生的文章就是体察一代人的精神,我的感受是,这代人中和、宽容的心境在慢慢养成,这是一次可喜的见证。”赵金花老师说:“在这次活动中更多的感动源于评审老师的兢兢业业,无论是来自大学的教授,还是来自小学的老师,大家都逐字逐句地品读来自孩子们对生活的感动、对生命的感悟,字斟句酌,反复评议。感动还来自孩子们一篇篇文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达、不同的风格,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点滴生活、点滴感动和点滴记录。”
2002年由鲁迅独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2004年创建了宗旨为“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全国唯一经鲁迅家属授权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以来,每年全国有数百万青少年参加角逐。今年在甘肃教育社《未来导报》和《学生天地》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设立了“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甘肃分赛区。
风云初起 编辑部的故事
4月12日,甘肃赛区“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初赛启动,在省内各地掀起热潮。随后,来自全省88个县区百余所学校近20万份参赛作品汇集到《未来导报》和《学生天地》的编辑部。
作为编辑部里为数不多的男劳动力,小郑每天推着平板车将小山一样的初赛作品从一楼的传达室运到四楼的办公室。小编们每天小心翼翼地拆开每一个信封,将杂乱的参赛作品按照组别、地区整理归类。之后,20名来自各大高校中文系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初审评定。
20万份初赛作品、6000份一审后的作品、1200份决赛作品……这些数字诠释了此次大赛背后工作人员的汗水与期待,也承载了来自全省近20万名学生的梦想。
编辑部里时常响起清脆的电话铃声,各地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参赛者、老师和家长前来咨询决赛事宜,小编们仔细地核对信息,耐心地回答咨询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决赛名单一经公布,种子选手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群英荟萃 决赛进行时
镜头一:报到现场
“天水、陇南、张掖的同学请在左边排队,庆阳、武威、定西的同学请在中间排队,来自其他地区的同学请在右边排队。”
“请说一下你的地区和学校名称……请在这里签字。”
“这是你的座位号请拿好,进入考场后请对号入座。”
……
6月25日决赛这天,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校园里的报到台上,工作人员的声音此起彼伏。來自陇南市西和县石峡九年制学校的魏博和父亲辗转一晚才到达东方中学,此时报到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东方中学学生会的志愿者带领魏博在校园里排队报到,等在校园外的魏爸爸突然想起没有给儿子买水,焦急地说:“这么热的天,孩子渴了怎么办啊?”工作人员上前安慰道:“您别着急,我们考场提供饮用水,您就放心吧!”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赛选手们很快就完成了考前的身份确认以及领取准考证和座位号等事项。随着报到台前“长龙”的消失,比赛选手们也都就位了,时长两小时的现场作文大赛即将拉开帷幕。
镜头二:考场进行时
“考试即将开始,请同学们将除文具以外的其他物品收起来,并检查所带文具。”考场内,参赛选手们正襟危坐,连呼吸都变得紧张起来了。
“丁零零……”铃声响起,监考老师开始分发试卷,随后教室里便回荡着选手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在能容纳近千人的学生会堂里,6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初中组和高中组选手们奋笔疾书。考场内很热,在考试进行到一个半小时时,监考老师提醒大家可以交卷了,但没有一人起身交卷,因为他们还想再看看自己的卷面上有没有错别字、信息是否都已填写完善。
镜头三:考场外的坚守
考场外,马路两边的台阶上坐满了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学生家长及老师。接近正午时分,阳光炙热,但是大家交谈的热情丝毫未减。
一个年轻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来自白银市景泰县的张潇在校门外焦急地等待着,此刻她的妹妹张培淑正在考场内奋笔疾书,她希望妹妹从考场出来之后能够第一眼就看到她。
张潇告诉记者:“听到妹妹进入甘肃赛区决赛的消息时,我们都不敢相信,我们在公布的名单上核对了好几遍呢!这次比赛对于妹妹来说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对她以后的求学之路帮助也很大,我真替她感到高兴!”
镜头四:考后众生相
第一个完成考试的是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小学的王嬿淇,走出考场的她一头扎进在外等候的母亲怀里,高兴地说:“作文题不难,我很快就写完了,监考老师还提醒我检查错别字,我看得可仔细了!”
等候在考场外的人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孩子们,每每看到自家孩子出来时,他们都是满眼欣慰,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大赛的背后 见证者们这样说
《未来导报》主编冲碑忠是这次甘肃获得“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分赛区资格的主要策划者,他告诉记者:“举办‘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甘肃的学生来说多了跟外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往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奖项的意义。”
这次作文大赛邀请了全国20位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评审团。各组的作文选题由专家组统一命题,在考试开始时才对外公布。小学组以“温暖和感动”为主题,选手易入手成文,旨在让大家学会感恩;初中生已初步具备了哲学思维能力,以“遇见”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中组是参赛选手中思想最为成熟的一组,因此命题更有深度,以“生命与价值”为题,这对高中生来说既能发散思维,又具有深度。
评审专家徐兆寿教授在阅卷后感叹道:“阅读中学生的文章就是体察一代人的精神,我的感受是,这代人中和、宽容的心境在慢慢养成,这是一次可喜的见证。”赵金花老师说:“在这次活动中更多的感动源于评审老师的兢兢业业,无论是来自大学的教授,还是来自小学的老师,大家都逐字逐句地品读来自孩子们对生活的感动、对生命的感悟,字斟句酌,反复评议。感动还来自孩子们一篇篇文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达、不同的风格,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点滴生活、点滴感动和点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