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签名册上密密麻麻的留言和承诺,一张张手印形成的环保标识“青山·绿水”,承载着每名员工力做环保达人的信念……成为这个六·五世界环境日,青岛啤酒最美丽的图案。
6月5日,青岛啤酒“让绿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自然”全员力做“环保达人’启动仪式在青岛啤酒厂举行,青岛啤酒厂工程部空冷工段长赵亮,被授予青岛啤酒厂“环保使者”称号,青岛市环保局市北分局局长李汝琦现场为他颁奖;青岛啤酒厂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也在仪式上诞生,代表青啤员工做出了庄严的环保承诺。
说起“环保使者”这个称呼,赵亮有些不太习惯,在他看来,青岛啤酒的每一名员工都称得上是“环保达人”,而他只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员。在第43个世界环境日,我们走近青啤的普通员工,为你揭秘青岛啤酒“环保达人”是怎样养成的。
赵亮:从空冷“老”专家变身环保“新”使者
1982年进入工厂从事32年空冷工作,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授予环保使者的称号。“你要说我是空冷方面的专家,我还能坦然些,可要说‘环保使者’,我可有点不敢当。”赵亮笑着说,“这项荣誉不仅仅是颁给我,更多的是授予为青岛啤酒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员工。”
“对能源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对环保最大的贡献。”虽不是青岛啤酒专职环保人,赵亮对于环保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整个工厂的动力“心脏”,在赵亮和同事的努力下,空冷工段从耗能大户成为节能降耗的环保先锋。
在青岛啤酒,有这样一句近乎耳熟能详的话: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二氧化碳作为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副产品,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净化,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013年,单是青岛啤酒厂就有7000多吨二氧化碳通过回收再利用,仅此一项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6万多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赵亮掰起手指算道。不过对于这样的成绩,赵亮并不满足,如何更好地回收二氧化碳,提升回收数量与质量,一直是他的一桩心事。为此,赵亮抛出了二氧化碳气相直供的“重磅炸弹”。功夫不负有心人,设备改造最终顺利完成,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赵静:和污水“谈恋爱”成最浪漫的事
活泼、开朗、爱漂亮,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第一次见到赵静,如果不是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和胸前的工牌,很难将眼前的这位姑娘与污水处理联系在一起,她却是青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站名副其实的“女当家”。
从环保工程硕士研究生,到青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站的一名工艺员,除了回家之外,每天最多的时间都是与污水相伴,赵静笑称自己是和工厂的污水谈起了漫长的“恋爱”。
“夏天日晒,冬天风大,污水检验取样难免会遇到很多麻烦。”对于姑娘家来说,选择与污水打交道,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天穿梭于密布的污水处理池、沼气回收站管网之间,一圈下来就得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早在实习的时候,就听到师傅们常说:青岛啤酒工厂不仅是一家啤酒制造工厂,还是一家清水制造工厂,青啤人要像重视产品质量一样重视环保,这让我很受鼓舞,也给我很大的动力去做环保这件事。”
作为一家“清水工厂”的管理者,赵静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小。污水处理站虽然偏居工厂一隅,却和啤酒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密不可分:制麦环节的浸麦水、酿造酒罐的刷洗水等,都需要在这里进行净化处理,“取之于自然,最后干干净净地还给自然。”
“朋友们对环保这—工作是非常敬佩的,认为这是有益全社会的大事,这就更坚定了我做环保的决心。”每当和朋友谈起自己的工作,赵静都会获得朋友们的一致点“赞”。更为重要的是,每当看到浑浊的污水从这里干干净净地送出去,变成清澈见底还可以用于绿化和养鱼的清水,赵静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可以说是工作中最浪漫的事”。
谈到这里,赵静还给我们算—了一笔环保账:除了每天可以处理几千吨污水用于园林绿化和张村河景观用水补给,产生的十几吨污泥还可以当作花肥,除此之外,污水站还可以产生沼气3500立方米用于锅炉燃烧……而所有的这些,只不过是青岛啤酒在全国60多家的工厂中一家污水处理站的环保数字。
温浩:“管好钱袋子”的环保达人
“把绿色生活当作一种任务和目标去完成,往往感觉很繁重;而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般,感觉做这些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每天早晨8点,在青啤从事财务工作的温浩都会准时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其他城市人从车轮上开始不同的是,温浩每天的绿色生活始于足下。
“既没有为交通添堵,还锻炼了身体;从大的方面讲,还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说是实现多赢。”在亲友和同事眼中,温浩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环保达人。温浩的家中,就像一个小型的绿色生活展馆,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到夏天不用空调,每天中午餐厅吃饭都会自带碗筷,这些都在朋友圈中被传为佳话。
奥地利留学三年,精通德语的他,喜欢用“okologisch”(生态的)和“okonomisch”(经济的)两个词来做生活中的裁判。在他看来‘(生态”和“经济”并不是一对障论,而正如这两个德语单词一样,是相通和相近的。
在步行上班的路上,温浩也欣喜地看到,和他一样选择绿色出行的人日渐增多。同样在公司内部,伴随着环保意识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啤员工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每次到工厂出差,经常会看到工厂员工制作各种各样的环保工艺品和标志,看后印象非常深刻;公司每个部门都有垃圾分类箱,相近楼层不坐电梯等,可以说环保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少一分浪费,就等于为环保做一份贡献。”在温浩看来,保护环境并不是专职环保工作者的使命,通过自己的日常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是生活中的“环保达人”。
6月5日,青岛啤酒“让绿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自然”全员力做“环保达人’启动仪式在青岛啤酒厂举行,青岛啤酒厂工程部空冷工段长赵亮,被授予青岛啤酒厂“环保使者”称号,青岛市环保局市北分局局长李汝琦现场为他颁奖;青岛啤酒厂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也在仪式上诞生,代表青啤员工做出了庄严的环保承诺。
说起“环保使者”这个称呼,赵亮有些不太习惯,在他看来,青岛啤酒的每一名员工都称得上是“环保达人”,而他只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员。在第43个世界环境日,我们走近青啤的普通员工,为你揭秘青岛啤酒“环保达人”是怎样养成的。
赵亮:从空冷“老”专家变身环保“新”使者
1982年进入工厂从事32年空冷工作,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授予环保使者的称号。“你要说我是空冷方面的专家,我还能坦然些,可要说‘环保使者’,我可有点不敢当。”赵亮笑着说,“这项荣誉不仅仅是颁给我,更多的是授予为青岛啤酒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员工。”
“对能源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对环保最大的贡献。”虽不是青岛啤酒专职环保人,赵亮对于环保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整个工厂的动力“心脏”,在赵亮和同事的努力下,空冷工段从耗能大户成为节能降耗的环保先锋。
在青岛啤酒,有这样一句近乎耳熟能详的话: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二氧化碳作为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副产品,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净化,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013年,单是青岛啤酒厂就有7000多吨二氧化碳通过回收再利用,仅此一项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6万多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赵亮掰起手指算道。不过对于这样的成绩,赵亮并不满足,如何更好地回收二氧化碳,提升回收数量与质量,一直是他的一桩心事。为此,赵亮抛出了二氧化碳气相直供的“重磅炸弹”。功夫不负有心人,设备改造最终顺利完成,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赵静:和污水“谈恋爱”成最浪漫的事
活泼、开朗、爱漂亮,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第一次见到赵静,如果不是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和胸前的工牌,很难将眼前的这位姑娘与污水处理联系在一起,她却是青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站名副其实的“女当家”。
从环保工程硕士研究生,到青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站的一名工艺员,除了回家之外,每天最多的时间都是与污水相伴,赵静笑称自己是和工厂的污水谈起了漫长的“恋爱”。
“夏天日晒,冬天风大,污水检验取样难免会遇到很多麻烦。”对于姑娘家来说,选择与污水打交道,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天穿梭于密布的污水处理池、沼气回收站管网之间,一圈下来就得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早在实习的时候,就听到师傅们常说:青岛啤酒工厂不仅是一家啤酒制造工厂,还是一家清水制造工厂,青啤人要像重视产品质量一样重视环保,这让我很受鼓舞,也给我很大的动力去做环保这件事。”
作为一家“清水工厂”的管理者,赵静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小。污水处理站虽然偏居工厂一隅,却和啤酒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密不可分:制麦环节的浸麦水、酿造酒罐的刷洗水等,都需要在这里进行净化处理,“取之于自然,最后干干净净地还给自然。”
“朋友们对环保这—工作是非常敬佩的,认为这是有益全社会的大事,这就更坚定了我做环保的决心。”每当和朋友谈起自己的工作,赵静都会获得朋友们的一致点“赞”。更为重要的是,每当看到浑浊的污水从这里干干净净地送出去,变成清澈见底还可以用于绿化和养鱼的清水,赵静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可以说是工作中最浪漫的事”。
谈到这里,赵静还给我们算—了一笔环保账:除了每天可以处理几千吨污水用于园林绿化和张村河景观用水补给,产生的十几吨污泥还可以当作花肥,除此之外,污水站还可以产生沼气3500立方米用于锅炉燃烧……而所有的这些,只不过是青岛啤酒在全国60多家的工厂中一家污水处理站的环保数字。
温浩:“管好钱袋子”的环保达人
“把绿色生活当作一种任务和目标去完成,往往感觉很繁重;而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般,感觉做这些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每天早晨8点,在青啤从事财务工作的温浩都会准时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其他城市人从车轮上开始不同的是,温浩每天的绿色生活始于足下。
“既没有为交通添堵,还锻炼了身体;从大的方面讲,还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说是实现多赢。”在亲友和同事眼中,温浩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环保达人。温浩的家中,就像一个小型的绿色生活展馆,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到夏天不用空调,每天中午餐厅吃饭都会自带碗筷,这些都在朋友圈中被传为佳话。
奥地利留学三年,精通德语的他,喜欢用“okologisch”(生态的)和“okonomisch”(经济的)两个词来做生活中的裁判。在他看来‘(生态”和“经济”并不是一对障论,而正如这两个德语单词一样,是相通和相近的。
在步行上班的路上,温浩也欣喜地看到,和他一样选择绿色出行的人日渐增多。同样在公司内部,伴随着环保意识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啤员工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每次到工厂出差,经常会看到工厂员工制作各种各样的环保工艺品和标志,看后印象非常深刻;公司每个部门都有垃圾分类箱,相近楼层不坐电梯等,可以说环保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少一分浪费,就等于为环保做一份贡献。”在温浩看来,保护环境并不是专职环保工作者的使命,通过自己的日常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是生活中的“环保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