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肝癌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来源 :医学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较快,患者在确诊时多处于疾病中晚期阶段,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案包括血管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及消融治疗等,但单一应用尚存在较大局限性。对此,临床现已将综合治疗作为肝癌疾病的治疗共识,旨在为中晚期肝癌提供更佳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出血类型,患者多数具有手术指征,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1-3]。术后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动态颅内压监测(ICP)可以实时监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期刊
目的 观察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别纳入阶梯减压组和常规减压组,常规减压组给予常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阶梯减压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患者男,90岁,胸腹部红斑水疱3个月。发病前因冠心病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后20 d首先于安装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后皮损波及前胸、腹部、背部、上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表皮基底膜C3阳性线状沉积,IgG、IgM、IgA阴性。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早期诊断困难,总体手术切除率低,传统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癌的转化治疗是通过局部/系统治疗将不可切除肝癌转为可切除肝癌,并从手术切除获益。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较大突破,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的进步,使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因此获益。该文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1]。颅内压(ICP)是颅脑损伤患者严重程度发展的重要因素,颅内压过高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监测是对患者进行处理的重要环节,严格掌握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患者出现突然死亡等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是甘露醇[2]。一般情况下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时是依靠临床医师的经验的决定甘露醇的用量,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我国的死亡率有所上升,目前在进展期HCC的治疗多以介入及其局部治疗为基础,同时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手段。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HC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近期HCC采取介入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手术为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因其发病隐匿且发展迅速,早期不易察觉,确诊时只有不足1/3的患者具备根治性手术机会。对于不可通过手术根治的患者,以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首的局部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和药物的进步,介入治疗及其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前列。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HCC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功能及体能状态、肿瘤是否可切除、PVTT分型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是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对部分HCC合并PVTT患者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加,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91万例,死亡83万例,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居全球第6位和第3位[1]。在我国,2020年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几乎占据全球数据的50%,分别为41万例和39万例,是我国排名第5位的恶性肿瘤和排名第2位的肿瘤死因[2],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1肝癌的治疗方式1.1局部治疗以手术/射频消融为主的肿瘤灭活手段仍是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将患者护理分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均给予精细化的护理管理。结果:科室汇总经验制定了护理常规,便于护士学习参考,达到了护理质量的同质化;规范的监测使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及时给予病情处置,提高了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和医护协作程度。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精细化的护理管理经验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