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你也许没有想到,在所有年龄组的自杀人群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在中国,7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达到了51.5例/10万人。不断上升的老年自杀潮令学界感到不安,若不及时预防,在未来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高峰时,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问题。
事件回放一:南京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她在给孩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当你接到通知回来办丧事,首先将床头柜中钥匙放在身上,再让小跟用水拖干净地面,浮灰不能扫,而后用湿抹布擦玄桌椅凳上的灰尘,开窗通风不会染病。最后再打开橱柜和抽屉整理东西……遗体速火化,一切从俭。”老人走的时候,正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遗书中写着“昨日”,说明老人一定以为孩子第二天就会为自己料理后事,却不曾想到,直到两个月后,邻居闻到了尸体腐烂的气味,才发现屋内的悲剧。
事件回放二:温州涂先生的母亲处于癌症晚期。为了不拖累子女,她留下一封“离别信”,离家出走了。信中写道:“不要再找我了”“非常感谢你们这么细心照顾我,让我觉得很有压力,我的身体很难受,我想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人出门的时候,没有带手机、钥匙、身份证,只带了一个小包,隨身携带安眠药,准备独自面对死亡。民警、志愿者、警犬温州全城搜索。但最终还是传来噩耗:老人安静地躺在山间一个草丛里,已无生命体征。
事件回放三:陈老伯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孩子。没来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说是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而后,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是怎么也要不回来了。一天,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饭,却一直不见人影。三小时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边自杀的噩耗。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他的衣物中有封遗书,上面写着:“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老年人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很多人知道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在所有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老年人很少自杀”的误解呢?这是因为,青壮年的身体很健康,较少因为疾病原因死亡,因此,他们中的自杀现象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相反,尽管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很高,但却被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掩盖了。再加上老年人社会活动少,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家庭内,受“家丑不外扬”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年人的自杀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这对于预防老年人的自杀是极为不利的。
老年人自杀成功率比年轻人高
当老年人试图自杀时,他们比年轻人更有可能成功。首先,因为他们身体情况比较弱,使他们更容易受到自己造成的伤害;其次老年人一般都是独居,比较孤立,发生自杀事件后救援更加困难;而且,医生们普遍都认为,老年人的自杀计划往往比年轻人更加周详。
研究发现,试图自杀的老年人中,四分之一的人会死亡,相比之下,试图自杀的年轻人中每200次中只有一个死亡。从自杀方式上,服毒、上吊、跳楼等是老年人自杀的常见手段,而且有研究显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采用致命的自杀办法。
老年人自杀的原因
老年人自杀的首要诱因是抑郁,因为老年期的抑郁症往往得不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完成自杀行为很少仅存在一个诱因。
1孤独
老年人自杀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是孤独。老年人经常独居,孩子不在身边,他们中很多可能已经失去了另一半,丧亲之痛常常会引发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很多老人都患有重度抑郁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亲友挚爱也在逐渐离去,他们的社交圈也越来越窄。复旦大学的陈宇在研究了上海老年人的现状后发现,84%的老人很少或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像南京那位自杀的老人,她的邻居提起这位老人时说,老太太原本住在市区,有儿有女,独自搬到这里七年多,逢年过节看不到有亲戚来走动,住对门也很少跟邻居们说话。
2丧失的打击
较之其他年龄段,老年人丧失较多而且是连续发生。老年人视力、听力和运动性显示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和食欲减退,躯体疾病和疼痛削弱了健康状态,配偶、近亲、挚友去世带来的情绪丧失;退休后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招致经济丧失;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近记忆力;丧失工作能力、失去独立性是最严重的社会丧失;社会丧失包括职业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丧失,这些丧失可导致失望、孤独和依赖他人。
3严重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患有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或疼痛性疾病时,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躯体疾病在老年人自杀上所起的影响超过年轻人。早年的报道指出,65岁以上自杀者70%与躯体疾病直接相关。超过80%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身体上的疾病可能会影响老年人阅读、交谈、开车或其他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可以让老年人保持独立或找到生活的意义,一旦这些能力开始退化,老人们的生活就开始变得失去意义。
4被社会边缘化
得益于新的医疗手段,人们的寿命延长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活得更幸福了。长者的威信由于经验论可信度的降低而被减弱。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不再认为年龄和知识积累成正比,老人不再受到尊重。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年龄歧视”,造成上了年纪的人是“负担”“多余”“过时”的普遍的负面印象,使得老年人在社会上被“孤立”,缺乏幸福感,他们的晚年生活变成了一种煎熬,而幸福的晚年不仅仅关乎医学和健康。
5不想拖累孩子
在中国,不少自杀的老人也像案例二中的老人一样——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想拖累孩子。中国式父母的特点就是不给孩子添麻烦。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孩子奔波劳碌,退休了帮孩子照顾后代,付出了一切,直到他们发现再也没什么能够付出。这个时候,“不添麻烦”就是他们对儿女最后的爱。他们宁可被病痛折磨也不要儿女回来照顾;宁可忍受不适也不想洗澡摔伤耽误儿女的时间和前程;宁可在荒郊野岭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绝不死在家中,以免孩子被别人说闲话。 如何预防老年人自杀?
老年人自杀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方方面面复杂问题的结果,因此,要减少老年人自杀的悲劇也必须从多方入手,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1注意保健,防治疾病
身体是否健康,常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有条件的话,老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身体,以便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如当发现身体某处不适时,也应及时去医院作检查。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注意规律生活、保证饮食营养摄入均衡、避免情绪波动,是可以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的。
2鼓励老人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克服或延缓增龄所带来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还对提高大脑活力有益,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稳定。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有选择、有规律地进行活动。最好是有氧运动结合无氧运动,对保持肌肉力量和平衡性都有好处。也不要过度运动,以免造成危险。
3鼓励老人加强社交,回归社会
加强社交对老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晚年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如果缺乏信息的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不与人交往还会促使脑细胞衰退。应该鼓励老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如培养兴趣爱好,去老年学校学习,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等,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
4家人的陪伴和关怀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心理健康。作为子女,不管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有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陪伴父母,可以带他们一起出门逛街、吃饭、逛公园,体验社会的新鲜事物,一起外出旅行等,多让自己的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相处,给他们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所需,从经济上、精神上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而不只是用物质来代替陪伴。有你的理解和关心,可以让他们放下焦虑和无助,更加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5帮助丧偶老人进行心理调适
当丧偶老人的情绪极度悲伤时,应该鼓励老人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悲痛;把去世老伴的遗物暂时收藏起来,以免老人睹物思人;也可以接老人到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设法转移其注意力;鼓励老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老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持续1到2个月仍不消退,应正确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6不要讳疾忌医
药物治疗是预防自杀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自杀的发生。很多人认为自杀是由心理矛盾引起的,药物治疗是没有用的;或者害怕社会歧视,而拒绝将有严重自杀意愿的亲人送到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因而丧失了预防自杀的机会。事实上,即使是对没有精神疾病的自杀患者,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应适当使用药物治疗,这样能够迅速改善病人的情绪,加强自杀预防的效果。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即使不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但每个人都有一天会老去。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20年还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在如下几个方面对预防老年人自杀做出贡献:第一,应多了解有关自杀的科学知识,消除自己对自杀的误解;第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尊重想自杀或有自杀行为者的人格,不能以种种借口歧视他们;第三,发现周围的人有自杀的可能性后,每一个人都有对其进行帮助的责任,包括必要时守护自杀者,与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联系,力所能及地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他们支持,等等。
事件回放一:南京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她在给孩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当你接到通知回来办丧事,首先将床头柜中钥匙放在身上,再让小跟用水拖干净地面,浮灰不能扫,而后用湿抹布擦玄桌椅凳上的灰尘,开窗通风不会染病。最后再打开橱柜和抽屉整理东西……遗体速火化,一切从俭。”老人走的时候,正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遗书中写着“昨日”,说明老人一定以为孩子第二天就会为自己料理后事,却不曾想到,直到两个月后,邻居闻到了尸体腐烂的气味,才发现屋内的悲剧。
事件回放二:温州涂先生的母亲处于癌症晚期。为了不拖累子女,她留下一封“离别信”,离家出走了。信中写道:“不要再找我了”“非常感谢你们这么细心照顾我,让我觉得很有压力,我的身体很难受,我想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人出门的时候,没有带手机、钥匙、身份证,只带了一个小包,隨身携带安眠药,准备独自面对死亡。民警、志愿者、警犬温州全城搜索。但最终还是传来噩耗:老人安静地躺在山间一个草丛里,已无生命体征。
事件回放三:陈老伯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孩子。没来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说是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而后,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是怎么也要不回来了。一天,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饭,却一直不见人影。三小时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边自杀的噩耗。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他的衣物中有封遗书,上面写着:“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老年人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很多人知道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在所有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老年人很少自杀”的误解呢?这是因为,青壮年的身体很健康,较少因为疾病原因死亡,因此,他们中的自杀现象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相反,尽管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很高,但却被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掩盖了。再加上老年人社会活动少,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家庭内,受“家丑不外扬”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年人的自杀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这对于预防老年人的自杀是极为不利的。
老年人自杀成功率比年轻人高
当老年人试图自杀时,他们比年轻人更有可能成功。首先,因为他们身体情况比较弱,使他们更容易受到自己造成的伤害;其次老年人一般都是独居,比较孤立,发生自杀事件后救援更加困难;而且,医生们普遍都认为,老年人的自杀计划往往比年轻人更加周详。
研究发现,试图自杀的老年人中,四分之一的人会死亡,相比之下,试图自杀的年轻人中每200次中只有一个死亡。从自杀方式上,服毒、上吊、跳楼等是老年人自杀的常见手段,而且有研究显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采用致命的自杀办法。
老年人自杀的原因
老年人自杀的首要诱因是抑郁,因为老年期的抑郁症往往得不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完成自杀行为很少仅存在一个诱因。
1孤独
老年人自杀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是孤独。老年人经常独居,孩子不在身边,他们中很多可能已经失去了另一半,丧亲之痛常常会引发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很多老人都患有重度抑郁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亲友挚爱也在逐渐离去,他们的社交圈也越来越窄。复旦大学的陈宇在研究了上海老年人的现状后发现,84%的老人很少或从不参加社会活动。像南京那位自杀的老人,她的邻居提起这位老人时说,老太太原本住在市区,有儿有女,独自搬到这里七年多,逢年过节看不到有亲戚来走动,住对门也很少跟邻居们说话。
2丧失的打击
较之其他年龄段,老年人丧失较多而且是连续发生。老年人视力、听力和运动性显示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和食欲减退,躯体疾病和疼痛削弱了健康状态,配偶、近亲、挚友去世带来的情绪丧失;退休后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招致经济丧失;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近记忆力;丧失工作能力、失去独立性是最严重的社会丧失;社会丧失包括职业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丧失,这些丧失可导致失望、孤独和依赖他人。
3严重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患有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或疼痛性疾病时,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躯体疾病在老年人自杀上所起的影响超过年轻人。早年的报道指出,65岁以上自杀者70%与躯体疾病直接相关。超过80%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身体上的疾病可能会影响老年人阅读、交谈、开车或其他活动的能力,而这些活动可以让老年人保持独立或找到生活的意义,一旦这些能力开始退化,老人们的生活就开始变得失去意义。
4被社会边缘化
得益于新的医疗手段,人们的寿命延长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活得更幸福了。长者的威信由于经验论可信度的降低而被减弱。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不再认为年龄和知识积累成正比,老人不再受到尊重。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年龄歧视”,造成上了年纪的人是“负担”“多余”“过时”的普遍的负面印象,使得老年人在社会上被“孤立”,缺乏幸福感,他们的晚年生活变成了一种煎熬,而幸福的晚年不仅仅关乎医学和健康。
5不想拖累孩子
在中国,不少自杀的老人也像案例二中的老人一样——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想拖累孩子。中国式父母的特点就是不给孩子添麻烦。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孩子奔波劳碌,退休了帮孩子照顾后代,付出了一切,直到他们发现再也没什么能够付出。这个时候,“不添麻烦”就是他们对儿女最后的爱。他们宁可被病痛折磨也不要儿女回来照顾;宁可忍受不适也不想洗澡摔伤耽误儿女的时间和前程;宁可在荒郊野岭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绝不死在家中,以免孩子被别人说闲话。 如何预防老年人自杀?
老年人自杀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方方面面复杂问题的结果,因此,要减少老年人自杀的悲劇也必须从多方入手,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1注意保健,防治疾病
身体是否健康,常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有条件的话,老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身体,以便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如当发现身体某处不适时,也应及时去医院作检查。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注意规律生活、保证饮食营养摄入均衡、避免情绪波动,是可以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的。
2鼓励老人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克服或延缓增龄所带来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还对提高大脑活力有益,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稳定。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有选择、有规律地进行活动。最好是有氧运动结合无氧运动,对保持肌肉力量和平衡性都有好处。也不要过度运动,以免造成危险。
3鼓励老人加强社交,回归社会
加强社交对老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晚年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如果缺乏信息的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不与人交往还会促使脑细胞衰退。应该鼓励老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如培养兴趣爱好,去老年学校学习,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等,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
4家人的陪伴和关怀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心理健康。作为子女,不管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有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陪伴父母,可以带他们一起出门逛街、吃饭、逛公园,体验社会的新鲜事物,一起外出旅行等,多让自己的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相处,给他们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所需,从经济上、精神上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而不只是用物质来代替陪伴。有你的理解和关心,可以让他们放下焦虑和无助,更加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5帮助丧偶老人进行心理调适
当丧偶老人的情绪极度悲伤时,应该鼓励老人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悲痛;把去世老伴的遗物暂时收藏起来,以免老人睹物思人;也可以接老人到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设法转移其注意力;鼓励老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老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持续1到2个月仍不消退,应正确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求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6不要讳疾忌医
药物治疗是预防自杀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自杀的发生。很多人认为自杀是由心理矛盾引起的,药物治疗是没有用的;或者害怕社会歧视,而拒绝将有严重自杀意愿的亲人送到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因而丧失了预防自杀的机会。事实上,即使是对没有精神疾病的自杀患者,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应适当使用药物治疗,这样能够迅速改善病人的情绪,加强自杀预防的效果。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即使不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但每个人都有一天会老去。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20年还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在如下几个方面对预防老年人自杀做出贡献:第一,应多了解有关自杀的科学知识,消除自己对自杀的误解;第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尊重想自杀或有自杀行为者的人格,不能以种种借口歧视他们;第三,发现周围的人有自杀的可能性后,每一个人都有对其进行帮助的责任,包括必要时守护自杀者,与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联系,力所能及地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他们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