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网络荟萃分析比较我国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与热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筛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采用频率学与贝叶斯方法的网络荟萃分析,比较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
【机 构】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网络荟萃分析比较我国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与热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筛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采用频率学与贝叶斯方法的网络荟萃分析,比较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24篇。累积排序概率曲线图排序结果显示,当纳入所有随机对照研究,频率学模型支持微波消融的5年生存率最佳(66.1%),而贝叶斯模型支持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最佳(64.7%);当纳入肝细胞癌肿瘤直径不超过5 cm且肝功能Child-Pugh A/B级的随机对照研究,频率学模型和贝叶斯模型均支持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最佳(分别为89.1%和88.3%)。无论纳入所有随机对照研究还是最大肿瘤直径不超过5 cm且肝功能A/B级的随机对照研究,频率学模型和贝叶斯模型均支持射频消融的安全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最佳,分别为16.4%、18.7%、12.6%和12.8%。
结论早期小肝癌应以手术切除作为首选,而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各有自己的适应证。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右肝前叶下段胆管汇入胆囊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致近段胆管损伤的临床经验及处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3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右肝前叶下段汇入胆囊管,胆囊切除时致近段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8例患者术前CT、磁共振、腹部彩超结果均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并未提示胆管变异。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因腹痛、胆汁性腹膜炎而再度开腹,施夹心T管引流。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轻度、中度肝纤维化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14例行ALPPS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1(26~71)岁,Child-Pugh均为A级。分析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4例肝癌患者均成功完成二步肝切除术,1例患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8例行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7.0~540.0 min,术中出血50.0~200.0 ml,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1例,胆瘘1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0~27.0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导管
探讨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在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疗效。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包虫诊疗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例行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肝泡型包虫患者临床资料。术中2例患者肝后下腔静脉从包虫病灶完整剥离,未行肝后下腔静脉搭桥、重建。1例患者在离体包虫病灶切除时完整保留肝后下腔静脉,未行人工血管重建肝后下腔静脉。术后3例患者出现不同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致肝血肿临床罕见,是胆囊结石穿孔造成肝脏出血的一个特殊表现。对于单纯性肝血肿患者临床可密切观察,择机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而胆囊结石并急性炎症穿孔出现肝脏血肿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切除坏死失活肝组织,对破裂的胆管和(或)血管进行结扎或修补,充分引流,以减少血肿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一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隐匿性胆囊穿孔致肝血肿患者的诊疗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待移植患者不断增长与供肝严重短缺的矛盾严峻。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显著影响供肝质量及受体移植的预后。因此,合理、有效的器官保护技术和策略近年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就供肝的保存和修复、外科干预、药物干预以及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肝门阻断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术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7例HBV-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8例,女性29例,年龄(54.5±12.1)岁。依据术中是否阻断血流分为非肝门阻断组(n=51)和肝门阻断组(n=106)。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检测白细胞介素(IL)等炎症介质,且均接受规律
目的分析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0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32(11~58)岁。分析患者病灶、手术、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90例患者均采用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根治性切除38例,准根治性切除52例。手术时间(361±22) min,住院时间(22±2)d,失血量
目的探讨洪氏胰肠吻合术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重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184例采用洪氏胰肠吻合方式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洪氏胰肠吻合组)和100例采用传统胰肠吻合方式的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传统胰肠吻合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吻合方式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临床现象。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复杂,是氧自由基、炎症因子、钙超载、中性粒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时出现细胞坏死、凋亡、自噬。针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化学物质预处理、亚低温预处理等,以及近年来的机械灌注和基因靶向干预。随着损伤机制研究深入,新的干预方法不断出现,为临床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