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正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要求,必然会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建设。如果将社会主义文化同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必然会形成别具一个、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文化既包含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含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将三千多年历史文化,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其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从而探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传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新时代
2017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正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要求,必然会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中西文化的不同,决定了课程的诸多差异。同样,地域的差异,亦会影响着课程的设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必然会影响课程的设置,形成富含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亦是如此。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必然会形成别具一个、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
当下幼儿园的课程西方化、日本化非常明显。各种书籍、绘本,以及教育理念都是“进口”、“舶来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有效推动了幼儿园课程对当地文化的重视,地方性知识或文化也成为儿童认识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和载体[1],儿童可以从对地方性文化的学习和感悟中构建关于自我的适当的品质、意识和能力。第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一、在家园深度合作中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
中华文化的特征是隶属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独特文化性,具有中国特色,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确;换言之,中国文化更是是中国人民百姓经过数千年积累形成的特定的、排他性的,但却是该地域内人们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中华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价值是全方位的。我们首先可以在家园深度合作中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
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情”,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幼儿园教师亦不例外,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幼儿的身心状况。如果幼儿们长期被封闭在家里,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活动场所和空间更是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大多有父母等家长陪伴,但是生活、学习的空间场域受限之后,孩子们的心理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即儿童好动天性的释放不足。对儿童来说,“动”是天性使然,天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对身心必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都需要顺势而为,主动采用网络视频聊天的方式加强与幼儿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儿童的状况;还有些幼儿园教师甚至还利用网络“云课堂”,布置作业,让幼儿们展示作品;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云课程”、“云对话”并未根本上身改变幼儿生活的“单调性”。此外,幼儿园的孩童还不能直接阅读文字,更不能长时间地接触电子产品。据随机调查了解,大多是家长都不同程度的让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甚至有超过三成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孩子的身体成长、还是心理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必须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充分、精准地掌握每位孩子们学习、生活状况,从而针对性的施策。同时,对于心理或者身体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幼儿,需要主动寻求与家长的合作,从而尽早干预、尽早施策。
新时代,具有专业意识的教师会在幼儿返校前后一段时间,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去和家长沟通联系,多方位、多渠道地“接近”和了解儿童,通过家长提供孩子们居家期间的诸多照片、视频等信息,分析儿童生活学习的方式变化,以及期间已经产生或者即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幼儿返校后,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直观、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心理的变化,留意“细微”的“变形”之处,尤其需要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综合判断、甚至“诊断”幼儿身心的基本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中华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主要原则和有效路径
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出了上个世纪填鸭式、灌输式的窠臼,更多的是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体系架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也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园孩子们的主体性,即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可以说,传统文化与芜湖幼儿园课程的融合首先要以幼儿的学习规律、特征为主要依据,前者需要立足和服务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只有把握了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趋向,才能更加针对性地提升育人效果。
杜威曾经指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承认兴趣在有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能力、需要和爱好[3]。幼儿的学习对象是整个世界,因此有必要将他们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带进课堂,激發他们的兴趣。可以将当地建有各种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载体以及众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这为幼儿课程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是,在将其纳入幼儿园课程之前,必须对当地文化进行必要的筛选和适度的加工改造,“为我所用”。这些被选中和加工的地方文化从而建构起一定的教育性,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教师在充分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之上,应该多措并举,帮助幼儿学会身心状况,从而使得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充分舒展。首先,要加强幼儿园的户外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将孩子们的“能量”充分释放,回到幼儿园之后,应该帮助孩子们多多创设校园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但前提是必须创设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和运动量,始终把幼儿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儿童运动不足、甚至缺少运动,对儿童的身体肯定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每天的活动量,而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体育锻炼过程中,注意摘掉口罩,以防影响孩子们的心肺功能,以及避免其他突发危险。经过两至三周的恢复性体育活动,将按照幼儿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加以设置,丰富运动游戏,在运动游戏中逐渐恢复体能,从而实现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幼儿园可以将时事热点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如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抗击洪涝灾害等,克服困难,其中各种感人的故事,均可以列为绘本阅读的范畴。同时,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各种故事改编成游戏,让孩子们“实战”,形成直观感受,增强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绘本阅读内容亦可以增加自然教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各种野生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值得我们尊重,从而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新时代,更加有效地、恰如其分地向幼儿们传递生态理念,培育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杜继纲、蔡冠宇、和卓琳:《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学前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第21页。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8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新时代
2017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正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要求,必然会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中西文化的不同,决定了课程的诸多差异。同样,地域的差异,亦会影响着课程的设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必然会影响课程的设置,形成富含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亦是如此。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必然会形成别具一个、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
当下幼儿园的课程西方化、日本化非常明显。各种书籍、绘本,以及教育理念都是“进口”、“舶来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有效推动了幼儿园课程对当地文化的重视,地方性知识或文化也成为儿童认识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和载体[1],儿童可以从对地方性文化的学习和感悟中构建关于自我的适当的品质、意识和能力。第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一、在家园深度合作中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
中华文化的特征是隶属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独特文化性,具有中国特色,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确;换言之,中国文化更是是中国人民百姓经过数千年积累形成的特定的、排他性的,但却是该地域内人们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中华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价值是全方位的。我们首先可以在家园深度合作中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
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情”,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幼儿园教师亦不例外,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幼儿的身心状况。如果幼儿们长期被封闭在家里,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活动场所和空间更是十分有限。虽然他们大多有父母等家长陪伴,但是生活、学习的空间场域受限之后,孩子们的心理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即儿童好动天性的释放不足。对儿童来说,“动”是天性使然,天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对身心必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都需要顺势而为,主动采用网络视频聊天的方式加强与幼儿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儿童的状况;还有些幼儿园教师甚至还利用网络“云课堂”,布置作业,让幼儿们展示作品;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云课程”、“云对话”并未根本上身改变幼儿生活的“单调性”。此外,幼儿园的孩童还不能直接阅读文字,更不能长时间地接触电子产品。据随机调查了解,大多是家长都不同程度的让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甚至有超过三成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孩子的身体成长、还是心理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必须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充分、精准地掌握每位孩子们学习、生活状况,从而针对性的施策。同时,对于心理或者身体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幼儿,需要主动寻求与家长的合作,从而尽早干预、尽早施策。
新时代,具有专业意识的教师会在幼儿返校前后一段时间,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去和家长沟通联系,多方位、多渠道地“接近”和了解儿童,通过家长提供孩子们居家期间的诸多照片、视频等信息,分析儿童生活学习的方式变化,以及期间已经产生或者即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幼儿返校后,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直观、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心理的变化,留意“细微”的“变形”之处,尤其需要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综合判断、甚至“诊断”幼儿身心的基本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中华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主要原则和有效路径
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出了上个世纪填鸭式、灌输式的窠臼,更多的是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体系架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也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园孩子们的主体性,即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可以说,传统文化与芜湖幼儿园课程的融合首先要以幼儿的学习规律、特征为主要依据,前者需要立足和服务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只有把握了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趋向,才能更加针对性地提升育人效果。
杜威曾经指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承认兴趣在有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能力、需要和爱好[3]。幼儿的学习对象是整个世界,因此有必要将他们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带进课堂,激發他们的兴趣。可以将当地建有各种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载体以及众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这为幼儿课程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是,在将其纳入幼儿园课程之前,必须对当地文化进行必要的筛选和适度的加工改造,“为我所用”。这些被选中和加工的地方文化从而建构起一定的教育性,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教师在充分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之上,应该多措并举,帮助幼儿学会身心状况,从而使得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充分舒展。首先,要加强幼儿园的户外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将孩子们的“能量”充分释放,回到幼儿园之后,应该帮助孩子们多多创设校园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但前提是必须创设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和运动量,始终把幼儿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儿童运动不足、甚至缺少运动,对儿童的身体肯定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每天的活动量,而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体育锻炼过程中,注意摘掉口罩,以防影响孩子们的心肺功能,以及避免其他突发危险。经过两至三周的恢复性体育活动,将按照幼儿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加以设置,丰富运动游戏,在运动游戏中逐渐恢复体能,从而实现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幼儿园可以将时事热点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如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抗击洪涝灾害等,克服困难,其中各种感人的故事,均可以列为绘本阅读的范畴。同时,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各种故事改编成游戏,让孩子们“实战”,形成直观感受,增强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绘本阅读内容亦可以增加自然教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各种野生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值得我们尊重,从而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新时代,更加有效地、恰如其分地向幼儿们传递生态理念,培育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杜继纲、蔡冠宇、和卓琳:《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学前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第21页。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