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食用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已普遍使用,本文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及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食用合成色素 一般性质 允许使用 注意事项
食用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已普遍使用,世界各国对食用合成色素使用的种类、用量和范围均有明确规定。下面对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我国的相关规定和使用食用合成色素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
选用合成色素首先要考虑无害,其次应考虑在水、乙醇或其他混合介质中有较高的溶解性,着色牢固,不易受烹饪加工过程中某些成分(如酸、碱、盐、膨松剂、防腐剂等)的影响,不易被细菌分解,对热和光稳定以及有令人满意的色彩。
1.溶解度 最重要的溶剂是水、醇(乙醇和甘油)以及植物油。由于油溶性合成色素一般毒性较大,现已禁止食用,实际应用中可用非油溶性色素的乳化分散来达到着色目的。
温度对水溶性色素的溶解度影响很大,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增加的程度因色素不同而异。水的pH值及食盐等盐类对溶解度也有影响。pH值低时溶解度低,有形成色素酸的倾向;而盐可因盐析作用而使溶解度降低。此外 ,如果水的硬度过高则易形成难溶性沉淀。大多数合成色素可溶于甘油、丙二醇等有机溶剂,但其溶解度多低于水。我国准用的几种合成色素均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
2.著色性 食物的着色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使食物在溶液或酱状的食物基质中溶解,混合成分散状态;另一种情况是染着在食物的表面。后一种情况要求色素对基质,如蛋白质、淀粉或其他糖类有一定的染着性。不同的色素染着性不同,柠檬黄染着性较弱,易析出。
3.牢固性 牢固性是衡量食用色素品质的重要标志,是指其在染着物上对周围环境或介质抵抗程度的一种度量。色素的牢固性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结构及食物基质等因素,在应用时由于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牢固性降低。衡量色素牢固性主要考虑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和耐还原性、耐光性、耐盐性及耐细菌性等。
二、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和靛蓝等四种。使用范围包括果味水、果味粉、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等。鱼、肉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果汁、果脯、果酱)、婴幼儿食品、饼干、糕点等不得使用。
1.胭脂红 胭脂红属于单偶氮色素,红色或暗红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溶于水中呈红色,20℃时每100mL水中可溶解23g,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对光和酸稳定,遇碱变为褐色。耐热性、耐还原性相当弱,很容易被细菌分解。每日允许摄入量(终生每日摄取无风险)0~0.75mg/kg,最大使用量50mg/kg。
2.苋菜红 苋菜红,又称蓝光酸性红,从结构上看它是胭脂红的异构体。紫红色粉末,无臭,0.01%水溶液呈玫瑰红色,溶于甘油和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的溶解度为:水,17.2%;10%乙醇,6.9%;50%乙醇,0.5%。对热、光、盐、柠檬酸、酒石酸等比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呈暗红色。易被细菌分解。对氧化还原较敏感,故不能用于发酵食品的着色。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25mg/kg,最大使用量为50mg/kg。
3.柠檬黄 柠檬黄,又称为肼黄、酒石黄。橙色或橙黄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溶于水,0.1%水溶液呈黄色;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溶解度为:水,11.8%;10%乙醇,9%;50%乙醇,3%。遇碱稍微变红。耐氧化性差,还原时呈褐色。每日允许摄入量0~7.5mg/kg,最大使用量100mg/kg。
4.靛蓝 靛蓝,又称为磺化靛蓝,属吲哚类衍生物。为蓝色均匀颗粒或粉末,无臭,0.05%水溶液呈深蓝色。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溶解度为:水,1.1%;10%乙醇,0.8%;50%乙醇,0.2%。对光、热、酸、碱都很敏感。还原后退色;易被细菌分解。对食品的着色力好。每日允许摄入量0~2.5ml/kg,最大使用量100mg/kg。
三、使用合成食用色素应注意的事项
1.色素溶液的配制 直接使用色素粉末可能会出现分布不均匀或形成色素斑点的现象,所以最好用适当的溶剂配制成溶液使用。配制时一般浓度不宜过高,在1~10%范围内即可,过浓将导致难以调节色调。配制色素溶液的称量必须准确,而且应该按用量配制,过多的配制液久置后易析出沉淀。配制用水应先煮沸,冷却后再用,或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配制时应尽量避免用金属器皿。剩余的溶液应避光密封保存。
2.色调的选择与配色 色调的选择应该符合人们长期以来对食物所形成的概念,应该考虑顾客对色、香、味方面的认同,选择与食物原有色彩相似或与食物名称一致的色调。为了丰富合成色素的色谱,以满足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需要,可将规定色素按不同比例混合拼色。从理论上讲,由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可以拼制出多种不同的色谱,如下所示。
基本色 红 黄 蓝 红 黄
↘↙↘↙↘↙↘↙
二次色橙 绿 紫 橙
↘↙↘↙↘↙
三次色 橄榄色 灰 棕褐
各种色彩在不同的介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尤其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色素拼色时情况更加复杂。例如,某一比例的红、黄、蓝三色混合物在水溶液中色调偏黄,而在50%的乙醇液中色调偏红。乙醇含量不同,色调也不相同,所以需要按照乙醇含量及所需的色调强度进行拼色。拼色时由于各种色素对光的稳定性不同,退色快慢也不同,如靛蓝退色较快,柠檬黄则不易退色。由于影响色调的因素很多,用时必须审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毕林.人工合成色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2-154.
[2]陆芳.食用色素【J】.化学教学,2006,(1):30-33.
[3]张怀玉.烹饪基础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关键词] 食用合成色素 一般性质 允许使用 注意事项
食用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已普遍使用,世界各国对食用合成色素使用的种类、用量和范围均有明确规定。下面对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我国的相关规定和使用食用合成色素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食用合成色素的一般性质
选用合成色素首先要考虑无害,其次应考虑在水、乙醇或其他混合介质中有较高的溶解性,着色牢固,不易受烹饪加工过程中某些成分(如酸、碱、盐、膨松剂、防腐剂等)的影响,不易被细菌分解,对热和光稳定以及有令人满意的色彩。
1.溶解度 最重要的溶剂是水、醇(乙醇和甘油)以及植物油。由于油溶性合成色素一般毒性较大,现已禁止食用,实际应用中可用非油溶性色素的乳化分散来达到着色目的。
温度对水溶性色素的溶解度影响很大,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增加的程度因色素不同而异。水的pH值及食盐等盐类对溶解度也有影响。pH值低时溶解度低,有形成色素酸的倾向;而盐可因盐析作用而使溶解度降低。此外 ,如果水的硬度过高则易形成难溶性沉淀。大多数合成色素可溶于甘油、丙二醇等有机溶剂,但其溶解度多低于水。我国准用的几种合成色素均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
2.著色性 食物的着色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使食物在溶液或酱状的食物基质中溶解,混合成分散状态;另一种情况是染着在食物的表面。后一种情况要求色素对基质,如蛋白质、淀粉或其他糖类有一定的染着性。不同的色素染着性不同,柠檬黄染着性较弱,易析出。
3.牢固性 牢固性是衡量食用色素品质的重要标志,是指其在染着物上对周围环境或介质抵抗程度的一种度量。色素的牢固性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结构及食物基质等因素,在应用时由于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牢固性降低。衡量色素牢固性主要考虑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和耐还原性、耐光性、耐盐性及耐细菌性等。
二、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和靛蓝等四种。使用范围包括果味水、果味粉、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罐头等。鱼、肉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果汁、果脯、果酱)、婴幼儿食品、饼干、糕点等不得使用。
1.胭脂红 胭脂红属于单偶氮色素,红色或暗红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溶于水中呈红色,20℃时每100mL水中可溶解23g,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对光和酸稳定,遇碱变为褐色。耐热性、耐还原性相当弱,很容易被细菌分解。每日允许摄入量(终生每日摄取无风险)0~0.75mg/kg,最大使用量50mg/kg。
2.苋菜红 苋菜红,又称蓝光酸性红,从结构上看它是胭脂红的异构体。紫红色粉末,无臭,0.01%水溶液呈玫瑰红色,溶于甘油和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的溶解度为:水,17.2%;10%乙醇,6.9%;50%乙醇,0.5%。对热、光、盐、柠檬酸、酒石酸等比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呈暗红色。易被细菌分解。对氧化还原较敏感,故不能用于发酵食品的着色。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25mg/kg,最大使用量为50mg/kg。
3.柠檬黄 柠檬黄,又称为肼黄、酒石黄。橙色或橙黄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溶于水,0.1%水溶液呈黄色;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溶解度为:水,11.8%;10%乙醇,9%;50%乙醇,3%。遇碱稍微变红。耐氧化性差,还原时呈褐色。每日允许摄入量0~7.5mg/kg,最大使用量100mg/kg。
4.靛蓝 靛蓝,又称为磺化靛蓝,属吲哚类衍生物。为蓝色均匀颗粒或粉末,无臭,0.05%水溶液呈深蓝色。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溶解度为:水,1.1%;10%乙醇,0.8%;50%乙醇,0.2%。对光、热、酸、碱都很敏感。还原后退色;易被细菌分解。对食品的着色力好。每日允许摄入量0~2.5ml/kg,最大使用量100mg/kg。
三、使用合成食用色素应注意的事项
1.色素溶液的配制 直接使用色素粉末可能会出现分布不均匀或形成色素斑点的现象,所以最好用适当的溶剂配制成溶液使用。配制时一般浓度不宜过高,在1~10%范围内即可,过浓将导致难以调节色调。配制色素溶液的称量必须准确,而且应该按用量配制,过多的配制液久置后易析出沉淀。配制用水应先煮沸,冷却后再用,或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配制时应尽量避免用金属器皿。剩余的溶液应避光密封保存。
2.色调的选择与配色 色调的选择应该符合人们长期以来对食物所形成的概念,应该考虑顾客对色、香、味方面的认同,选择与食物原有色彩相似或与食物名称一致的色调。为了丰富合成色素的色谱,以满足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需要,可将规定色素按不同比例混合拼色。从理论上讲,由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可以拼制出多种不同的色谱,如下所示。
基本色 红 黄 蓝 红 黄
↘↙↘↙↘↙↘↙
二次色橙 绿 紫 橙
↘↙↘↙↘↙
三次色 橄榄色 灰 棕褐
各种色彩在不同的介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尤其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色素拼色时情况更加复杂。例如,某一比例的红、黄、蓝三色混合物在水溶液中色调偏黄,而在50%的乙醇液中色调偏红。乙醇含量不同,色调也不相同,所以需要按照乙醇含量及所需的色调强度进行拼色。拼色时由于各种色素对光的稳定性不同,退色快慢也不同,如靛蓝退色较快,柠檬黄则不易退色。由于影响色调的因素很多,用时必须审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毕林.人工合成色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2-154.
[2]陆芳.食用色素【J】.化学教学,2006,(1):30-33.
[3]张怀玉.烹饪基础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