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年仅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四十五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2.当时泥洋小学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除了一块黑板,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体育设施也基本没有。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支月英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她说,她要给山里的孩子希望。
3.支月英自掏腰包购买教具,学校位置偏远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前,她和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把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肩挑手提运上山。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
4.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不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5.山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支月英不仅教他们知识,还在生活上照顾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疼爱和陪伴。
6.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支月英感到身體剧烈疼痛,被几位家长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胆总管胆囊结石,医生要求马上做手术。住院的那几天,支月英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一出院,她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7.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2006年,因为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使得支月英只有一只眼睛视力正常。
8.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澡下镇最远山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那里任教。
9.家人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赞同她去更远、更艰苦的地方。她苦口婆心说服家人:“白洋村的家长要求我去那儿当老师,我不能让白洋村的孩子不读书!”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扛着行李奔赴大山更偏远的白洋村教学点任教。
10.初到白洋村,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二十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11.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她仅有的几十元工资几乎都为孩子们垫付了学费,有时连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能去借。
12.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干世界。对孩子们的爱加之村里教师短缺,使得支月英的工作异常忙碌,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13.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不堪,抵挡不住冬日的寒风,学生们常常受冻。2012年,上级教育部门决定为他们新建校舍。支月英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还将丈夫拉来帮忙。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学校建筑工地度过了一整个暑假后,终于建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1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她还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15.支月英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是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16.山旮旯太偏太穷,支教的老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一年又一年,只有支月英坚持了下来,三十六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坚持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
17.三十六载芳华,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当乡亲们问起现已年过半百的她:“支老师,您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儿任教可以吗?”她肯定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18.支月英先后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她常说,当千里之外的学子来看望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奉献青春的最美好的报偿!
2.当时泥洋小学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除了一块黑板,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体育设施也基本没有。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支月英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她说,她要给山里的孩子希望。
3.支月英自掏腰包购买教具,学校位置偏远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前,她和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把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肩挑手提运上山。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
4.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不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5.山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支月英不仅教他们知识,还在生活上照顾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疼爱和陪伴。
6.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支月英感到身體剧烈疼痛,被几位家长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胆总管胆囊结石,医生要求马上做手术。住院的那几天,支月英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一出院,她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7.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2006年,因为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使得支月英只有一只眼睛视力正常。
8.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澡下镇最远山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那里任教。
9.家人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赞同她去更远、更艰苦的地方。她苦口婆心说服家人:“白洋村的家长要求我去那儿当老师,我不能让白洋村的孩子不读书!”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扛着行李奔赴大山更偏远的白洋村教学点任教。
10.初到白洋村,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二十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11.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她仅有的几十元工资几乎都为孩子们垫付了学费,有时连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能去借。
12.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干世界。对孩子们的爱加之村里教师短缺,使得支月英的工作异常忙碌,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13.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不堪,抵挡不住冬日的寒风,学生们常常受冻。2012年,上级教育部门决定为他们新建校舍。支月英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还将丈夫拉来帮忙。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学校建筑工地度过了一整个暑假后,终于建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1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她还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15.支月英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是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16.山旮旯太偏太穷,支教的老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一年又一年,只有支月英坚持了下来,三十六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坚持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
17.三十六载芳华,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当乡亲们问起现已年过半百的她:“支老师,您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儿任教可以吗?”她肯定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18.支月英先后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她常说,当千里之外的学子来看望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奉献青春的最美好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