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2006年基金的财富效应,大量资金涌入认购基金,为此管理层以限量100亿发行的方式约束基金。然而,几只春节后发行结束的百亿新基金,似乎并不满足百亿的身躯,在首募结束一周后,又立即向基民“敞开怀抱”,开始日常申购。这种开放申购拒绝赎回的行为,引起了基金持有人的强烈不满,也引发了一场对基金封闭期的争议和基金资产规模的关注。
新基金“闪电”扩募
去年12月以来,为了防止新基金发行过快、抬高股指,监管部门暂停了新基金的审批。今
年春节前,监管部门虽然对新基金发行开闸,但却明确要求今后新基金发行必须向证监会登记预售规模,而最高发售规模被限制在100亿元以内。
然而,“限售令”的出台,却更加引发了新基金的抢购潮。从数小时到数分钟,新基金完成发行的速度不断刷新,基民的购基热潮一次次让市场大跌眼镜。在基民的狂热下,基金公司似乎也随之疯狂。
春节后,各基金公司纷纷采取“变通”手法,打破限售令。在基金生效后一周时间,各新基金立即打开申购业务,乘投资者热情未减,让新基金规模更上一层楼。根据公开信息披露,建信优化配置混合型基金自2月26日正式发行,3月1日正式生效,首发规模近97亿元。3月7日,该基金公告称,将从3月9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
3月6日,汇添富成长基金首日发行,工行10分钟就宣告售罄,其引发的抢购潮让人为之惊叹。3月16日,距离上一次认购期仅相距10天,汇添富成长基金又重新打开申购,还是1元的价格。虽然仅仅开放了一天,但该基金的规模迅速膨胀到170亿元。3月17日,汇添富基金公司发出公告,称该基金再度停止申购,3月16日下午3点以后的申购全部为无效单。
3月8日,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公开募集,首募97亿元。基金合同自2007年3月13日起正式生效。3月16日,中海基金管理公司公告称,定于2007年3月21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
由于这些基金都是不到一天即售罄,在很快打开申购时,投资者热情不散。市场人士称,许多新基金在刚刚成立几天就宣布开放申购,规模确实膨胀了不少,数十亿元资金再次涌入基金公司。
由于2006年基金的财富效应,大量资金涌入认购基金,为此管理层以限量发行的方式约束基金,投资者也认可了这种方式。但现在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打破传统封闭期,过快地开放申购,限量发行已经成为空谈。
资产规模影响基金业绩明显
春节过后,新基金“一发一百亿”成了常态。
从建信基金公司发行的建信优化基金开始,到长城久富、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再到汇添富成长焦点、中海能源策略、华富趋势成长基金,连续6只基金,连续6个近“百亿”。一夜之间,“百亿”似乎成了基金首募规模的标杆。不管公司新老、也不论管理规模大小,只要发行,就以最快的速度冲“百亿”。
当不少新基金公司都在追求“百亿”规模,并打开申购膨胀资产时,一些基金经理却纷纷表示“一个基金的规模在100亿以内相对比较好操作,如果超过150亿操作起来难度就大了”,而今年基金的业绩分化也证明了这一点—资产规模已经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自2007年1月4日以来,股市震荡成为了一个常态。而在第一季度中,基金业绩分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既有净值涨幅超过40%的基金,也有收益为负的基金。同为专家理财的基金,在震荡行情中投资收益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究其原因,股市突然大幅震荡和热点快速切换都是业绩发生分歧的直接原因。但是,综观基金业绩的排名表,我们会发现,资产规模已经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2006年11月份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的研究,可以发现在2007年1月23日至3月15日时间段内,在A股大幅震荡下,从整体来看,规模太大的基金收益率偏低,尤其是百亿规模以上的基金收益率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亏损;而规模较小的基金,业绩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偏股型基金中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56%,规模超过百亿的平均收益率为-3.17%,而10亿以下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74%。平衡型基金中,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小于0,而规模在10亿-30亿的为2.24%。
而从单只基金来看,也可以看出,规模适中的基金业绩喜人,完全压倒了大基金。例如排名前5位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巨田基础行业、天治核心成长等基金规模均不足20亿。而业绩居后的基金规模通常较大,在2007年1月23日至3月15日时间段内亏损的基金中有多只均超过百亿。这些数据表明,在震荡市场下,资产规模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单边牛市中,资产的规模依然是基金业绩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以2006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为例,将2005年末和2006年末基金净资产的平均数作为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来考量。统计显示,2006年净值增长率靠前的股票型基金以两种规模的基金为主,一种是30亿左右的基金,比如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这几只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都在26亿到30亿之间;另外一类是平均资产规模在15亿左右的基金,比如华夏大盘精选、汇添富优势精选、易方达积极成长等。
闪电打开申购是“抢钱”运动?
新基金在封闭期纷纷闪电打开申购拒绝赎回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粗略统计,自嘉实基金之后,市场新发了大约10只新基金,募集资金规模大约800亿元。至今,这些基金全部没有开放赎回。到目前为止,开放申购的约有8家。
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开放式基金结束募集后将进入一个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期间,该基金不能申购也不能赎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发基金打开申购的时间已明显提速,多在一个月左右。但这些基金在打开申购的同时,也接受赎回申请。而春节后发行的一些新基金,却是只让申购而拒绝赎回。
基金在封闭期闪电打开申购的现象,让这些新基金的持有人极为不满。他们纷纷认为此举对已经持有该基金的客户存在利益损害。“既然说好规模是100个亿,怎么可以变相扩盘?投资人都不是傻子,如果过早地开放申购,等于新进来者摊薄利润,如果知道它的规模将超过100亿,我是不会买这只基金的。一旦开放赎回,我将马上把钱拿回来。”一位基金持有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对于迅速打开申购的原因,各家基金公司都表示这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为这些基金都是一天卖完,众多投资者由于没有买到而感到遗憾,都对公司表示了不满,而公司希望能够回报长期持有人;至于为什么没有同步开放赎回,是因为基金还在建仓期,希望经过三个月封闭期才能开放赎回。
对于年后新基金的扩募,业内的基金公司也多有看法。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认为这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指出,不可否认,立即开放申购在利润上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假设一只基金新发100亿,封闭期内只开放申购而不开放赎回,假设它在此期间能达到200亿元的量,由于基金公司在这三个月没有任何赎回压力,单只基金固定利润可以达到7500万元。
正所谓有利必有弊。基金闪电扩募,可以多增加一笔客观的管理费。但是,却也可能对基金的业绩造成一定损害。业内的基金经理普遍认为100亿以内的基金规模是比较好操作的,超过150亿就很难操作了。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业绩优异的基金,像上投摩根、华宝兴业旗下的部分基金都相继主动暂停了申购,也是考虑到规模过大不易运作的因素。
而一位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更是直接指出,基金公司追求自己的利润无可厚非,但若为了私利而不讲游戏规则,漠视持有人利益就不合理了。一般来说,基金结束募集后都是进入一段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由于股市的火爆,这个封闭期越来越短,大都在一个月内就同时打开申购赎回。如中国现有最大的股票基金嘉实策略,就是在一个月内同步打开申购和赎回。如今,一些基金公司闪电打开申购扩大规模却拒绝投资者赎回基金,对持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暨南大学研究基金的一位副教授也认为,现在的基金行业,明显是急功近利了。一些基金公司一味申报新产品,申购赎回设置不公平,就是为了扩大规模多收管理费;而另一方面忽视对自己投研团队的建设,忽视对市场体系的培育,不少基金公司内部人员流失相当严重,其规模早就超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却还在盲目求大求快,这样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当基金业都在追求“百亿”的规模,欲与嘉实基金再比高的同时,作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申银万国的研究人士指出:在今年A股震荡成常态的行情下,规模适中的基金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如果投资者想在今年的基金投资中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应该选择一些基金规模适中的基金,基金规模最好不要超过50亿。
新基金“闪电”扩募
去年12月以来,为了防止新基金发行过快、抬高股指,监管部门暂停了新基金的审批。今
年春节前,监管部门虽然对新基金发行开闸,但却明确要求今后新基金发行必须向证监会登记预售规模,而最高发售规模被限制在100亿元以内。
然而,“限售令”的出台,却更加引发了新基金的抢购潮。从数小时到数分钟,新基金完成发行的速度不断刷新,基民的购基热潮一次次让市场大跌眼镜。在基民的狂热下,基金公司似乎也随之疯狂。
春节后,各基金公司纷纷采取“变通”手法,打破限售令。在基金生效后一周时间,各新基金立即打开申购业务,乘投资者热情未减,让新基金规模更上一层楼。根据公开信息披露,建信优化配置混合型基金自2月26日正式发行,3月1日正式生效,首发规模近97亿元。3月7日,该基金公告称,将从3月9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
3月6日,汇添富成长基金首日发行,工行10分钟就宣告售罄,其引发的抢购潮让人为之惊叹。3月16日,距离上一次认购期仅相距10天,汇添富成长基金又重新打开申购,还是1元的价格。虽然仅仅开放了一天,但该基金的规模迅速膨胀到170亿元。3月17日,汇添富基金公司发出公告,称该基金再度停止申购,3月16日下午3点以后的申购全部为无效单。
3月8日,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公开募集,首募97亿元。基金合同自2007年3月13日起正式生效。3月16日,中海基金管理公司公告称,定于2007年3月21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
由于这些基金都是不到一天即售罄,在很快打开申购时,投资者热情不散。市场人士称,许多新基金在刚刚成立几天就宣布开放申购,规模确实膨胀了不少,数十亿元资金再次涌入基金公司。
由于2006年基金的财富效应,大量资金涌入认购基金,为此管理层以限量发行的方式约束基金,投资者也认可了这种方式。但现在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打破传统封闭期,过快地开放申购,限量发行已经成为空谈。
资产规模影响基金业绩明显
春节过后,新基金“一发一百亿”成了常态。
从建信基金公司发行的建信优化基金开始,到长城久富、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再到汇添富成长焦点、中海能源策略、华富趋势成长基金,连续6只基金,连续6个近“百亿”。一夜之间,“百亿”似乎成了基金首募规模的标杆。不管公司新老、也不论管理规模大小,只要发行,就以最快的速度冲“百亿”。
当不少新基金公司都在追求“百亿”规模,并打开申购膨胀资产时,一些基金经理却纷纷表示“一个基金的规模在100亿以内相对比较好操作,如果超过150亿操作起来难度就大了”,而今年基金的业绩分化也证明了这一点—资产规模已经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自2007年1月4日以来,股市震荡成为了一个常态。而在第一季度中,基金业绩分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既有净值涨幅超过40%的基金,也有收益为负的基金。同为专家理财的基金,在震荡行情中投资收益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究其原因,股市突然大幅震荡和热点快速切换都是业绩发生分歧的直接原因。但是,综观基金业绩的排名表,我们会发现,资产规模已经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2006年11月份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的研究,可以发现在2007年1月23日至3月15日时间段内,在A股大幅震荡下,从整体来看,规模太大的基金收益率偏低,尤其是百亿规模以上的基金收益率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亏损;而规模较小的基金,业绩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偏股型基金中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56%,规模超过百亿的平均收益率为-3.17%,而10亿以下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74%。平衡型基金中,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小于0,而规模在10亿-30亿的为2.24%。
而从单只基金来看,也可以看出,规模适中的基金业绩喜人,完全压倒了大基金。例如排名前5位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巨田基础行业、天治核心成长等基金规模均不足20亿。而业绩居后的基金规模通常较大,在2007年1月23日至3月15日时间段内亏损的基金中有多只均超过百亿。这些数据表明,在震荡市场下,资产规模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单边牛市中,资产的规模依然是基金业绩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以2006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为例,将2005年末和2006年末基金净资产的平均数作为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来考量。统计显示,2006年净值增长率靠前的股票型基金以两种规模的基金为主,一种是30亿左右的基金,比如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这几只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都在26亿到30亿之间;另外一类是平均资产规模在15亿左右的基金,比如华夏大盘精选、汇添富优势精选、易方达积极成长等。
闪电打开申购是“抢钱”运动?
新基金在封闭期纷纷闪电打开申购拒绝赎回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粗略统计,自嘉实基金之后,市场新发了大约10只新基金,募集资金规模大约800亿元。至今,这些基金全部没有开放赎回。到目前为止,开放申购的约有8家。
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开放式基金结束募集后将进入一个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期间,该基金不能申购也不能赎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发基金打开申购的时间已明显提速,多在一个月左右。但这些基金在打开申购的同时,也接受赎回申请。而春节后发行的一些新基金,却是只让申购而拒绝赎回。
基金在封闭期闪电打开申购的现象,让这些新基金的持有人极为不满。他们纷纷认为此举对已经持有该基金的客户存在利益损害。“既然说好规模是100个亿,怎么可以变相扩盘?投资人都不是傻子,如果过早地开放申购,等于新进来者摊薄利润,如果知道它的规模将超过100亿,我是不会买这只基金的。一旦开放赎回,我将马上把钱拿回来。”一位基金持有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对于迅速打开申购的原因,各家基金公司都表示这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为这些基金都是一天卖完,众多投资者由于没有买到而感到遗憾,都对公司表示了不满,而公司希望能够回报长期持有人;至于为什么没有同步开放赎回,是因为基金还在建仓期,希望经过三个月封闭期才能开放赎回。
对于年后新基金的扩募,业内的基金公司也多有看法。大多数基金公司都认为这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指出,不可否认,立即开放申购在利润上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假设一只基金新发100亿,封闭期内只开放申购而不开放赎回,假设它在此期间能达到200亿元的量,由于基金公司在这三个月没有任何赎回压力,单只基金固定利润可以达到7500万元。
正所谓有利必有弊。基金闪电扩募,可以多增加一笔客观的管理费。但是,却也可能对基金的业绩造成一定损害。业内的基金经理普遍认为100亿以内的基金规模是比较好操作的,超过150亿就很难操作了。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业绩优异的基金,像上投摩根、华宝兴业旗下的部分基金都相继主动暂停了申购,也是考虑到规模过大不易运作的因素。
而一位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更是直接指出,基金公司追求自己的利润无可厚非,但若为了私利而不讲游戏规则,漠视持有人利益就不合理了。一般来说,基金结束募集后都是进入一段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由于股市的火爆,这个封闭期越来越短,大都在一个月内就同时打开申购赎回。如中国现有最大的股票基金嘉实策略,就是在一个月内同步打开申购和赎回。如今,一些基金公司闪电打开申购扩大规模却拒绝投资者赎回基金,对持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暨南大学研究基金的一位副教授也认为,现在的基金行业,明显是急功近利了。一些基金公司一味申报新产品,申购赎回设置不公平,就是为了扩大规模多收管理费;而另一方面忽视对自己投研团队的建设,忽视对市场体系的培育,不少基金公司内部人员流失相当严重,其规模早就超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却还在盲目求大求快,这样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当基金业都在追求“百亿”的规模,欲与嘉实基金再比高的同时,作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申银万国的研究人士指出:在今年A股震荡成常态的行情下,规模适中的基金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如果投资者想在今年的基金投资中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应该选择一些基金规模适中的基金,基金规模最好不要超过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