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课程中的内容,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从实验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学生;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为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我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佳目的,系统各部分是否协调运转,关键看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比如,在开始学习电学时,我出示一玩具电动车,拿出干电池给学生看后,再装入车内电源处,一拨动开关,玩具车灯亮了,还一闪一闪的,且轮胎也转动起来,车向前运动,学生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很迫切想知道玩具车工作的原理,对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急切想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兴趣的培养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又如,在学习“大气压”时,我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剪一小块纸盖在杯口,倒过来后,观察纸和水并没有掉下来,学生们感到十分惊奇,注意力十分集中,此时,再让学生找两张白纸,竖直向下平行提着,用嘴在两张纸中间吹气,学生们想象纸会向两边散开,可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却是两张纸向中间靠紧。这与学生头脑中的判断不同,便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统筹安排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起来,可设计为探索性实验,这比课堂教学更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如,学习“大气压”知识时,我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实验:把皮碗按在墙壁上,还可以挂上重物,并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与饮料盒贴得很紧密时,却喝不出饮料来等,通过这些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以后的许多实验中都会保持较高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家中的白炽灯泡常会烧断灯丝,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能否运用已学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同学们感到这个事例太熟悉,很简单,并积极思考和讨论,有的同学想到用串联电阻可以分电压,有的同学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有的同学想到利用声控开关,有的同学甚至想到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3 实验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综合运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初二电学实验中,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师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学生会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以演示电路连接中,导线应顺时针绕,能使导线越绕越紧,避免松动,接触不良,影响效果,还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的正接线柱用红色导线连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动手操作,教师进行巡视,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有时可再次进行示范。通过师生配合共同探索的实验过程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小制作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里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通过这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再如,在学习了电学相应知识时,学生会“用不同材料做摩擦起电现象”,“声控开关”,“楼梯开关”,“电铃”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教师要进行课堂讲评,这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班级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小发明,小制作结合起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通过课内、课外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配合,探究许多物理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去探索、创新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一条适应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是广大物理教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学生;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为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我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佳目的,系统各部分是否协调运转,关键看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比如,在开始学习电学时,我出示一玩具电动车,拿出干电池给学生看后,再装入车内电源处,一拨动开关,玩具车灯亮了,还一闪一闪的,且轮胎也转动起来,车向前运动,学生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很迫切想知道玩具车工作的原理,对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急切想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兴趣的培养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又如,在学习“大气压”时,我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剪一小块纸盖在杯口,倒过来后,观察纸和水并没有掉下来,学生们感到十分惊奇,注意力十分集中,此时,再让学生找两张白纸,竖直向下平行提着,用嘴在两张纸中间吹气,学生们想象纸会向两边散开,可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却是两张纸向中间靠紧。这与学生头脑中的判断不同,便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统筹安排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起来,可设计为探索性实验,这比课堂教学更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如,学习“大气压”知识时,我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实验:把皮碗按在墙壁上,还可以挂上重物,并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与饮料盒贴得很紧密时,却喝不出饮料来等,通过这些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以后的许多实验中都会保持较高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家中的白炽灯泡常会烧断灯丝,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能否运用已学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同学们感到这个事例太熟悉,很简单,并积极思考和讨论,有的同学想到用串联电阻可以分电压,有的同学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有的同学想到利用声控开关,有的同学甚至想到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3 实验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综合运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初二电学实验中,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师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学生会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以演示电路连接中,导线应顺时针绕,能使导线越绕越紧,避免松动,接触不良,影响效果,还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的正接线柱用红色导线连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动手操作,教师进行巡视,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有时可再次进行示范。通过师生配合共同探索的实验过程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小制作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里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通过这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再如,在学习了电学相应知识时,学生会“用不同材料做摩擦起电现象”,“声控开关”,“楼梯开关”,“电铃”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教师要进行课堂讲评,这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使班级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小发明,小制作结合起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通过课内、课外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配合,探究许多物理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去探索、创新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一条适应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是广大物理教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