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非达治疗小儿腹泻9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ran20039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贝非达 小儿腹泻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小儿腹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贝飞达治疗组90例,其中男66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3个月~3岁。其中6个月以下12例,0.5~1岁54例,1~3岁24例。发病最短12小时,最长发病时间为4天。对照组90例,其中男57例,女3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病时间平均为2.5天,两组在发病年龄和发病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
  临床症状:①治疗组均为住院患者,发热者36例,体温最高40.0℃,最低37.5℃;呕吐45例,均为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性状,稀水样便48例,蛋花汤样33例,粥便纹样9例。轻度脱水69例,中度脱水21例,倦怠、精神不振72例。②对照组中,发热30例,呕吐者39例,大便性状,稀水样便36例,蛋花汤样39例,粥便纹样15例。轻度脱水75例,中度脱水15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00×109/L,治疗组71例,对照组74例;10.00×109/L以上,治疗组9例,对照组6例。大便常规检查大部分镜检只有脂肪球,极少数有少量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只对照组有1例培养出沙门氏菌。
  方法:①治疗组给予贝非达口服,每粒0.21g,3个月~1岁1/2粒/次,1~3岁1粒/次,小儿太小不能口服者可以剥开胶囊倒出药粉,用温水送服。1日3次,疗程2~5天。②对照组口服八面体礞脱石,每袋3g,1岁以下服1/3袋/次;1~3岁1/2袋/次,1日3次。
  两组同时给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输注氨基酸支持及控制肠道感染。
  疗效判定:按照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①顯效:服药后24~48小时,腹泻次数<3次/日,水分明显减少,大便外观黄色或成形,便常规检查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用药48~72小时腹泻次数<3次/日,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72小时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腹泻次数的变化及止泻平均时间的比较见表1、2。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口服贝非达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止泻药物。
  
  讨 论
  
  


  小儿患感染性腹泻常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非正常肠道细菌需氧菌数量增多,而正常肠道细菌厌氧菌比例下降。贝非达制剂作为整肠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6~8日,肠道内即建立起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群。它们使糖类发酵,产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从而抑制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其他肠道致病菌如腐败菌及病原菌、病原性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变形菌属SsonneiE、SsonneiD、Vporabaenolyticos、白假丝酵母等的生长繁殖[2],逐渐达到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该菌在生长到一定阶段还可产生一种抗菌物质bifidin,对一些腐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也有抑制作用[3]。服用贝非达可以调整肠道菌群比例,有利于拮抗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从而发挥了生物抵抗作用,抑制了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恢复正常的肠蠕动,达到止泻的作用。本组服用贝非达有效率达到93.3%。
  贝非达所含有的有益活菌主要在大肠、盲肠肠道内及肠道黏膜表面增殖,为人体肠道内正常分布的厌氧菌群,不被肠管吸收、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氨、吲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最后伴随肠内物质一起被排出,所以贝非达安全无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小儿腹泻的良药。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毓,短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朱俊晨,李世敏,魏小青.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1期).
  3 Anand,S K and Singh,R S.Culturd Diary Products.J,1985,(20):2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20例2岁以下的脐疝患儿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收治2岁以下的脐疝患儿20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先将脐疝回纳,然后将选择好的青霉素小瓶胶皮盖凸出面置于脐凹内,外面以5cm×5cm的胶布固定,胶布块每隔10天更换1次。结果:19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有效。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100%。结论:经过临床实践,此方法即经济又能减少患儿因手术造成的痛苦,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原因,探讨宫内节育器取出的最佳时间和取器要点。方法:通过B超检查230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围绝经组(A组)106例、绝经1~3年组(B组)60例及绝经3年以上组(C组)64例,比较3组间IUD取出情况。结果:3组中阳性检出32例,为节育环嵌顿及宫颈粘连等,取环困难率达83.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萎缩、宫颈粘连、宫颈坚硬、及环嵌顿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相关原因。方法:对120例诊断为梅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6例,一期梅毒30例,二期梅毒12例,潛伏期梅毒4例。女性患者74例,一期梅毒37例,二期梅毒30例,三期梅毒1例,胎传梅毒1例,潜伏期5例。54例为夫妻及性伴侣同患梅毒。在一方确诊为梅毒后,另一方同时或1~3个月后追踪被诊断为梅毒。性伴侣不确定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
期刊
摘 要 自2004年开始使用大力神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肛门疾病256例,有效率达100%。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关键词 治疗仪 肛门疾病手术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4年3月至今采取大力神ZZ-ⅡD型综合治疗仪,治疗肛门疾病512例。其中治疗仪组256例,男171例,女85例。血栓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保留肛垫分段结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在传统外剥内扎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保留肛垫分段结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7例。结果:治愈173例占98.9%,显效2例占1.1%,总有效率100%。随访2.5~3.0年未见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PPH的诸多优点,手术1次完成且费用低,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分段结扎注射术    基于痔的最新概念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土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5~2006年收治破伤风病人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69岁。有明显感染史的9例,无明显外伤史的2例。城市2例,农村9例。所有病例在儿童期均未接种过自动免疫注射。平均住院天数为19d。按传染病标准分型,轻型8例,中型2例,重型1例。潜伏期2~7天7例,8~14天3例,15~20天1例。  临床表现:均有下颌紧张,牙关禁闭、张口、吞咽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腰背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59例,均为男性,年龄23~52岁,平均32±6岁,以青壮年居多。  工种分布:操作工26例(44.0%)、维修工16例(27.1%)、仪表工5例(8.5%)、分析工4例(6.8%)、更夫2例(3.4%)、汽车司机2例(3.4%)、起重工1例(1.7%)、扫碳工1例(1.7%)。  中毒原因:59例(100%)均属职业中毒。其中设备维修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360例)和对照组(皮下注射胰岛组400例),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血糖达到目标值时间,CSⅡ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CSⅡ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低血糖的发生率,CSⅡ组较对照组明
期刊
资料与方法    近2年来收治肛周感染病人125例,男98例,女27例;年龄18~65岁,病史3天~2个月,1周内居多数。脓肿部位:皮下脓肿79例,肛门后间隙脓肿46例,其中3例内口位置较高,在直肠环上约1cm,其余均在齿线与肛窦部位。  手术方法:骶麻后常规消毒铺巾,于脓肿最明显处或穿刺抽出脓液處,放射状或弧形切开脓腔使脓液彻底排尽。分离腔内肌间隔,用双氧水、盐水冲洗脓腔修剪及搔刮腔内坏死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130例宫颈糜烂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13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微波治疗连续观察2个月,治愈119例,顯效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宫颈糜烂 微波治疗 疗效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 多发病,约有50%育龄妇女患有此病,故防治宫颈糜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