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流失现象却日益加重,有限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金沙县作为贵州省毕节市一个没有典型平原支撑的下辖县,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和基本农田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人口众多,陡坡耕地面积大,退耕还林任务非常繁重。文中在对当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对策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金沙县将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美,百姓富”的重要抓手,采取多项举措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生态更加美起来,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总的来说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确保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能真正取得成效。
一、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金沙县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采取有利措施,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即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造林任务是1.3万亩,2015年2.92万亩,2016年造林任务是9.66万亩,2017年造林任务是5万亩,根据适地适树、适树适地的原则分别设计造林,树种有李子、石榴、核桃、楠竹、柿子等多种树种。在平坝、石场、太平等自然生态较差的地方,采取扶贫搬迁安置的方式。将贫困村民集中安置在大水、开化等移民新村。在岚头、后山、新化等乡镇实施林下种草,发展畜牧业。该县在退耕地造林,特别注重林业科学实用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严把育苗质量关。同时加大对植苗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造林,极大的保证了造林成活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从45.62%增加到55.24%;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率逐步下降。而且还极大地改善了土地的利用状况,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数农民通过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到处山青水秀。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农民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金沙县退耕还林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当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虽然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普遍实行了目标责任制,也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和管理制度。但是,一些乡镇领导却对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大多认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也表现出对该对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担心。这说明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还不够。
3.科技传播和科技推广相对滞后。在退耕还林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对粮食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在退耕还林后,对营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却缺乏经验,特别是经济林的育苗、栽培、修枝、整形和病蟲害防治等技术更是如此,农民对科学技术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虽然各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培训内容单一等原因,效果不是很理想。
4.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尽管各地的乡镇林业站已尽力去开展工作。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都还感到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虽然尽力去开展工作,但林业站工作人员同时要兼顾精准扶贫等工作。
5.退耕还林管理水平不高。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比较重,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在工程管理上存在着管理难度大运转不太协调等问题。
6.重造轻管。由于工程在种苗、管护上的投资偏低,使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及现有森林的管护经费不足,管理设施和设备无法购置,很难适应工程的需要和要求。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机构建设,形成指挥畅通、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中要树立生态经济意识,以单纯的生态观点指导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加强生态建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植树种草的目的性要明确,造林工作也要有市场预测,这样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针对一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持怀疑态度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媒体,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国家实施该工程的意义和方针政策,做到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消除农户对国家政策的顾虑,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科技含量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将科技保障贯穿于整个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要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要使退耕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并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
4.在树种选择上注意树种的多样化。要加强树种的管理,以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增强防护效果。注意选育适生、抗病虫、水保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改善当地树种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
5.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1)完善质量管理体制。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办法,完善工程检查、验收、审计制度,严格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要严格实行工程施工负责制,并逐步推行工程项目法人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督的质量否决制,以及造林的工程监理制。认真执行资金的报账结算。
(2)建立健全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应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争取国家的支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体系,特别是对敏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灾害濒发区的重点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超前进行预测和预防,对治理工作的成效作出客观的评价,为生态工程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保护机制,建立管护制度。加强对现有幼林的补值、抚育,建立管护制,落实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改变只注重造林不注重管护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陈本文.当前退耕还林政策对工程成果巩固的影响[J].中国林业.2016.14.
[2]潘远桃.浅析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6.17.
关键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对策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金沙县将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美,百姓富”的重要抓手,采取多项举措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生态更加美起来,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总的来说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确保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能真正取得成效。
一、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金沙县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采取有利措施,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即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造林任务是1.3万亩,2015年2.92万亩,2016年造林任务是9.66万亩,2017年造林任务是5万亩,根据适地适树、适树适地的原则分别设计造林,树种有李子、石榴、核桃、楠竹、柿子等多种树种。在平坝、石场、太平等自然生态较差的地方,采取扶贫搬迁安置的方式。将贫困村民集中安置在大水、开化等移民新村。在岚头、后山、新化等乡镇实施林下种草,发展畜牧业。该县在退耕地造林,特别注重林业科学实用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严把育苗质量关。同时加大对植苗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造林,极大的保证了造林成活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从45.62%增加到55.24%;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率逐步下降。而且还极大地改善了土地的利用状况,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数农民通过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到处山青水秀。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农民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金沙县退耕还林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当前金沙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虽然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普遍实行了目标责任制,也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和管理制度。但是,一些乡镇领导却对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大多认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也表现出对该对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担心。这说明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还不够。
3.科技传播和科技推广相对滞后。在退耕还林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对粮食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在退耕还林后,对营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却缺乏经验,特别是经济林的育苗、栽培、修枝、整形和病蟲害防治等技术更是如此,农民对科学技术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虽然各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培训内容单一等原因,效果不是很理想。
4.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尽管各地的乡镇林业站已尽力去开展工作。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都还感到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虽然尽力去开展工作,但林业站工作人员同时要兼顾精准扶贫等工作。
5.退耕还林管理水平不高。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比较重,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在工程管理上存在着管理难度大运转不太协调等问题。
6.重造轻管。由于工程在种苗、管护上的投资偏低,使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及现有森林的管护经费不足,管理设施和设备无法购置,很难适应工程的需要和要求。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机构建设,形成指挥畅通、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中要树立生态经济意识,以单纯的生态观点指导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加强生态建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植树种草的目的性要明确,造林工作也要有市场预测,这样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针对一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持怀疑态度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媒体,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国家实施该工程的意义和方针政策,做到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消除农户对国家政策的顾虑,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科技含量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将科技保障贯穿于整个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要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要使退耕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并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
4.在树种选择上注意树种的多样化。要加强树种的管理,以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增强防护效果。注意选育适生、抗病虫、水保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改善当地树种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
5.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1)完善质量管理体制。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办法,完善工程检查、验收、审计制度,严格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要严格实行工程施工负责制,并逐步推行工程项目法人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督的质量否决制,以及造林的工程监理制。认真执行资金的报账结算。
(2)建立健全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应以退耕还林为契机,争取国家的支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体系,特别是对敏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灾害濒发区的重点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超前进行预测和预防,对治理工作的成效作出客观的评价,为生态工程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保护机制,建立管护制度。加强对现有幼林的补值、抚育,建立管护制,落实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改变只注重造林不注重管护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陈本文.当前退耕还林政策对工程成果巩固的影响[J].中国林业.2016.14.
[2]潘远桃.浅析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