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5日,蚂蚁金服向传统保险行业“放大招”,宣布开放“车险分”。车险作为财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保险公司必争之地。而互联网公司基于海量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创造的保险产品,从过去“看车下单”向“看人下单”模式所转变。
互联网保险自诞生以来,被认为是外卖、第三方支付、共享经济的新风口,但经过两年的成长,互联网保险并没有出现期盼的场景,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互联网保险的爆发?如何在规范行业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未来互联网保险行业路在何方?
依旧在摸索阶段
得益于互联网产业链的深化、保险行业的良好前景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互联网保险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互联网保险保费金额由2011年的32亿元飙升至2015年的2234亿元,规模增长约69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亮眼成绩的背后,保费比反而出现了小幅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保险进入了“下半场”。
目前看来,互联网保险虽险种多样,但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不如其他行业变化深刻,低于保险行业预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这类短期意外险成效明显,但保费不高;技术含量高的UBI汽车保险,产品数量少,从产品上难成气候。另外,郝演苏认为,营销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这些公司的B2B、B2C的创新商业模式不成熟,都是阻碍互联网保险的“拦路虎”。
互聯网保险如何寻求突破?郝演苏表示,从互联网保险应用出发,市场能够大有所为。“你觉得消费者想要了解一款保险产品,愿意跟业务员沟通,还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跟语音机器人聊天呢?”郝演苏认为,若将保险方案的设计、保单管理、自动理赔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场景中会更生动丰富。
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首席技术官李军则认为,互联网保险还处在新生阶段,应给予更多关注。李军告诉《经济》记者,“互联网保险一夜兴起,而传统保险的运作管理流程有其必然一面,发展是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参与、相互作用”。
首先就产品设计、定价而言,李军表示,互联网保险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寿险产品的保障多到眼花,保障的要求还会有多种限制,产品有各种附加的责任,还要加上理财功能。一般传统销售对象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我要的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赔,收益大约多少”这些问题,但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产品能够划定清晰的保险责任、合理的保障金额、精准的定位人群。基于精准的数据,判断购买者的消费能力,互联网保险公司能够研发更人性化的保险产品。
其次,从销售环节、费用来说,互联网保险可以避免传统保险公司大量的数据录入,减少承保环节的不必要内容。李军介绍道:“像针对性的健康告知、合理的线上录入与流程,我们通过移动客户端就能推送,减少了代理销售的层次。”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在理赔环节上,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效率会“技高一筹”,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让多家保险公司及客户选择服务人员,利用定位、大数据、影像识别、查勘定位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优化保险公司的成本结构与用户的自主服务。
资本浪潮涌动
从数据上看,互联网公司的确搅动了保险行业的一汪春水,增强了保险行业活力,最终回馈给普通群众更实惠的保险产品。去年,116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那些挟裹着寻利而来的资本就是很好的证明。
通过梳理已公开的投融资数据发现,2016年互联网保险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39起,总融资额约17亿元,涉及公司33家。其中,慧择、大特e保、腾保保险、和金在线、保险极客等6家公司,在2016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
北京联想之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明向《经济》记者表示,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机构会对两点感兴趣:一是剧烈变革中的海量市场;二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围绕这个逻辑,不难看出,投资机构为何会看好互联网保险。
“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在4年增长约69倍,这个成绩确实让投资人动心,但是放到国际上比较,不管是保险深度还是密度,我们都不能称得上保险强国。”因此,李明认为,互联网保险还有很大潜力去挖掘,今后加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对这个海量的剧变市场会产生新的推动。
美国一家医疗保险初创公司Clover Health,5月获得由Alphabet旗下的投资机构GV和其他资方共同投资的1.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2亿美元,成立短短3年,Clover Health已成为硅谷的新晋独角兽企业。
据了解,Clover Health服务用户只有2.5万人,面向的是65岁以上退休的低收入群体,而且只在新泽西州的几个县开展业务,为什么这家“后起之秀”能够快速成功?李明介绍,这家医疗保险公司通过数据对用户进行分层,低风险人群收取少额保费,而高风险人群公司会有针对性服务,比如上门体检、督促治疗、术后上门服务和监督服药等,而这些是国内部分互联网保险公司做得不足之处。
“购买很简单,流程也很简单,能够随时随地买,随时随地理赔。但这个基础说到底还是靠科技的力量。”李明表示,按照个人投资习惯,他看中的还是偏Insurtech(保险科技)的项目,技术壁垒是首要考虑因素。基于大数据,再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最终实现这个产品足够简单,而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
另外,一位正在寻找互联网保险的投资人张先生向记者透露,2015年互联网保险开始兴起,投资圈热情高涨,甚至很多传统保险行业的人士也转向投资领域。“刚开始每个互联网保险公司能拿到启动资金,但是死的也不少,盈利的不多。现在看来,找项目反倒有些灯下摸黑的感觉。”最近两个月,张先生已经看了不下20家互联网保险初创公司,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互联网保险类型较为分散,虽然侧面说明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创新切入点、可作为的领域比较多。但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只是把线下产品放到线上,缺少新意。 国信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清波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易清波告诉《经济》记者,行业发展之初,互联网保险追求形式创新居多,诸如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爱情保险、天气保险、中秋节月亮保险等,这些产品有些由于脱离保险本质,被监管叫停,有些就获得了成功。究其根本,易清波认为,互联网创新最主要的应该是对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改造,不仅是险种场景创新,在互联网保险平台上的服务也要有所区别。“除了让消费者投保便利,互联网保险公司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猛虎与群狼之争
蚂蚁金服高调亮相“车险分”不久,腾讯就带着“智慧车险”悄然上市。事实上,各种为保险公司赋能的大大小小的专业平台,也在不断涌现,都在保险行业积极拓展,以求分得一杯羹。
抛开“三马联姻”的众安保险,股东实力强劲的泰康在线、百安保险、易安保险、安心保险等互联网保险公司,腾讯旗下的和泰人寿等也在纷纷开业入驻。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让保险从渠道转向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创新。此外,传统保险公司通过自建网络、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平台以及其他各类兼业代理机构等渠道拓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郝演苏认为,这些平台对保险市场的“一哥”形成一定威胁。“互联网公司汇集流量数据、自建生态平台,本身就对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具有吸附效力。”而像平安保险深耕行业多年,市面上一般保险公司难以望其项背,可能只有BAT公司才能与之抗衡。其次,善水者溺于水,传统保险公司的体系是相对封闭、保守,维稳是大企业首要考量的因素。反观互联网公司作风更加大胆、冒险,在人才激励、资本投入和决策经营等方面小胜一筹。但最终谁胜谁负,难以判断。郝演苏认为,互联网保险难以颠覆保险行业,未来也许是以平安保险为标杆的企业,与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众多平台体系之间的竞争。
若未来如此发展,市场上保险公司将面临站队的选择。这些公司或转型科技企业,或另辟互联网渠道。不管选择哪一个,投入都是巨大且成败难料。而互联网保险公司大多走的是“小而全”路线,存在同质化现象。如果中小企业选择轻装上阵,加入阵营,则也许永远只能成为市场的配角,即使商业模式再成熟,也不會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易清波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险业要为城乡广大居民服务,要为农业和农民服务。那么积极推进保险服务进社区、下乡镇、进村组就显得尤为重要。易清波认为,在解决保险服务进社区、乡镇、村组方面,传统的保险公司渠道显得鞭长莫及。保险公司的机构一般都只设到县市一级,如果要往下延伸,固定资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会翻倍增加,可能远远超过保险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在这种前提下,中小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当抓住机会,在细分市场中扮演一个类型化的角色,找到自身险种特色。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部副主任罗胜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保险采取开放的态度。“对互联网作业模式与原有规则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从合规的层面予以否定,更应该从更深层面,查找规则建立的逻辑基础,以风险防范为最终目的,通过规则解释等方式,寻求规则适应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任何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创新,都意味着众多人、财、物的结合,本身就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监管规则不稳定、随意变更意味着更多一层监管风险。罗胜认为:“这种风险负担过大,必然会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抑制市场创新活动,长远来看,对保持保险市场活力也是有伤害的。”单纯打破监管规则获得的价值,不是真正的价值,也不是真正的创新。“原有监管规则被打破以后,新的规则要及时跟上,既发展又防住风险才是硬道理。”
互联网保险自诞生以来,被认为是外卖、第三方支付、共享经济的新风口,但经过两年的成长,互联网保险并没有出现期盼的场景,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互联网保险的爆发?如何在规范行业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未来互联网保险行业路在何方?
依旧在摸索阶段
得益于互联网产业链的深化、保险行业的良好前景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互联网保险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互联网保险保费金额由2011年的32亿元飙升至2015年的2234亿元,规模增长约69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亮眼成绩的背后,保费比反而出现了小幅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保险进入了“下半场”。
目前看来,互联网保险虽险种多样,但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不如其他行业变化深刻,低于保险行业预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这类短期意外险成效明显,但保费不高;技术含量高的UBI汽车保险,产品数量少,从产品上难成气候。另外,郝演苏认为,营销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这些公司的B2B、B2C的创新商业模式不成熟,都是阻碍互联网保险的“拦路虎”。
互聯网保险如何寻求突破?郝演苏表示,从互联网保险应用出发,市场能够大有所为。“你觉得消费者想要了解一款保险产品,愿意跟业务员沟通,还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跟语音机器人聊天呢?”郝演苏认为,若将保险方案的设计、保单管理、自动理赔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场景中会更生动丰富。
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首席技术官李军则认为,互联网保险还处在新生阶段,应给予更多关注。李军告诉《经济》记者,“互联网保险一夜兴起,而传统保险的运作管理流程有其必然一面,发展是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参与、相互作用”。
首先就产品设计、定价而言,李军表示,互联网保险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寿险产品的保障多到眼花,保障的要求还会有多种限制,产品有各种附加的责任,还要加上理财功能。一般传统销售对象可能都不是很清楚“我要的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赔,收益大约多少”这些问题,但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产品能够划定清晰的保险责任、合理的保障金额、精准的定位人群。基于精准的数据,判断购买者的消费能力,互联网保险公司能够研发更人性化的保险产品。
其次,从销售环节、费用来说,互联网保险可以避免传统保险公司大量的数据录入,减少承保环节的不必要内容。李军介绍道:“像针对性的健康告知、合理的线上录入与流程,我们通过移动客户端就能推送,减少了代理销售的层次。”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在理赔环节上,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效率会“技高一筹”,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让多家保险公司及客户选择服务人员,利用定位、大数据、影像识别、查勘定位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优化保险公司的成本结构与用户的自主服务。
资本浪潮涌动
从数据上看,互联网公司的确搅动了保险行业的一汪春水,增强了保险行业活力,最终回馈给普通群众更实惠的保险产品。去年,116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那些挟裹着寻利而来的资本就是很好的证明。
通过梳理已公开的投融资数据发现,2016年互联网保险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39起,总融资额约17亿元,涉及公司33家。其中,慧择、大特e保、腾保保险、和金在线、保险极客等6家公司,在2016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
北京联想之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明向《经济》记者表示,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机构会对两点感兴趣:一是剧烈变革中的海量市场;二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围绕这个逻辑,不难看出,投资机构为何会看好互联网保险。
“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在4年增长约69倍,这个成绩确实让投资人动心,但是放到国际上比较,不管是保险深度还是密度,我们都不能称得上保险强国。”因此,李明认为,互联网保险还有很大潜力去挖掘,今后加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对这个海量的剧变市场会产生新的推动。
美国一家医疗保险初创公司Clover Health,5月获得由Alphabet旗下的投资机构GV和其他资方共同投资的1.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2亿美元,成立短短3年,Clover Health已成为硅谷的新晋独角兽企业。
据了解,Clover Health服务用户只有2.5万人,面向的是65岁以上退休的低收入群体,而且只在新泽西州的几个县开展业务,为什么这家“后起之秀”能够快速成功?李明介绍,这家医疗保险公司通过数据对用户进行分层,低风险人群收取少额保费,而高风险人群公司会有针对性服务,比如上门体检、督促治疗、术后上门服务和监督服药等,而这些是国内部分互联网保险公司做得不足之处。
“购买很简单,流程也很简单,能够随时随地买,随时随地理赔。但这个基础说到底还是靠科技的力量。”李明表示,按照个人投资习惯,他看中的还是偏Insurtech(保险科技)的项目,技术壁垒是首要考虑因素。基于大数据,再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最终实现这个产品足够简单,而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
另外,一位正在寻找互联网保险的投资人张先生向记者透露,2015年互联网保险开始兴起,投资圈热情高涨,甚至很多传统保险行业的人士也转向投资领域。“刚开始每个互联网保险公司能拿到启动资金,但是死的也不少,盈利的不多。现在看来,找项目反倒有些灯下摸黑的感觉。”最近两个月,张先生已经看了不下20家互联网保险初创公司,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互联网保险类型较为分散,虽然侧面说明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创新切入点、可作为的领域比较多。但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只是把线下产品放到线上,缺少新意。 国信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清波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易清波告诉《经济》记者,行业发展之初,互联网保险追求形式创新居多,诸如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爱情保险、天气保险、中秋节月亮保险等,这些产品有些由于脱离保险本质,被监管叫停,有些就获得了成功。究其根本,易清波认为,互联网创新最主要的应该是对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改造,不仅是险种场景创新,在互联网保险平台上的服务也要有所区别。“除了让消费者投保便利,互联网保险公司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猛虎与群狼之争
蚂蚁金服高调亮相“车险分”不久,腾讯就带着“智慧车险”悄然上市。事实上,各种为保险公司赋能的大大小小的专业平台,也在不断涌现,都在保险行业积极拓展,以求分得一杯羹。
抛开“三马联姻”的众安保险,股东实力强劲的泰康在线、百安保险、易安保险、安心保险等互联网保险公司,腾讯旗下的和泰人寿等也在纷纷开业入驻。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让保险从渠道转向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创新。此外,传统保险公司通过自建网络、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平台以及其他各类兼业代理机构等渠道拓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郝演苏认为,这些平台对保险市场的“一哥”形成一定威胁。“互联网公司汇集流量数据、自建生态平台,本身就对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具有吸附效力。”而像平安保险深耕行业多年,市面上一般保险公司难以望其项背,可能只有BAT公司才能与之抗衡。其次,善水者溺于水,传统保险公司的体系是相对封闭、保守,维稳是大企业首要考量的因素。反观互联网公司作风更加大胆、冒险,在人才激励、资本投入和决策经营等方面小胜一筹。但最终谁胜谁负,难以判断。郝演苏认为,互联网保险难以颠覆保险行业,未来也许是以平安保险为标杆的企业,与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众多平台体系之间的竞争。
若未来如此发展,市场上保险公司将面临站队的选择。这些公司或转型科技企业,或另辟互联网渠道。不管选择哪一个,投入都是巨大且成败难料。而互联网保险公司大多走的是“小而全”路线,存在同质化现象。如果中小企业选择轻装上阵,加入阵营,则也许永远只能成为市场的配角,即使商业模式再成熟,也不會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易清波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险业要为城乡广大居民服务,要为农业和农民服务。那么积极推进保险服务进社区、下乡镇、进村组就显得尤为重要。易清波认为,在解决保险服务进社区、乡镇、村组方面,传统的保险公司渠道显得鞭长莫及。保险公司的机构一般都只设到县市一级,如果要往下延伸,固定资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会翻倍增加,可能远远超过保险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在这种前提下,中小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当抓住机会,在细分市场中扮演一个类型化的角色,找到自身险种特色。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部副主任罗胜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保险采取开放的态度。“对互联网作业模式与原有规则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从合规的层面予以否定,更应该从更深层面,查找规则建立的逻辑基础,以风险防范为最终目的,通过规则解释等方式,寻求规则适应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任何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创新,都意味着众多人、财、物的结合,本身就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监管规则不稳定、随意变更意味着更多一层监管风险。罗胜认为:“这种风险负担过大,必然会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抑制市场创新活动,长远来看,对保持保险市场活力也是有伤害的。”单纯打破监管规则获得的价值,不是真正的价值,也不是真正的创新。“原有监管规则被打破以后,新的规则要及时跟上,既发展又防住风险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