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欧洲的艺术风格中,夸张、浪漫、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在雕塑设计中经过历史的积淀与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有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罗马,同时,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在许多城市中留下印记,比如陈列在罗浮宫这座艺术的殿堂里的著名雕像《克罗顿的米隆》是我最喜欢的雕塑作品,不论是构图、神态还是设计都受到多种形式的影响,但是它情感的寄托,人物的刻画都能让人感同身受。本文对巴洛克时期风格在雕塑的意义和巴洛克风格形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巴洛克时期风格属于奢华是上流人士的消费群体,对普通家庭的消费群体满足不了。所以要创造更多实用价值的功能,避免大量的繁复和无价值的设计而又符合巴洛克风格,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雕塑设计;应用
引言
欧洲的艺术风格中,不规则珍珠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也就是巴洛克。它宛如天空上明亮的星星,明亮、闪烁还透着些神秘感。
目前,我们对巴洛克的解释都是模糊不清的,美学史和艺术史的著作对巴洛克的解释有着不同的版本,它们的真实性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呢?它就像拍摄电影、电视剧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拍摄出来的画面是美好的或是夸张的。因为是通过人的感情和技术修饰出来的情景,影响它的原始性。同样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解释什么是巴洛克也保证不了是不是它原始的文字,不过一些文字在多方面角度理解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巴洛克的起源与发展
现在大家认同的严谨的说法有两种,分别解释了“巴洛克”一词的含义。“一种是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巴洛克”来自逻辑学中一个形容三段论式的专业术语;第二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又接受的说法:“巴洛克”来自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有不圆的珠子、奇特和古怪等含义。”
巴洛克艺术在16世纪下半期出现,并盛行于17世纪。发源于罗马。其实巴洛克艺术是追求自由、奔放、摆脱世俗的情趣,巴洛克与宗教有紧密关系。它担负着时代和文化的追求,是现代事物发展的产品。无论是模糊不清的还是直入实质的都是秉着理性及逻辑性的艺术风格。
二、巴洛克时期的雕塑风格
追求运动感是巴洛克时期雕塑风格鲜明特征,在巴洛克雕塑设计中,平衡、对称的设计很难找到。例如说,在贝尼尼设计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雕塑整体曲线结构俨然已经成为当时的雕塑特色,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它更成为了尤其意大利雕塑的一种典范。而且一座建筑中最重要位置的中心部分往往会运用这种曲线结构的雕塑。这些曲形线条,不仅使那些不规则的线条表达出一种动感、韵律、节奏、多厚度的空间感,而且还融为建筑的一部分。
在17世纪,教堂与日俱增,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占据了意大利的主要位置,里面陈设的雕塑与建筑融为一体,不论是灯光的明暗,线条的透视法,色彩和光影的处理融合在雕塑空间当中。把所有的特点综合的运用在一起,巴洛克的雕塑体现一种综合性的装饰内涵,它把雕塑、绘画、建筑综合在一起运用。而且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因素也转化在雕塑当中,雕塑的精髓就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三、巴洛克時期的风格在雕塑中的应用
随着雕塑的发展,其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巴洛克时期的雕塑风格经常运用的元素就是曲线,丰富的曲线营造了动态美,给人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其实在雕塑设计中不需要过分华丽,因为人们看的时间久了了会有审美疲劳。而且费时费工有些作品还出不来巴洛克的效果,所以可以选用一些圣经的人物以及故事内容来代替繁复的雕刻,一个雕塑被赋予灵魂则是最成功的作品。既能突出特点,又不失奢华。对于巴洛克风格我们要做到好的要继承,坏的要摒弃,不能一味追求奢华与夸张,要在自己的雕塑中有自己的性格。
雕塑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建筑的设计,而且对生活的现象多加讽刺,雕塑家们也逐渐在雕塑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如波罗米尼的作品圣卡罗教堂,他把教堂当做一件大的雕塑作品,其中一些面呈现凹凸曲向,都是他当时心情的体现,他大胆的创作不仅使他名声大噪,更使当时社会留下一件伟大的雕塑与建筑。以至于现在的雕塑风格中还有在模仿他的风格特点,并提取了有关的设计要素。当代雕塑从材料、色彩、造型、气氛等方面采纳了巴洛克时期风格中的特色。
四、结论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雕塑风格的分析概述,以及巴洛克时期风格在雕塑设计的应用得出巴洛克時期的雕塑风格无论是在装饰还是在雕刻、绘画、材料方面都追求一种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在财力方面都是非常昂贵,奢华的,只能是上流社会的消费群体,就像富豪可以随意享受高端的物品,而普通家庭的人消费不起只能用中端、中档的物品。由于资金的问题,一些想拥有喜欢巴洛克风格的普通消费群体就只能想想了。所以在上文中也提到了自己设计的观点,要尽量避免大量的繁复和不实用的设计。在不失去巴洛克雕塑风格实质,空间上创造更多文学价值的功能,贴近生活符合大众消费群体,推广市场。
参考文献:
[1]许丽雯,刘绮文.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13-264.
[2]李中伟.意大利设计之旅:见证巴洛克全面复兴[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6.
[3]王宇石.浅谈建筑环境中的装饰艺术[J].艺术研究,2005,2.
[4]田中英道.巴洛克与东方[J].美术观察,2000,10.
[5]张羽.“畸形的珍珠”也是珍珠——巴洛克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8,12.
[6]刘萌.建筑设计中的巴洛克元素[D].河南师范大学.2011,4.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雕塑设计;应用
引言
欧洲的艺术风格中,不规则珍珠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也就是巴洛克。它宛如天空上明亮的星星,明亮、闪烁还透着些神秘感。
目前,我们对巴洛克的解释都是模糊不清的,美学史和艺术史的著作对巴洛克的解释有着不同的版本,它们的真实性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呢?它就像拍摄电影、电视剧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拍摄出来的画面是美好的或是夸张的。因为是通过人的感情和技术修饰出来的情景,影响它的原始性。同样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解释什么是巴洛克也保证不了是不是它原始的文字,不过一些文字在多方面角度理解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巴洛克的起源与发展
现在大家认同的严谨的说法有两种,分别解释了“巴洛克”一词的含义。“一种是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巴洛克”来自逻辑学中一个形容三段论式的专业术语;第二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又接受的说法:“巴洛克”来自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有不圆的珠子、奇特和古怪等含义。”
巴洛克艺术在16世纪下半期出现,并盛行于17世纪。发源于罗马。其实巴洛克艺术是追求自由、奔放、摆脱世俗的情趣,巴洛克与宗教有紧密关系。它担负着时代和文化的追求,是现代事物发展的产品。无论是模糊不清的还是直入实质的都是秉着理性及逻辑性的艺术风格。
二、巴洛克时期的雕塑风格
追求运动感是巴洛克时期雕塑风格鲜明特征,在巴洛克雕塑设计中,平衡、对称的设计很难找到。例如说,在贝尼尼设计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雕塑整体曲线结构俨然已经成为当时的雕塑特色,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它更成为了尤其意大利雕塑的一种典范。而且一座建筑中最重要位置的中心部分往往会运用这种曲线结构的雕塑。这些曲形线条,不仅使那些不规则的线条表达出一种动感、韵律、节奏、多厚度的空间感,而且还融为建筑的一部分。
在17世纪,教堂与日俱增,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占据了意大利的主要位置,里面陈设的雕塑与建筑融为一体,不论是灯光的明暗,线条的透视法,色彩和光影的处理融合在雕塑空间当中。把所有的特点综合的运用在一起,巴洛克的雕塑体现一种综合性的装饰内涵,它把雕塑、绘画、建筑综合在一起运用。而且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因素也转化在雕塑当中,雕塑的精髓就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三、巴洛克時期的风格在雕塑中的应用
随着雕塑的发展,其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巴洛克时期的雕塑风格经常运用的元素就是曲线,丰富的曲线营造了动态美,给人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其实在雕塑设计中不需要过分华丽,因为人们看的时间久了了会有审美疲劳。而且费时费工有些作品还出不来巴洛克的效果,所以可以选用一些圣经的人物以及故事内容来代替繁复的雕刻,一个雕塑被赋予灵魂则是最成功的作品。既能突出特点,又不失奢华。对于巴洛克风格我们要做到好的要继承,坏的要摒弃,不能一味追求奢华与夸张,要在自己的雕塑中有自己的性格。
雕塑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建筑的设计,而且对生活的现象多加讽刺,雕塑家们也逐渐在雕塑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如波罗米尼的作品圣卡罗教堂,他把教堂当做一件大的雕塑作品,其中一些面呈现凹凸曲向,都是他当时心情的体现,他大胆的创作不仅使他名声大噪,更使当时社会留下一件伟大的雕塑与建筑。以至于现在的雕塑风格中还有在模仿他的风格特点,并提取了有关的设计要素。当代雕塑从材料、色彩、造型、气氛等方面采纳了巴洛克时期风格中的特色。
四、结论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雕塑风格的分析概述,以及巴洛克时期风格在雕塑设计的应用得出巴洛克時期的雕塑风格无论是在装饰还是在雕刻、绘画、材料方面都追求一种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在财力方面都是非常昂贵,奢华的,只能是上流社会的消费群体,就像富豪可以随意享受高端的物品,而普通家庭的人消费不起只能用中端、中档的物品。由于资金的问题,一些想拥有喜欢巴洛克风格的普通消费群体就只能想想了。所以在上文中也提到了自己设计的观点,要尽量避免大量的繁复和不实用的设计。在不失去巴洛克雕塑风格实质,空间上创造更多文学价值的功能,贴近生活符合大众消费群体,推广市场。
参考文献:
[1]许丽雯,刘绮文.你不可不知道的欧洲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13-264.
[2]李中伟.意大利设计之旅:见证巴洛克全面复兴[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6.
[3]王宇石.浅谈建筑环境中的装饰艺术[J].艺术研究,2005,2.
[4]田中英道.巴洛克与东方[J].美术观察,2000,10.
[5]张羽.“畸形的珍珠”也是珍珠——巴洛克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8,12.
[6]刘萌.建筑设计中的巴洛克元素[D].河南师范大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