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篮球项目男子成年组的预赛于23日晚落下帷幕。在晋级名额缩减、强手如林的背景下,多名主力出走的新疆男篮在小组中5战4胜1负,列小组第三,未能直接晋级决赛圈。最终能否晋级,还要看复赛中的表现。此前,在3月底结束的男子18岁以下组预赛中,新疆青年队获得小组第五名,未能晋级决赛圈。
这般情形,似乎与广汇男篮在全国职业联赛中连续五年打进四强、连续三年冲进总决赛的形势形成了太大的反差。
诚然,在职业联赛中,各球队之间通过交易球员,可以弥补阵容和战术上的不足;但要想真正在联赛中长期立足于强队之列,甚至是建立“王朝”,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系统的梯队建设,没有一茬茬青年才俊向一线队输送,是难以做到的。曾经的八一、辽宁、江苏队与如今的广东队,都是如此。
为此,针对我区青少年篮球人才的生存状况,以及下一步如何去做,记者走访了我区多名体育界、篮球界人士。
一、郝洪山:把“散兵游勇”引导到系统训练上
新疆篮协副主席郝洪山向记者表示,CBA是中国篮球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对于新疆也是。当体育运动趋于高端化、精英化的时候,就有悖于它的本质。“我本人更喜欢青少年的篮球活动,他们对于篮球,是体会那种简单、真实、阳光、向上的快乐。”
郝洪山说:新疆有很好的篮球氛围和基础。“近些年来,飞虎男篮在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和参与性绝不亚于内地。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现在青少年或者群众篮球的基础和兴趣,要远远高于教学和师资力量的发展。我们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和高水平的系统训练。”
郝洪山认为,青少年训练还是“散兵游勇式”的,阶段性和随意性较多,缺乏一种可持续性。各“种篮球训练营、训练班,民间自发的行为比较多。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水平各有高低,最后形成一种无序的、松散的现状。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它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式上,这才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篮球工作者、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共同努力的。”
二、马军:“放水养鱼”做好基础性工作
新疆体育总会秘书长兼篮协秘书长马军,同样认为目前各种篮球训练营“无序、松散”的现状确实有待改善。但无奈的是,由于没有“执法权”,使得体育部门在管理上非常不易。
马军表示,目前的民间篮球训练营、训练班有两种,一种是公益性质的;一种是盈利性质的。但无论哪种性质,只要是从事篮球教学工作,就应当持有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于办训练班,没有相关的法律去制约,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去强制办理。大多数训练营最多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就直接开始授课了。“我个人观点是‘放水养鱼’。”马军说,规范“化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新疆青少年的篮球发展中,这些训练营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为难以计数的孩子进行了篮球的启蒙。”
三、相关人士:地州梯队建设状况惨淡
一位曾在基层体育部门工作,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界人士向记者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疆的篮球环境甚至要比现在更好。
那时候,只要举办全疆篮球比赛,几乎每个地州都能派出男子、女子两支专业球队参赛,比赛的场面生龙活虎。自从新疆女篮撤编后,有女篮的地州已经没剩几个了。“哪个教练员不想自己的球员有出路?没有出路,别说教练员没有动力,就是家长也不愿意送给你练啊!”
他说,男篮相对要好一些,大部分地州还保留着队伍,但水平与那时候相比差太远了。有的是老一批的优秀教练员退休离开岗位,而新的教练员无法顺利接手;有的则是待遇问题,原来的教练员辞职后,找不到合适人选。“就我知道的,有一个地州的篮球队伍是一名曾经从事田径投掷项目的教练在带队,这怎么行呢?”
四、王克艰:以“校园足球”为范本 重振三大球
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副处长王克艰说,今年年初,自治区体育局已明确表态,我区要大力普及、努力发展和振兴新疆的三大球项目。新疆将出台关于加强三大球项目的意见,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等方面,对三大球发展给予支持。
王克艰表示,这其中篮球将是一个重点,毕竟这些年新疆篮球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排球项目指的是我区的重点项目沙滩排球。对于这两个项目来说,如何发展,率先动起来的校园足球普及这条路是最为合适的范本。
2011年,由自治区体育局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制定的《新疆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规划》出台后,在体育、教育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暨校园足球活动连续开展了三年,参与学校由不足百所,发展到了目前的250多所;参与人数由不足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这为新疆足球未来选拔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好评。
关于这一点,郝洪山在采访中也曾向记者提出。他说,在今年两会期间,姚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份提案中关于篮球项目发展的4点建议中,曾经也涉及到体教结合和校园篮球。他呼吁篮球项目将专业培养和校园篮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郝洪山认为“篮球回归校园是发展新疆青少年篮球最为稳妥的办法”。
这般情形,似乎与广汇男篮在全国职业联赛中连续五年打进四强、连续三年冲进总决赛的形势形成了太大的反差。
诚然,在职业联赛中,各球队之间通过交易球员,可以弥补阵容和战术上的不足;但要想真正在联赛中长期立足于强队之列,甚至是建立“王朝”,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系统的梯队建设,没有一茬茬青年才俊向一线队输送,是难以做到的。曾经的八一、辽宁、江苏队与如今的广东队,都是如此。
为此,针对我区青少年篮球人才的生存状况,以及下一步如何去做,记者走访了我区多名体育界、篮球界人士。
一、郝洪山:把“散兵游勇”引导到系统训练上
新疆篮协副主席郝洪山向记者表示,CBA是中国篮球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对于新疆也是。当体育运动趋于高端化、精英化的时候,就有悖于它的本质。“我本人更喜欢青少年的篮球活动,他们对于篮球,是体会那种简单、真实、阳光、向上的快乐。”
郝洪山说:新疆有很好的篮球氛围和基础。“近些年来,飞虎男篮在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和参与性绝不亚于内地。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现在青少年或者群众篮球的基础和兴趣,要远远高于教学和师资力量的发展。我们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和高水平的系统训练。”
郝洪山认为,青少年训练还是“散兵游勇式”的,阶段性和随意性较多,缺乏一种可持续性。各“种篮球训练营、训练班,民间自发的行为比较多。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水平各有高低,最后形成一种无序的、松散的现状。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它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式上,这才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篮球工作者、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共同努力的。”
二、马军:“放水养鱼”做好基础性工作
新疆体育总会秘书长兼篮协秘书长马军,同样认为目前各种篮球训练营“无序、松散”的现状确实有待改善。但无奈的是,由于没有“执法权”,使得体育部门在管理上非常不易。
马军表示,目前的民间篮球训练营、训练班有两种,一种是公益性质的;一种是盈利性质的。但无论哪种性质,只要是从事篮球教学工作,就应当持有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于办训练班,没有相关的法律去制约,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去强制办理。大多数训练营最多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就直接开始授课了。“我个人观点是‘放水养鱼’。”马军说,规范“化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新疆青少年的篮球发展中,这些训练营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为难以计数的孩子进行了篮球的启蒙。”
三、相关人士:地州梯队建设状况惨淡
一位曾在基层体育部门工作,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界人士向记者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疆的篮球环境甚至要比现在更好。
那时候,只要举办全疆篮球比赛,几乎每个地州都能派出男子、女子两支专业球队参赛,比赛的场面生龙活虎。自从新疆女篮撤编后,有女篮的地州已经没剩几个了。“哪个教练员不想自己的球员有出路?没有出路,别说教练员没有动力,就是家长也不愿意送给你练啊!”
他说,男篮相对要好一些,大部分地州还保留着队伍,但水平与那时候相比差太远了。有的是老一批的优秀教练员退休离开岗位,而新的教练员无法顺利接手;有的则是待遇问题,原来的教练员辞职后,找不到合适人选。“就我知道的,有一个地州的篮球队伍是一名曾经从事田径投掷项目的教练在带队,这怎么行呢?”
四、王克艰:以“校园足球”为范本 重振三大球
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副处长王克艰说,今年年初,自治区体育局已明确表态,我区要大力普及、努力发展和振兴新疆的三大球项目。新疆将出台关于加强三大球项目的意见,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等方面,对三大球发展给予支持。
王克艰表示,这其中篮球将是一个重点,毕竟这些年新疆篮球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排球项目指的是我区的重点项目沙滩排球。对于这两个项目来说,如何发展,率先动起来的校园足球普及这条路是最为合适的范本。
2011年,由自治区体育局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制定的《新疆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规划》出台后,在体育、教育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青少年足球联赛暨校园足球活动连续开展了三年,参与学校由不足百所,发展到了目前的250多所;参与人数由不足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这为新疆足球未来选拔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好评。
关于这一点,郝洪山在采访中也曾向记者提出。他说,在今年两会期间,姚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份提案中关于篮球项目发展的4点建议中,曾经也涉及到体教结合和校园篮球。他呼吁篮球项目将专业培养和校园篮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郝洪山认为“篮球回归校园是发展新疆青少年篮球最为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