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抓住历史机遇,承担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去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沧州作为后发达地区,必须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确保“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
当前,沧州正处在加快发展新的起点上,同时也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既体现在思想理念上,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努力寻求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否定增长,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放在真正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因此,对于沧州来讲,要毫不动摇地把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放在第一位。
在增投入抓项目上用力气。项目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凝心聚力推进项目,争分夺秒落实项目,快马加鞭建设项目,在全市掀起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尤其着力打造“三个3000万”生产基地(总投资1900亿元的石化基地、装备新材料制造基地、管道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全市炼油、装备新材料和管道装备制造能力分别达到3000万吨),大力实施“八个一”工程(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100万吨乙烯、100万吨PVC、10万吨TDI、10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芳烃、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不断筑牢沧州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推动“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上出实招。渤海新区、中心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是沧州发展新的战略布局,也是我们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加快渤海新区开发建设,突出“港口、产业、港城”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冀中南区域发展增长极和隆起带。加快沧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华工业区和沧东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努力培育中心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紧紧围绕壮大县域经济,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上见成效。扩大开放是建设沿海强市的根本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外源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做足做好沿海文章,彰显沿海优势,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敢于叩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门环,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力争在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三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也是沧州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思路是“一个立足,两个途径,三个转变”。“一个立足”,即立足于在发展中调整。“两个途径”,即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三个转变”,即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在保持较快增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投资从扩大规模为主向优化结构为主转变,从注重速度为主向提高效益为主转变,从政府带动为主向启动民间投资为主转变。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石油化工和管道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两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加快推进华北石化1000万吨炼油、中海油中捷石化1000万吨炼油、沧州炼油厂500万吨炼化一体等石化产业项目,打造绿色安全的“国际石油化工城”。突出抓好中原管道制造基地、中孟管业制造基地及宏润风电和核电管道、渤海重工高压合金管等管道装备项目,推动产品向高压、高温、高端、高附加值转变,由单一管道制造向石油化工设备、石油钻采装备和压力容器设备转变,打造“管道装备之都”。
构建主导产业多元化格局。从应对金融危机实践看,一个地方只有主导产业多元,才能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后劲,增强抗风险能力。每个县(市、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培育2~3个新的主导产业,力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尤其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产出和最少废物排放。重点加快推进临港化工园区、沧东电厂、东光化肥厂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上下游产业互动和资源高效利用。深入实施“8755”减排工程和“十大节能工程”,强力推进10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效益增加。
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把打造品牌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性措施。积极开展企业资质、产品质量认证和争创名优产品活动,扶持中原钢管、宝丰线缆、沧州大化TDI等10家重点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正确处理低端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关系。一方面,注重开发高端产品,不断增加高端产品比重;另一方面,着力提高相关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实现“从零件到部件,从部件到整机”的跨越。尤其对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所谓“低端产品”,要大力培育扶持,努力在“夕阳产业”中打造“朝阳产品”。
正确处理重大项目与中小项目的关系。重大项目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牵动全局且影响长远,真正把经济做大做强,必须有重大项目作支撑。中小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抓好立市立县的重大项目,又高度重视全民创业,谋划和建设一批“短、平、快”的中小项目,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
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技术,主要是通过引进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工艺装备水平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自主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目前沧州来讲,改变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坚持走以引进先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引导广大企业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储备,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在工艺、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向同行业高端水平迈进。与此同时,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寻求突破。我们将以“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发展主体、推进科学发展上拿出更具体、更有效的举措,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中共沧州市委书记
(责编/张立新)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确保“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
当前,沧州正处在加快发展新的起点上,同时也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既体现在思想理念上,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努力寻求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境界。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否定增长,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放在真正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因此,对于沧州来讲,要毫不动摇地把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放在第一位。
在增投入抓项目上用力气。项目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凝心聚力推进项目,争分夺秒落实项目,快马加鞭建设项目,在全市掀起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尤其着力打造“三个3000万”生产基地(总投资1900亿元的石化基地、装备新材料制造基地、管道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全市炼油、装备新材料和管道装备制造能力分别达到3000万吨),大力实施“八个一”工程(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100万吨乙烯、100万吨PVC、10万吨TDI、10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芳烃、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不断筑牢沧州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推动“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上出实招。渤海新区、中心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是沧州发展新的战略布局,也是我们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加快渤海新区开发建设,突出“港口、产业、港城”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冀中南区域发展增长极和隆起带。加快沧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华工业区和沧东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努力培育中心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紧紧围绕壮大县域经济,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上见成效。扩大开放是建设沿海强市的根本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外源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做足做好沿海文章,彰显沿海优势,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敢于叩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门环,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力争在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三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也是沧州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思路是“一个立足,两个途径,三个转变”。“一个立足”,即立足于在发展中调整。“两个途径”,即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三个转变”,即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在保持较快增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投资从扩大规模为主向优化结构为主转变,从注重速度为主向提高效益为主转变,从政府带动为主向启动民间投资为主转变。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石油化工和管道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两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加快推进华北石化1000万吨炼油、中海油中捷石化1000万吨炼油、沧州炼油厂500万吨炼化一体等石化产业项目,打造绿色安全的“国际石油化工城”。突出抓好中原管道制造基地、中孟管业制造基地及宏润风电和核电管道、渤海重工高压合金管等管道装备项目,推动产品向高压、高温、高端、高附加值转变,由单一管道制造向石油化工设备、石油钻采装备和压力容器设备转变,打造“管道装备之都”。
构建主导产业多元化格局。从应对金融危机实践看,一个地方只有主导产业多元,才能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后劲,增强抗风险能力。每个县(市、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培育2~3个新的主导产业,力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尤其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产出和最少废物排放。重点加快推进临港化工园区、沧东电厂、东光化肥厂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上下游产业互动和资源高效利用。深入实施“8755”减排工程和“十大节能工程”,强力推进10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效益增加。
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把打造品牌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性措施。积极开展企业资质、产品质量认证和争创名优产品活动,扶持中原钢管、宝丰线缆、沧州大化TDI等10家重点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正确处理低端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关系。一方面,注重开发高端产品,不断增加高端产品比重;另一方面,着力提高相关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实现“从零件到部件,从部件到整机”的跨越。尤其对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所谓“低端产品”,要大力培育扶持,努力在“夕阳产业”中打造“朝阳产品”。
正确处理重大项目与中小项目的关系。重大项目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牵动全局且影响长远,真正把经济做大做强,必须有重大项目作支撑。中小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抓好立市立县的重大项目,又高度重视全民创业,谋划和建设一批“短、平、快”的中小项目,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
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技术,主要是通过引进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工艺装备水平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自主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目前沧州来讲,改变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坚持走以引进先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引导广大企业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储备,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在工艺、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向同行业高端水平迈进。与此同时,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寻求突破。我们将以“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发展主体、推进科学发展上拿出更具体、更有效的举措,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中共沧州市委书记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