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完第15届羽毛球世锦赛中国队的精彩表现后,你是否对羽毛球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如果你觉得还是意犹未尽,不要紧,在了解中国羽毛球队在世锦赛上的成长历史之后,你或许就不会再计较他们的某一次失败。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羽毛球队和我们每个个体一样,都在跌宕起伏中经历成长,在一次次的高潮与低谷之后实现进步。
——编者
由国际羽联主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项比赛。此比赛开始于1977年,至1980年进行了两届。当时,国际羽联错误地接纳了台湾羽毛球组织,并且在投票权、比赛用球及地点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感情。于是,在1978年2月25日,这些国家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性羽毛球组织——世界羽毛球联合会。1981年初.台湾同意将原来的羽毛球组织名称改为中国台北羽毛球协会;同时,国际羽协迫于形势,表示愿意与世界羽协联合。两个羽联经过多次协商,在1981年5月26日正式宣布联合,名称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中国从这一年成为国际羽联的正式会员。
女子韩爱萍,李玲蔚挂帅,男子“牛皮糖”韩健出彩
第三届羽毛球世界锦标赛是中国进入国际羽联后首次参加世锦赛,这次比赛云集了世界羽坛所有名将。
这次世锦赛打破了丹麦、印尼独占鳌头的局面.由五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分享了五项冠军。中国队获得了女子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印尼选手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丹麦选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瑞典和英格兰选手赢得混合双打冠军。而在瑞典马尔默举行的首届锦标赛上,丹麦选手获三项金牌,印尼选手则在第二届世锦赛上夺得四项冠军。
第四届世锦赛在1985年举行。继赵剑华和韩爱萍在全英锦标赛上夺得男。女单打冠军后,韩健在世锦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韩爱萍夺得女子单打冠军.韩爱萍与李玲蔚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特别是韩健独特的“牛皮糖”式的打法在与丹麦名将尼尔霍夫争夺决赛权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尼尔霍夫身高体壮.臂长腿长,技术全面.但他心情容易急躁。牛皮糖打法的特点在于拉开来打,不着急进攻,以灵活的跑动在全场打“四方球”,僵持时间长时能达到四五十个来回,一直拖到对方“抓耳挠腮”、心烦意乱时再伺机出击。韩健的取胜正是这一打法的功劳。
外电给中国的羽毛球健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是今年东西方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国家,夺得最多的大奖,堪称是世界羽毛球王国。”“球王之位应颁给中国的韩健,一‘韩爱萍与李玲蔚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羽毛球女将,两人实力相当.都是羽坛皇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是全世界对付印尼,现在是全世界对付中国。”然而,真正出现这样局面事实上是在第五届世锦赛上。
辉煌的“中国时代”,隐患后继无人浮出
我国羽毛球健儿在第五届羽毛球世锦赛上包揽了全部五枚金牌,这是自羽毛球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之后,从未有过的辉煌战绩,让历史上光焰燎人的英国、丹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老牌羽毛球王国都相形见绌。
这次胜利是在我国1984年以后成长起来的男子选手刚刚接班,80年代初期崛起的女子选手即将交班的情况下取得的。在这次世锦赛上,女单我们依然占据绝对势力,前四名皆是我国选手.男单四强是当时被称为羽坛“四大天王”的中国的杨阳和赵剑华、丹麦的弗罗斯特、印尼的苏吉亚托.可谓是一场真正的“天王之战”。一心夺冠的弗罗斯特过得了赵剑华,却输给了杨阳.苏吉亚托赢了熊国宝,却输给了杨阳。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直被视为中国队弱项的双打,在第五届世锦赛上大爆冷门,3项双打冠军都被收入囊中。男双李永波,田秉毅拼搏三轮拿下对手;混双王朋仁、史方静以非种子身份拼杀6轮所向无敌,打败一号种子南朝鲜队选手,超过了过去垄断此项半个世纪的欧洲选手和结束欧洲垄断的南朝鲜选手。究其原因.中国队以我为主.精神上没有包袱,面对强手敢先下手为强是制胜的关键。
在两年后的第六届世锦赛上,中国拿到除了混双之外的四项冠军。很多人说,一个羽毛球的“中国时代”到来了。
然而.成绩的背后,隐患也悄悄袭来,那就是后备人才断档。从第五届世锦赛上来看,活跃在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基本是人们熟悉的面孔,年纪更轻的运动员并没有出现。而在第六届世锦赛上,不论男单、女单都出现了年轻队员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细腻、控球能力不强的问题。
“中国时代”过后,改革成为最强声音
随着1992年羽毛球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会遇到更严峻的形势和更强的对手。
从1991年第七届世锦赛开始的3届世锦赛,中国队都面临被人赶着打的局面,“中国时代”的辉煌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群雄逐鹿、强国势均力敌的时代。
在第七届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男、女单打和女子双打三枚金牌,而这三枚金牌都是依靠老队员拿到的.前景不容乐观。女单主教练陈福寿说:“以前我们以第五、第六单打人家的第一单打也能赢下来.现在除了唐九红、黄华、周雷,很难找到能与一流选手抗衡的人物。”男单问题更多。“三剑客”中的熊国宝已经挂拍,杨阳,赵剑华两人也是“廉颇老矣”,伤病缠身。尽管强大的女双依然无人能及,但男双除了老将李永波、田秉毅发挥稳定之外.其他人都是时强时弱。
在第八届世锦赛上.中国队不但被印尼队夺走了保持8年之久的男单四连冠,唐九红也在第三局以10比12惜败,失掉冠军。在这次世锦赛上,中国只保住了女双冠军一个阵地,是输得最惨的一次。从这届开始,“中国羽坛不改革不行”的声音越喊越大。
表面来看.中国羽毛球进入九十年代后遭到一系列败绩是队员打法落后、斗志不强、体力不济等原因造成的,但管理体制落后其实才是更深层的原因。
中国羽坛体制从开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有几十年,在六七十年代它是先进的,但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羽毛球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到来,过去业余开展羽毛球事业的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队都走上了职业之路.而我国优秀教练汤仙虎、韩健、杨阳等到南洋执教.也多少带走了我们先进的训练方法,加上他们在国外吸收世界羽坛的先进经验,已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这些都是中国队最缺少的。
在第九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只拿到了女单一枚金牌,男单、男双两枚金牌都被印尼队收入囊中,在女子项目上.中韩印三分天下,尽管中国队获得女单冠亚军,但印尼的王莲香和韩国的方铢贤仍有强大的竞争力。混双则呈现了丹麦一枝独秀的局面。
面对连续三届世锦赛低迷的窘境,中国队的队内队外都喊出了改革的声音,而 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完善球队和球员的管理体制来加速新手的培养和战术更新。
走出低谷,再现昨日辉煌
1993年9月,以李永波等一批有强烈事业心的中青年教练执教的中国羽毛球队建立了,自这支新队伍建立之初开始,教练班子就把集体主义放在首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打破单项组与组之间的区分,把女单和女双组作为突破口。为了实现目标.男双和男单组的主力都曾为女队员当过陪练,甚至总教练孪永波也不时与当时女双成绩最佳的葛菲/顾俊进行实战训练。
面对多年的困难局面.中国队不再墨守陈规,他们在证实了过去的成功做法确实跟不上迅速发展的世界羽坛格局之后,在科学训练上采取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他们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枯燥的体能训练的热情和兴趣,队里制定了爬山计划,而且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山。再如,在北京的训练馆里进行无氧训练,根据国际比赛惯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并加强训练之后对身体状况的监控。
改革不断深入给中国羽毛球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第十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勇夺女单、女双、混双三枚金牌,告别了“低谷”,“爬坡”时代,并且证明在女子为主导的项目上的异军突起和后继有人。特别是龚智超的夺冠,不单终结了“王莲香时代”,更是更新了中国女子选手选材和培养的概念瘦长的身材和敏锐的攻击不再是中国女子羽毛球的唯一特色,身体的柔韧性和球感的先天优势成为选材的又一指标。女双的稳步前进已不能成为人们话题的中心.混双葛菲/刘永的异军突起引来很多人的注意。有人说,如果把混双崛起的“速成法”在男双项目上实现“药力”,中国队的这条瘸腿也许就真有得治了。
中国队重登羽坛霸主地位,是以印尼羽毛球的衰落为前提的,作为“羽毛球王国”,印尼队尽管由小将西吉特/陈甲亮夺得了保全面子的男双冠军,但其他项目的差强人意已让很多人看出了这支羽坛王牌之师的全方位落败。直到1999年的第11届世锦赛,印尼队颓废的势头更是一发不可收,一金没拿黯然离开了世锦赛的舞台。在这届世锦赛上.中国队获得了男单。女双两枚金牌,但最让人称道的是男双.当时还很年轻的张蔚/张军获得了男双的第三名,给纤弱的中国男双打了一针镇定剂。
第12届和第13届世锦赛,中国队都拿到了三枚金牌,尽管在前一届失掉了男单、男双,在后一届丢掉了男双、混双,但中国队已越来越表现出成熟的状态。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中国羽毛球队进行了队伍的新老交替.仅仅经过半年的努力就可以在世锦赛上取得三金的佳绩,难怪当时李永波敢说:“这是中国队走向成熟的一个新的开始。”
一个成熟、有生命的队伍要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涌入。从比赛来看.中国女队新老更替完成得比较理想。女单、女双都有一批小将逐渐成熟:龚睿那能在落后的情况下扳回取胜;张洁雯/魏轶力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战胜了韩国金牌组合罗景民/李敬元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男子项目,尽管在第12届世锦赛上没有稳定发挥.但还有吉新鹏、夏煊泽、陈宏等老将在队里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并且,他们的运动寿命也比当年的孙俊、董炯要长。于是,两年后的2003年.我们看到了夏煊泽首次以世锦赛冠军的身份成为中国男队的领军人物。各有特点的林丹、鲍春来也很好地完成了男单的新老交替。男双的整体提高,也是这两年来中国队最大的亮点。在第13届世锦赛上,蔡赞/付海峰和桑洋/郑波双打进入四强是人们没有想到的。
去年的第14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只获得了女单、女双两枚金牌,是近几届世锦赛成绩相对较差的一届,这也不无雅典奥运会之后队伍调整的原因。但可喜的是,张丹、谢中博、张亚雯、郑韶婕等新面孔出现在了领奖台上,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羽毛球新生代的崛起。
面对2008年奥运周期的到来,面临又一次新老交替的开始,中国羽毛球队在一次次的起起落落中逐渐成熟。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羽毛球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在努力拼搏.尽管这拼搏中有挫折,也有泪水,但不管前方多么困难,前进的方向从未改变。
责编/王查娜
——编者
由国际羽联主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项比赛。此比赛开始于1977年,至1980年进行了两届。当时,国际羽联错误地接纳了台湾羽毛球组织,并且在投票权、比赛用球及地点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感情。于是,在1978年2月25日,这些国家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性羽毛球组织——世界羽毛球联合会。1981年初.台湾同意将原来的羽毛球组织名称改为中国台北羽毛球协会;同时,国际羽协迫于形势,表示愿意与世界羽协联合。两个羽联经过多次协商,在1981年5月26日正式宣布联合,名称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中国从这一年成为国际羽联的正式会员。
女子韩爱萍,李玲蔚挂帅,男子“牛皮糖”韩健出彩
第三届羽毛球世界锦标赛是中国进入国际羽联后首次参加世锦赛,这次比赛云集了世界羽坛所有名将。
这次世锦赛打破了丹麦、印尼独占鳌头的局面.由五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分享了五项冠军。中国队获得了女子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印尼选手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丹麦选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瑞典和英格兰选手赢得混合双打冠军。而在瑞典马尔默举行的首届锦标赛上,丹麦选手获三项金牌,印尼选手则在第二届世锦赛上夺得四项冠军。
第四届世锦赛在1985年举行。继赵剑华和韩爱萍在全英锦标赛上夺得男。女单打冠军后,韩健在世锦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韩爱萍夺得女子单打冠军.韩爱萍与李玲蔚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特别是韩健独特的“牛皮糖”式的打法在与丹麦名将尼尔霍夫争夺决赛权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尼尔霍夫身高体壮.臂长腿长,技术全面.但他心情容易急躁。牛皮糖打法的特点在于拉开来打,不着急进攻,以灵活的跑动在全场打“四方球”,僵持时间长时能达到四五十个来回,一直拖到对方“抓耳挠腮”、心烦意乱时再伺机出击。韩健的取胜正是这一打法的功劳。
外电给中国的羽毛球健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是今年东西方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国家,夺得最多的大奖,堪称是世界羽毛球王国。”“球王之位应颁给中国的韩健,一‘韩爱萍与李玲蔚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羽毛球女将,两人实力相当.都是羽坛皇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是全世界对付印尼,现在是全世界对付中国。”然而,真正出现这样局面事实上是在第五届世锦赛上。
辉煌的“中国时代”,隐患后继无人浮出
我国羽毛球健儿在第五届羽毛球世锦赛上包揽了全部五枚金牌,这是自羽毛球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之后,从未有过的辉煌战绩,让历史上光焰燎人的英国、丹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老牌羽毛球王国都相形见绌。
这次胜利是在我国1984年以后成长起来的男子选手刚刚接班,80年代初期崛起的女子选手即将交班的情况下取得的。在这次世锦赛上,女单我们依然占据绝对势力,前四名皆是我国选手.男单四强是当时被称为羽坛“四大天王”的中国的杨阳和赵剑华、丹麦的弗罗斯特、印尼的苏吉亚托.可谓是一场真正的“天王之战”。一心夺冠的弗罗斯特过得了赵剑华,却输给了杨阳.苏吉亚托赢了熊国宝,却输给了杨阳。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直被视为中国队弱项的双打,在第五届世锦赛上大爆冷门,3项双打冠军都被收入囊中。男双李永波,田秉毅拼搏三轮拿下对手;混双王朋仁、史方静以非种子身份拼杀6轮所向无敌,打败一号种子南朝鲜队选手,超过了过去垄断此项半个世纪的欧洲选手和结束欧洲垄断的南朝鲜选手。究其原因.中国队以我为主.精神上没有包袱,面对强手敢先下手为强是制胜的关键。
在两年后的第六届世锦赛上,中国拿到除了混双之外的四项冠军。很多人说,一个羽毛球的“中国时代”到来了。
然而.成绩的背后,隐患也悄悄袭来,那就是后备人才断档。从第五届世锦赛上来看,活跃在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基本是人们熟悉的面孔,年纪更轻的运动员并没有出现。而在第六届世锦赛上,不论男单、女单都出现了年轻队员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细腻、控球能力不强的问题。
“中国时代”过后,改革成为最强声音
随着1992年羽毛球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会遇到更严峻的形势和更强的对手。
从1991年第七届世锦赛开始的3届世锦赛,中国队都面临被人赶着打的局面,“中国时代”的辉煌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群雄逐鹿、强国势均力敌的时代。
在第七届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男、女单打和女子双打三枚金牌,而这三枚金牌都是依靠老队员拿到的.前景不容乐观。女单主教练陈福寿说:“以前我们以第五、第六单打人家的第一单打也能赢下来.现在除了唐九红、黄华、周雷,很难找到能与一流选手抗衡的人物。”男单问题更多。“三剑客”中的熊国宝已经挂拍,杨阳,赵剑华两人也是“廉颇老矣”,伤病缠身。尽管强大的女双依然无人能及,但男双除了老将李永波、田秉毅发挥稳定之外.其他人都是时强时弱。
在第八届世锦赛上.中国队不但被印尼队夺走了保持8年之久的男单四连冠,唐九红也在第三局以10比12惜败,失掉冠军。在这次世锦赛上,中国只保住了女双冠军一个阵地,是输得最惨的一次。从这届开始,“中国羽坛不改革不行”的声音越喊越大。
表面来看.中国羽毛球进入九十年代后遭到一系列败绩是队员打法落后、斗志不强、体力不济等原因造成的,但管理体制落后其实才是更深层的原因。
中国羽坛体制从开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有几十年,在六七十年代它是先进的,但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羽毛球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到来,过去业余开展羽毛球事业的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队都走上了职业之路.而我国优秀教练汤仙虎、韩健、杨阳等到南洋执教.也多少带走了我们先进的训练方法,加上他们在国外吸收世界羽坛的先进经验,已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这些都是中国队最缺少的。
在第九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只拿到了女单一枚金牌,男单、男双两枚金牌都被印尼队收入囊中,在女子项目上.中韩印三分天下,尽管中国队获得女单冠亚军,但印尼的王莲香和韩国的方铢贤仍有强大的竞争力。混双则呈现了丹麦一枝独秀的局面。
面对连续三届世锦赛低迷的窘境,中国队的队内队外都喊出了改革的声音,而 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完善球队和球员的管理体制来加速新手的培养和战术更新。
走出低谷,再现昨日辉煌
1993年9月,以李永波等一批有强烈事业心的中青年教练执教的中国羽毛球队建立了,自这支新队伍建立之初开始,教练班子就把集体主义放在首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打破单项组与组之间的区分,把女单和女双组作为突破口。为了实现目标.男双和男单组的主力都曾为女队员当过陪练,甚至总教练孪永波也不时与当时女双成绩最佳的葛菲/顾俊进行实战训练。
面对多年的困难局面.中国队不再墨守陈规,他们在证实了过去的成功做法确实跟不上迅速发展的世界羽坛格局之后,在科学训练上采取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他们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枯燥的体能训练的热情和兴趣,队里制定了爬山计划,而且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山。再如,在北京的训练馆里进行无氧训练,根据国际比赛惯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并加强训练之后对身体状况的监控。
改革不断深入给中国羽毛球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第十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勇夺女单、女双、混双三枚金牌,告别了“低谷”,“爬坡”时代,并且证明在女子为主导的项目上的异军突起和后继有人。特别是龚智超的夺冠,不单终结了“王莲香时代”,更是更新了中国女子选手选材和培养的概念瘦长的身材和敏锐的攻击不再是中国女子羽毛球的唯一特色,身体的柔韧性和球感的先天优势成为选材的又一指标。女双的稳步前进已不能成为人们话题的中心.混双葛菲/刘永的异军突起引来很多人的注意。有人说,如果把混双崛起的“速成法”在男双项目上实现“药力”,中国队的这条瘸腿也许就真有得治了。
中国队重登羽坛霸主地位,是以印尼羽毛球的衰落为前提的,作为“羽毛球王国”,印尼队尽管由小将西吉特/陈甲亮夺得了保全面子的男双冠军,但其他项目的差强人意已让很多人看出了这支羽坛王牌之师的全方位落败。直到1999年的第11届世锦赛,印尼队颓废的势头更是一发不可收,一金没拿黯然离开了世锦赛的舞台。在这届世锦赛上.中国队获得了男单。女双两枚金牌,但最让人称道的是男双.当时还很年轻的张蔚/张军获得了男双的第三名,给纤弱的中国男双打了一针镇定剂。
第12届和第13届世锦赛,中国队都拿到了三枚金牌,尽管在前一届失掉了男单、男双,在后一届丢掉了男双、混双,但中国队已越来越表现出成熟的状态。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中国羽毛球队进行了队伍的新老交替.仅仅经过半年的努力就可以在世锦赛上取得三金的佳绩,难怪当时李永波敢说:“这是中国队走向成熟的一个新的开始。”
一个成熟、有生命的队伍要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涌入。从比赛来看.中国女队新老更替完成得比较理想。女单、女双都有一批小将逐渐成熟:龚睿那能在落后的情况下扳回取胜;张洁雯/魏轶力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战胜了韩国金牌组合罗景民/李敬元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男子项目,尽管在第12届世锦赛上没有稳定发挥.但还有吉新鹏、夏煊泽、陈宏等老将在队里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并且,他们的运动寿命也比当年的孙俊、董炯要长。于是,两年后的2003年.我们看到了夏煊泽首次以世锦赛冠军的身份成为中国男队的领军人物。各有特点的林丹、鲍春来也很好地完成了男单的新老交替。男双的整体提高,也是这两年来中国队最大的亮点。在第13届世锦赛上,蔡赞/付海峰和桑洋/郑波双打进入四强是人们没有想到的。
去年的第14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只获得了女单、女双两枚金牌,是近几届世锦赛成绩相对较差的一届,这也不无雅典奥运会之后队伍调整的原因。但可喜的是,张丹、谢中博、张亚雯、郑韶婕等新面孔出现在了领奖台上,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羽毛球新生代的崛起。
面对2008年奥运周期的到来,面临又一次新老交替的开始,中国羽毛球队在一次次的起起落落中逐渐成熟。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羽毛球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在努力拼搏.尽管这拼搏中有挫折,也有泪水,但不管前方多么困难,前进的方向从未改变。
责编/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