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原料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标私奔
  作为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考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与秩序的程度。作为某种公共认同,政府在公共治理过程中制定的标准,理应是反映公共意志和普遍诉求的。但是,近些年来,标准由公共认同演化为某种博弈,最直观的实例体现在食品安全这一公共命题上。
  自从三聚氰胺触痛国人的神经之后,食品安全领域的潘多拉盒子由此打开。事件发生后,民众就开始呐喊要重新制定更为完善、更具保障性的安全标准。但是时至今日,虽然在民众的吁请下,相关部门出台了乳品新国标,但却与民众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引发乳品新国标不升反降的质疑,被民众喻为世界最差标准。之后“乳品新国标被大型乳企绑架起草”的说法,更是让本已身陷食品安全重重危机中的国民感到焦虑。
  政府的公信便在公共领域这些标准的混乱纠葛中慢慢被消磨掉。造成这种标准混乱的最重要原因,还是政府对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威权之上,有的时候脱离科学和民众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公共领域的标准混乱,最主要是因为这些标准只是权力标准、政府标准,并不是符合民众期望和健康安全保障的公共标准。
  
  有权力无常识
  随着公民意识的日益崛起,公众对于公权力的迷信心理日益消退。但不少权力依旧自我感觉良好,依旧沉迷于权力万能的幻想中不能自拔。
  譬如说原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语惊四座,被称为雷语第一人。发出如此狂言,兴许逯副局长从不知道手中的权力乃民之所赋,理应为民服务,为老百姓说话,官民并非对立的关系。作为监督的媒体理应站立在公共立场,只是记录和传播事实,并不存在替谁说话的问题。诸多雷语中体现的权力暴戾气息,恐怕正是由于这些官员对公权力的根源和属性的无知造成的。
  事实上,当前许多权力造成的荒诞,不少都是常识性错误。这些错误的造成,更多的是常识缺乏的结果。譬如公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但是各种行政参与的暴力强拆依旧层出不穷;譬如生命应该得到尊重和敬畏,但是在去年的“7·23”动车事故中,有关部门却未经详细调查便随便拿天气原因敷衍民众……
  
  该撕掉政绩表
  中石化的天价吊灯,曾经闪烁出刺眼的光芒;其桌上的天价红酒,曾散发出垄断国企迷离的醉意。这些都深深地刺痛着社会公平,加剧着民众的被剥夺感。而三公消费的泛滥,更是深重地伤害着这个社会的公平公正。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诸多民生难题尚存在巨大缺陷的情境下,公权部门却挥霍和糜烂,这造成了官民认知愈发出现不同走向。
   在与民夺利愈演愈烈的情境下,出现的国进民退的迷思,出现了国富民不富的诡诞。而这些,都是利益诉求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为什么许多花费大量工程款打造的公共项目并不受民众的待见,因为这些公共项目只是充实了官员们的政绩表,并不能成为民生便利和化为民众的幸福感。
  
  政府要自救
  标准混乱、常识匮乏、利益诉求不一致,在众多社会问题上,这些因素既是独立的存在,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伴随着这些现象的日益显性化,官民之间的认知分裂也注定日益扩大。
  当这种认知分裂独立存在于某时、某事、某地时,似乎并无大碍,但若整个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出现官民认知分裂,最终造成的是政府面临信任危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信力沦丧。这无异于炸药各种配方聚集,点火即爆且杀伤力巨大。
   作为已经在认知上出现重大偏差的公权力,理应重新审视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职能。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官民之间的认知鸿沟才会逐渐缩小,对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才能够一致。也只有填补了官民之间的认知鸿沟,权力的行为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才能拯救日益消减的权力公信。
其他文献
文件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使得文件检验案件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就当
期刊
为保证液体流量在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方面计量的准确可靠,作为结算主要依据的流量计量器具需要进行强制检定、检测等量值溯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液体流量进行测量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
入户犯罪在刑法学中一直是广为关注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入户犯罪中“户”的范围进行探究以期对实践有所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