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水果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前,我和二弟三弟都还是只有几岁的小孩。有一年春天的一天,一个汉子用自行车拉了半箱水果糖,到我们村叫卖。
  我和弟弟跑到村路上看他卖糖,看得直流口水,脚步被卖糖的汉子定定地定住了。我们一直看着他叫卖,看着他从箱子里抓起每一颗糖。
  堂弟小锁的妈妈给他买了三颗糖,桔子味的。小锁他爹是村里赶马车拉货物的,当时能给村里赶马车是个令人羡慕的工作,经常赶着马车骄傲地进城,帮各单位学校拉货。我们经常去讨好小锁,目的是有时可以坐他爹的马车进城,看一看城市街道洋房。每隔三五天,小锁他爹就可能会有几分甚至几角钱的收入。堂哥小荣的妈妈给他和妹妹买了六颗糖,菠萝味的,他爹是生产队长。
  罗小兰的妈妈给她买了九颗糖,草莓味的,罗小兰的爹是公社烟叶收购站的,国家干部。
  我们兄弟三人没有一分钱买糖。当时一分钱就可以买一颗水果糖,但村里人家都很贫穷,没有谁会舍得给我们一分钱买糖。我们和村里其他许多孩子一样,满眼羡慕地看着小锁堂弟、小荣堂哥、罗小兰嘴里含着香甜的水果糖,快乐骄傲地回家去了。我们兄弟三人急忙跑回家,把父母亲和我们的枕头底下翻遍了,满床都翻遍了,床底下也爬进去找遍了,墙角墙缝门缝里也找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一分钱。我们只好悲哀地再次跑到村路上去看卖糖,看村里人买糖。溢满村庄的水果糖味道,折磨得我们兄弟三人很难受。
  其实当年村里买得起水果糖的也就是那几户人家。小香妹妹的妈妈也给她买了六颗糖,小香的爹是邻村小学的民办代课教师。
  无奈的母亲,只好到村路上拉我们兄弟三人回家。二弟和三弟双脚紧紧地立定在卖水果糖的汉子身边,双脚紧紧地抓着地面,就是不愿意回家,母亲根本拉不动他们。母亲只好到小婶婶家去给我们借钱,她家条件稍好。等到我母亲从小婶婶处借到了一角钱,跑到村路上,卖水果糖的汉子已经骑上自行车离开我们村,顺着村路越走越远了,追不上也叫不应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过。那时也常常有人騎着自行车到我们村里来卖冰棍,三分钱一根,我们同样只有眼巴巴看着他卖、看着别人买的份,一直看到他骑上自行车离开我们村,顺着村路越走越远。
  那些年,点灯还是用煤油。煤油用完了,母亲就会给我们钱,叫我们去邻近的富民公社李家庵大队供销社去买,于是我或者二弟就会提上一个油瓶去买。来回都要走过许多山地水田,翻越一座山头,这样辛苦一趟,就是为了用剩下的一两分钱买几颗水果糖吃。独自翻越树林茂密、藏着猫头鹰等猛禽的山头,走过广阔的田坝和茂盛过头、芊芊莽莽的大片苞谷林,到李家庵大队供销社去,我们都很害怕。常常是我不得不一个人去买。但是,我从来都不舍得花找补回来的零钱买一两颗水果糖吃。曾经有过一两次,李家庵大队供销社的售货员心情好,我临走时,他会随手送给我一颗水果糖。这一颗水果糖,对当时的一个乡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幸福,简直是天降大福。我心里尽是温暖,满世界尽是温暖,眼里尽是泪,眼里尽是美丽,嘴里尽是香甜。当时就觉得李家庵大队供销社的售货员是世间最好的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暗暗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当一个供销社的售货员。
  那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别的孩子嘴巴鼓鼓的含着一颗水果糖、满身糖味、满脸骄傲地去上学,或者走在村路上;最伤心的事情,就是年复一年,吃一颗水果糖对我们兄弟三人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梦想。那时候,吃一口红糖白糖,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意外的惊喜,就是跟着母亲脚后,去给本村或者远近村里的亲戚、生了孩子的堂嫂堂姐表姐表嫂们送满月酒,就能获得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惊喜———可以吃到一碗红糖、甜米酒煮荷包蛋。甜甜的红糖水、甜米酒里,浮着一两枚荷包蛋,儿时的我们总觉得,简直就是神仙美食。就总是盼望有亲戚家生小孩办满月宴,总是盼望跟着母亲去送满月酒,晚上睡着做梦都会想着谁家生孩子、办满月宴,我就可以和母亲一起挑着自家养的一只母鸡、自家酿制的一坛甜米酒,去送鸡酒,就可以吃到一碗红糖、甜米酒煮荷包蛋的美食。
  外婆家村里,有一个小外公,那时候在农村信用社,他们家那时候竟然有砂糖、冰糖吃。小时候,外婆曾经带着我去小外公小外婆家,小外公小外婆就会敲下一小坨冰糖或者砂糖,送给我吃。我当时觉得,砂糖、冰糖就是世间最好吃最奢侈的食物,小外公小外婆就是世间最好的人。
  现在,家里茶几上放着的一大盘包装精美的高档糖果,包括巧克力等等每公斤几百元钱的高档糖果,过年时爱人买的,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还剩很多,很久都没人吃一颗。从双柏、元谋等各县市、各地买回来的,亲朋好友们送的纯手工、小锅柴火熬制的红糖,我家里时常放着一两大纸箱,却只有贫血、低血压的母亲和妻子偶尔泡水、煮荷包蛋吃一点。
  常常想起那一个朝思暮想、巴望着吃一颗水果糖的年代,想起那些供销社玻璃柜里销售的包装花花绿绿、品种单一、味道单一的香水果糖,想起令人羡慕的李家庵供销社的售货员,想起李家庵供销社卖水果糖的那一个长得很漂亮、身上总充满甜甜水果糖味道的女售货员。现在想来,当时那些糖,根本无法与现在琳琅满目、品类众多、包装精美、口感香甜、味道各异的高档糖果比。但是我还是怀念那个水果糖、煤油灯的年代,怀念那些水果糖,怀念那个年代卖水果糖和煤油的乡村供销社。
  选自《九江日报》
其他文献
我的房子一直在出租,前一个租户刚搬走,我就在报上登了招租广告。月租800元,一次性付半年。电话响了,一个中年男人说:“我想租房子,租半个月,行吗?”我愣了一下,说了一句“开什么玩笑”,接着便挂断了电话。没过5分钟,电话又响了,还是他打来的,我直接挂断了,从没听人说租房子只租半个月的。中午,我正在吃饭,守门的大爷说外面有人找我。我匆忙吃了两口就出去了。一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很矮,腿有点瘸。他说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痛苦。比方现在大家都在热议ipad和iphone,假设我想我也可以拥有一件,必定会很快乐。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跑去排队购买,结果排队时被人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此变得好生气,好愤怒,原本想要悦己的事,结果变成虐己。我还认识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得很难过,总是记得十年前某某人欺骗他伤害他,或是某些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迎春接福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过年”意味着告别即将过去的一年,告别所有的烦恼和失意;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希望。“过年”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家人团圆、家族团圆、亲戚朋友聚会团圆;见面都是祝福的话语,相聚全是喜庆的气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于“过年”的热情和感受似有日渐淡化的趋势。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实行以来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日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砂酒壶,一只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的善良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
人生的每一個转折,必然会牢记不忘。对我来说,告别体坛就是一个大转折。在那之前,我的全部时间,是和搭伴的队友、教练、热情的观众、球筐和球、运动衣上的号码、严厉的哨声,还有那艰苦的训练后香甜的睡眠在一起。这中间,有我的挚爱,事业,苦乐悲欢,希望与目标。我是被教练认定为“有前途的中锋”选拔到市篮球队里来的。我却在一次非正式的比赛中摔伤了。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这情景真像一张拍下的照片留在我脑袋里。教练
根据朋友的反馈,我是那种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几年没见在大街上遇见都不一定认得出的那种人。前不久大学同学来广州找我。三四年没见,他说几乎认不出我来了,样貌变了,气质也变了。按以前,我整个人就像打了兴奋剂的战斗鸡,见谁都要啼一通,满腔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理论还一套一套的,忽悠起别人来连自己都信,极具邪教教主的潜质。而现在整个人变得平和,没有了以前的激情,更多有着一份贴切生活的真实。曾经的我,确
胡适和钱钟书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他俩大概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在合众图书馆,那一次,钱钟书到合众图书馆查书,恰好胡适也在那里,经人介绍,两人见面认识了,胡适还把新作的一首古体诗写在一张纸片上送给了钱钟书;第二次是在陈衡哲家,那天钱钟书是和杨绛一起去的,他们夫妇与胡适一起在陈衡哲家喝了茶;第三次是在送别胡适的一次宴会上,钱钟书也参加了那次宴會。通过这三次见面,钱钟书留给胡适的印象应该算是很深刻了。然
第一次知道石头的神奇是在我的大姑家。大姑家住在一个名叫朱家冲的地方,她家屋后靠了一座浅山,山上有一种石头。石头都不大,白白粉粉的,握在手里很暖和。可以捡着玩。我有好几位表姐。但我不记得是哪一位表姐开始带我捡的石头。那石头在干涸的地上,特别是在水泥地上轻轻地一画,就有一条白痕,就像老师给我们板书用的白粉笔。我从没见过那种石头,一见就有些惊奇,就没来由地喜欢上了。美就是惊奇,波德莱尔说。那时我还不知道
我有十几年不看电视了,偶尔住酒店或者去朋友家看几分钟不算,刚才一个弹窗给我发送一个抗战电视的广告,本来要点关闭,不小心打开了,于是就看了几分钟,一看之下又忍不住怒了———怎么这么多年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水平上?依然是神兵天降,鬼子人仰马翻,女主自带避弹术在子弹从中腾挪闪转,纤手一捏钢链应声而断,手中小刀一挥剑气无敌,三个鬼子立马横尸在地……小时候每天必看新闻联播,还拿个本本记下来,所以对那些外国人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