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培养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渠道单一、忽视大众足球的发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动性差等。因此,本文笔者提出加强学校足球的发展和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对策,从而建立适合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体制,并希望为我国的足球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足球;训练;体制
青少年足球训练一直是足球强国的核心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足球主要集中在职业联赛和国际比赛的成绩上。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日趋弱化,足球人员、学校足球和参与足球人员与20世纪末相比已经大为减少。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相对薄弱,这与足球文化中的过分追求荣誉和社会转型等外部环境有关,又与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到位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重振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需要更多理论工作者参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足球训练体制的现状
(一)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进行足球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足球学校,我国青少年的足球培养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才品质为中心,注重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梯队建设。纵观较为优秀的足球训练国家的人才培养,日本主要是因为其从底层进行挖掘之后将优秀的运动员送到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之后接受国家训练中心的指导意见以及制定相应的培养方针。德国通过建立人才梯队建设来实施人才建设,将青少年足球人员分成11~12岁,13~17岁两个梯队,根据不同梯队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战术训练。
(二)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以及赛事的管理主要受制于地方体育局。我国从1992年开始推行足球后,就成立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足球训练体系。这种体系的确立使得国家和政府从此不用承担足球训练需要的费用,也不用受国家行政管理的制约,进而将我国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推给社会和市场。我国的足球事业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职业俱乐部为主体,以足球学校为主,各个俱乐部建立属于自己的足球人才梯队。从2000年之后,我国足球人才梯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个联赛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各个人才梯队之间人才的沟通力度、队员大赛经验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足球联赛制度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足球俱乐部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经费严重分布不均,这也是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在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各个足球俱乐部在培训的过程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成绩的提高上,但是人才建设的后备资金却没有跟上,因此导致俱乐部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利益,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各个俱乐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赛事成绩之间出现恶性循环,造成传统强队不强,后备人才捉襟见肘。
二、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的诱因分析
进行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足球人才。就我国目前足球人才的培养规模来看,在20015年,我国的足协注册人数仅仅5万人,然而在同时期的德国,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551.58万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机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培养机制中剥离出来,走向训练管理机制为主的培训机制。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在那一时期也处于真空时期,事实上,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机。这也使得我国的足球人才难以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足球事业的不够重视以及足球协会功能的降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不高、人才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一)足球人才培养的渠道单一化
我国目前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主要是以足球俱乐部为主。我国自从推行足球市场之后,将足球人员的培养工作交由给各个俱乐部来承担,但是事实上,由于我国大部分的足球俱乐部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同时,体校、学校等相关结构在对足球人才的培养上,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造成可供俱乐部选择的人才越来越少。由于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难以在较短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足球俱乐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一线队伍的建设上,忽视了青少年足球人员的训练。就我国近些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来看,我国足球联赛的水平没有较大的起伏,究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俱乐部提供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業足球的水平。就国外发达国家青少年球队来看,德国青少年有70000支,其中,年龄在14 ~ 18 岁的青少年球队有369 支,运动人员为15900人;阿根廷14岁以下的足球运动运有2196支,每个甲级俱乐部就有15到30支团队。就我国当前的足球团队来看,我国每年参加比赛的青少年团队仅为50支。这明显一定的差异。
(二)联赛与青少年训练的相互脱离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足球联赛的低迷和青少年训练制度的不完善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由于青少年过多将重点放在训练工作上,导致青少年训练质量难以为继,足球人员的基础知识不牢,也就是常说的“阶梯效应”。导致各个层次人员严重不齐。在每年的联赛赛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这也和过分追求联赛成绩有关。由于青少年足球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联赛的要求,造成人才的严重断层。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青少年足球水平必须要实施不断的联赛训练,只有真正实施联赛的洗礼,才能有效夯实基础,提高我国足球人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足球人员塑立较大的发展空间,帮助足球人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建立较强的可塑性。
(三)忽视大众足球的发展
大众足球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基,国家足球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大众足球水平的高低。各级各类人群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缺乏浓厚的足球氛围直接导致我国足球发展缓慢。就我国当前的足球现状进行分析,我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足球观众,但是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足球人口。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足球主管部门对于足球的大众化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足球群体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对于足球项目逐渐被其他体育项目替代。欧洲国家,足球运动从城市普及到乡村,在平均 1000 人的村子里,除成年队以外,有 4 ~ 5个少年学生队,80%的少年会踢球。在我国,从公园、学校球场、公共场所等足球流行的情况来看,足球大众化的程度则较为低下,受国内足球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踢足球的热情较低,足球的氛围将是未来制约我国足球发展的最大颈瓶。通过在公共场合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加强足球宣传,提高足球的普及化程度,开拓足球市场。 (四)职业足球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足球赞助的不断减少说明足球为企业带来的商业价值不断降低,足球俱乐部的不断更名,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足球俱乐部发展重点放在对短期效益的获取上,然而足球的市场化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必要遵循市场的的发展规律,一味贪大求功,忽视基础,最终将得到市场的惩罚。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我国的职业足球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和行政干预因素,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难以实施实质性的权利,这在客观上减弱了职业足球的投入。
(五)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动性不足
就我国目前足球人才的培养来看,我国的足球人才主要来源于各个俱乐部建立的人才梯队。这些俱乐部往往是依据于企业实体,青少年足球人员则依附于各个俱乐部,因此各大俱乐部难以将自己的人才进行有效的输出,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较为常见。很多青少年在同一足球教练和俱乐部的训练下,方法和理念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各个俱乐部在人才的建设上和人才的培养上,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导致各个俱乐部之间人才的沟通性较差。一些天赋较高的足球人才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最后,俱乐部中往往由于赛事名次的限制,导致在关键期可能丧失个人的天赋。就我国现有的职业化联赛来看,我国的职业化联赛较少出现新生俱乐部夺冠的现象。我国目前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发展空间被广泛压缩,各个层次的足球人员出现断层,可利用优秀的足球人员越来越少。
三、探索建立我国青少年训练制度的对策
(一)足球既要“举国”,又要“去行政化”
要想足球“举国”,那么足球事业就不应该仅仅止于行政。当青少年的足球训练进入到市场之后,后续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各个俱乐部在实施人才梯度培养以及资金投入上需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实施举国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各方面可以依靠的力量,同时又能够按照各地所需资源实施统筹分配。其中,去行政化就是实施人才市场流通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最有力的措施。通过设置一定的足球资金和实施足球运动员推荐制度带动整个足球市场人才的流动,进而为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多渠道发展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各级赛事规模
上述文章已经阐述了足球俱乐部的一些基本培训机构,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级别的足球协会以及业余足球部等,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从政策和法律上对足球事业的发展给予帮助。总之,拓宽足球人才培养,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能力是青少年训练的重中之重。足球俱乐部需要加大各个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之间人才供应渠道的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通过地方政府分资金扶持来拓宽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在保证足球训练体系后,积极推广各个规模的比赛,尤其是加强U13 和U11 级别的少年组赛事,为优秀人员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也会后续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奠定牢实的基础。
(三)发展学校足球,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根据国外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的经验说明,发展优秀的足球人才首先需要重视学校的足球发展。也就是说基于学校为基础,将足球设置为学校的体育基础课程,将足球列为学习的传统体育项目。通常还应该在各地设置足球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不同能力的人才进行足球知识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热爱足球的人参与到足球的训练中来。在此,实施足球人才的培训制度以及实施一定的奖励制度,增加学生的交流,提高足球培训人数,夯实专业人才的专业基础,通过实施多种模式的培训,培训出具有高品质的足球人才。最后,对现存的学校足球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足球人才观察制度和推举制度,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热情。
(四)与足球发达国家建立青少年训练项目对接
经过20世纪90年代健力宝人才的培养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制定适宜的人才输出制度,将一批优秀的足球人才运输到国外,依据国外的發达能力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运用国外的先进足球训练理念和技术,指导足球人才的训练。同时在我国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加大省市一级足球人才的对接和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足球俱乐部和地方足球协会以及足球赞助等模式,建立输出基金,帮助一些有足球天赋的人接受最先进的训练,发挥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 一.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1173-1176.
[2]高山桂.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湖北体育科技,2005(2):161-162.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足球;训练;体制
青少年足球训练一直是足球强国的核心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足球主要集中在职业联赛和国际比赛的成绩上。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日趋弱化,足球人员、学校足球和参与足球人员与20世纪末相比已经大为减少。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相对薄弱,这与足球文化中的过分追求荣誉和社会转型等外部环境有关,又与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到位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重振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需要更多理论工作者参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足球训练体制的现状
(一)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青少年进行足球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足球学校,我国青少年的足球培养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才品质为中心,注重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梯队建设。纵观较为优秀的足球训练国家的人才培养,日本主要是因为其从底层进行挖掘之后将优秀的运动员送到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之后接受国家训练中心的指导意见以及制定相应的培养方针。德国通过建立人才梯队建设来实施人才建设,将青少年足球人员分成11~12岁,13~17岁两个梯队,根据不同梯队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战术训练。
(二)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制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以及赛事的管理主要受制于地方体育局。我国从1992年开始推行足球后,就成立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足球训练体系。这种体系的确立使得国家和政府从此不用承担足球训练需要的费用,也不用受国家行政管理的制约,进而将我国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推给社会和市场。我国的足球事业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职业俱乐部为主体,以足球学校为主,各个俱乐部建立属于自己的足球人才梯队。从2000年之后,我国足球人才梯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个联赛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各个人才梯队之间人才的沟通力度、队员大赛经验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足球联赛制度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足球俱乐部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经费严重分布不均,这也是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在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各个足球俱乐部在培训的过程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成绩的提高上,但是人才建设的后备资金却没有跟上,因此导致俱乐部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利益,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各个俱乐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赛事成绩之间出现恶性循环,造成传统强队不强,后备人才捉襟见肘。
二、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的诱因分析
进行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足球人才。就我国目前足球人才的培养规模来看,在20015年,我国的足协注册人数仅仅5万人,然而在同时期的德国,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551.58万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机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培养机制中剥离出来,走向训练管理机制为主的培训机制。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在那一时期也处于真空时期,事实上,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机。这也使得我国的足球人才难以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足球事业的不够重视以及足球协会功能的降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不高、人才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一)足球人才培养的渠道单一化
我国目前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主要是以足球俱乐部为主。我国自从推行足球市场之后,将足球人员的培养工作交由给各个俱乐部来承担,但是事实上,由于我国大部分的足球俱乐部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同时,体校、学校等相关结构在对足球人才的培养上,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造成可供俱乐部选择的人才越来越少。由于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培养难以在较短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足球俱乐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一线队伍的建设上,忽视了青少年足球人员的训练。就我国近些年足球事业的发展来看,我国足球联赛的水平没有较大的起伏,究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俱乐部提供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業足球的水平。就国外发达国家青少年球队来看,德国青少年有70000支,其中,年龄在14 ~ 18 岁的青少年球队有369 支,运动人员为15900人;阿根廷14岁以下的足球运动运有2196支,每个甲级俱乐部就有15到30支团队。就我国当前的足球团队来看,我国每年参加比赛的青少年团队仅为50支。这明显一定的差异。
(二)联赛与青少年训练的相互脱离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足球联赛的低迷和青少年训练制度的不完善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由于青少年过多将重点放在训练工作上,导致青少年训练质量难以为继,足球人员的基础知识不牢,也就是常说的“阶梯效应”。导致各个层次人员严重不齐。在每年的联赛赛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这也和过分追求联赛成绩有关。由于青少年足球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联赛的要求,造成人才的严重断层。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青少年足球水平必须要实施不断的联赛训练,只有真正实施联赛的洗礼,才能有效夯实基础,提高我国足球人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足球人员塑立较大的发展空间,帮助足球人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建立较强的可塑性。
(三)忽视大众足球的发展
大众足球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基,国家足球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大众足球水平的高低。各级各类人群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缺乏浓厚的足球氛围直接导致我国足球发展缓慢。就我国当前的足球现状进行分析,我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足球观众,但是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足球人口。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足球主管部门对于足球的大众化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足球群体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对于足球项目逐渐被其他体育项目替代。欧洲国家,足球运动从城市普及到乡村,在平均 1000 人的村子里,除成年队以外,有 4 ~ 5个少年学生队,80%的少年会踢球。在我国,从公园、学校球场、公共场所等足球流行的情况来看,足球大众化的程度则较为低下,受国内足球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踢足球的热情较低,足球的氛围将是未来制约我国足球发展的最大颈瓶。通过在公共场合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加强足球宣传,提高足球的普及化程度,开拓足球市场。 (四)职业足球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足球赞助的不断减少说明足球为企业带来的商业价值不断降低,足球俱乐部的不断更名,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足球俱乐部发展重点放在对短期效益的获取上,然而足球的市场化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必要遵循市场的的发展规律,一味贪大求功,忽视基础,最终将得到市场的惩罚。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我国的职业足球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和行政干预因素,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难以实施实质性的权利,这在客观上减弱了职业足球的投入。
(五)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动性不足
就我国目前足球人才的培养来看,我国的足球人才主要来源于各个俱乐部建立的人才梯队。这些俱乐部往往是依据于企业实体,青少年足球人员则依附于各个俱乐部,因此各大俱乐部难以将自己的人才进行有效的输出,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较为常见。很多青少年在同一足球教练和俱乐部的训练下,方法和理念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各个俱乐部在人才的建设上和人才的培养上,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导致各个俱乐部之间人才的沟通性较差。一些天赋较高的足球人才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最后,俱乐部中往往由于赛事名次的限制,导致在关键期可能丧失个人的天赋。就我国现有的职业化联赛来看,我国的职业化联赛较少出现新生俱乐部夺冠的现象。我国目前青少年足球人员的发展空间被广泛压缩,各个层次的足球人员出现断层,可利用优秀的足球人员越来越少。
三、探索建立我国青少年训练制度的对策
(一)足球既要“举国”,又要“去行政化”
要想足球“举国”,那么足球事业就不应该仅仅止于行政。当青少年的足球训练进入到市场之后,后续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各个俱乐部在实施人才梯度培养以及资金投入上需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实施举国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各方面可以依靠的力量,同时又能够按照各地所需资源实施统筹分配。其中,去行政化就是实施人才市场流通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最有力的措施。通过设置一定的足球资金和实施足球运动员推荐制度带动整个足球市场人才的流动,进而为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多渠道发展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各级赛事规模
上述文章已经阐述了足球俱乐部的一些基本培训机构,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级别的足球协会以及业余足球部等,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从政策和法律上对足球事业的发展给予帮助。总之,拓宽足球人才培养,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能力是青少年训练的重中之重。足球俱乐部需要加大各个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之间人才供应渠道的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通过地方政府分资金扶持来拓宽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在保证足球训练体系后,积极推广各个规模的比赛,尤其是加强U13 和U11 级别的少年组赛事,为优秀人员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也会后续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奠定牢实的基础。
(三)发展学校足球,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根据国外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的经验说明,发展优秀的足球人才首先需要重视学校的足球发展。也就是说基于学校为基础,将足球设置为学校的体育基础课程,将足球列为学习的传统体育项目。通常还应该在各地设置足球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不同能力的人才进行足球知识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热爱足球的人参与到足球的训练中来。在此,实施足球人才的培训制度以及实施一定的奖励制度,增加学生的交流,提高足球培训人数,夯实专业人才的专业基础,通过实施多种模式的培训,培训出具有高品质的足球人才。最后,对现存的学校足球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足球人才观察制度和推举制度,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热情。
(四)与足球发达国家建立青少年训练项目对接
经过20世纪90年代健力宝人才的培养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制定适宜的人才输出制度,将一批优秀的足球人才运输到国外,依据国外的發达能力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运用国外的先进足球训练理念和技术,指导足球人才的训练。同时在我国优秀足球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加大省市一级足球人才的对接和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足球俱乐部和地方足球协会以及足球赞助等模式,建立输出基金,帮助一些有足球天赋的人接受最先进的训练,发挥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 一.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1173-1176.
[2]高山桂.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湖北体育科技,2005(2):161-162.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