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原则把握提问之方向
(一)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三)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
(五)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技巧犹如提问之润滑剂
(一)在情境中、动态中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在形式多样化中提问。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用精练、明确语言提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
(四)在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五)提问难度适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三、方法恰似提问之金钥匙
(一)导入性提问。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二)游戏中提问。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
(三)探究性提问。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
(四)巩固性提问。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五)延伸性提问。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华宁县宁州镇上村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一)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三)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
(五)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技巧犹如提问之润滑剂
(一)在情境中、动态中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在形式多样化中提问。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三)用精练、明确语言提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
(四)在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五)提问难度适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三、方法恰似提问之金钥匙
(一)导入性提问。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二)游戏中提问。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
(三)探究性提问。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
(四)巩固性提问。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五)延伸性提问。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华宁县宁州镇上村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