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的核心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生成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科书的选用以地市级为单位,教科书使用的自主权扩大了,给课程实施注入了活力。但在选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选用秩序和行为不规范,教科书选用没有充分吸收教师的意见,个别地区频繁更换教科书,一些非教育因素干预教科书选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选用中的腐败等现象,等等。而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教科书选用的标准不明确,不清楚。为此,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保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笔者认为,在教科书选用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先进性
选用的教科书要充分体现和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先进的课程观、教材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质量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实现培养目标。这是教科书选用必须坚持的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
二、把握科学性
教科书编写体系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选用教科书时,要明确教科书编写体系的改革方向,改变陈旧落后的教科书编写观,改变单一的线性知识选择思维方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教科书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特别是要把握教科书的螺旋式发展的编写体系,把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知识内在逻辑有机统一起来;把握教科书的基础性和阶段性,注意教科书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各阶段各学科教科书的纵向有效衔接、横向协调配合,选用容量适当、难易适度的教科书。
三、彰显时代性
选用的教科书要体现时代性特点和现代意识,反映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如 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并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四、增强适宜性
我国幅员广大,地区间差异较大,选用教科书时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符合本地区实际。我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教科书选用坚持适宜性,选用符合当地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科书,每一学科教科书版本一经选用,在学段周期内不得中途更换。
五、突出人文性
选用教科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突出践行环节,关注过程体验,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科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六、立足开放性
选用教科书时,要注意在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同时,避免内容偏多、偏深的问题,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學习和发展的需要。
七、关注趣味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选用教科书时,要关注语言准确规范、简明生动;小学阶段要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要创新课程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教科书对学生的吸引力。
八、体现透明性
教科书选用不仅是教育内部的事情,而且也与广大家长乃至全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教科书直接使用者的学生及其家长,都有权参与教科书的选用,对教科书的选用有充分的发言权。因此,在教科书选用时,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办法让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公众了解教科书选用的程序,明确教科书选用的基本原则,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做到教科书选用工作公开、透明、民主、科学。
总之,要建立和健全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的管理制度,规范教科书选用的程序,坚持教科书选用的基本原则,把最适宜的、最优质的教科书奉献给学生。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教学用书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李阳)
一、坚持先进性
选用的教科书要充分体现和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先进的课程观、教材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质量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实现培养目标。这是教科书选用必须坚持的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
二、把握科学性
教科书编写体系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选用教科书时,要明确教科书编写体系的改革方向,改变陈旧落后的教科书编写观,改变单一的线性知识选择思维方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教科书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特别是要把握教科书的螺旋式发展的编写体系,把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知识内在逻辑有机统一起来;把握教科书的基础性和阶段性,注意教科书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各阶段各学科教科书的纵向有效衔接、横向协调配合,选用容量适当、难易适度的教科书。
三、彰显时代性
选用的教科书要体现时代性特点和现代意识,反映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如 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并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四、增强适宜性
我国幅员广大,地区间差异较大,选用教科书时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符合本地区实际。我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教科书选用坚持适宜性,选用符合当地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科书,每一学科教科书版本一经选用,在学段周期内不得中途更换。
五、突出人文性
选用教科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突出践行环节,关注过程体验,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科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六、立足开放性
选用教科书时,要注意在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同时,避免内容偏多、偏深的问题,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學习和发展的需要。
七、关注趣味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选用教科书时,要关注语言准确规范、简明生动;小学阶段要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要创新课程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教科书对学生的吸引力。
八、体现透明性
教科书选用不仅是教育内部的事情,而且也与广大家长乃至全社会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教科书直接使用者的学生及其家长,都有权参与教科书的选用,对教科书的选用有充分的发言权。因此,在教科书选用时,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办法让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公众了解教科书选用的程序,明确教科书选用的基本原则,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做到教科书选用工作公开、透明、民主、科学。
总之,要建立和健全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的管理制度,规范教科书选用的程序,坚持教科书选用的基本原则,把最适宜的、最优质的教科书奉献给学生。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教学用书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