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的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却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多幼儿父母对幼儿物质生活、知识学习非常重视,却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然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不应该仅仅关心幼儿的衣食住行,更应该时刻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事业这几年才刚起步,所以,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据统计,目前各级学校(包括幼儿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胆怯、孤僻、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不善交际等。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大大增加,长辈的溺爱、骄纵更使得孩子在养成健康心理上阻力重重。
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幼儿身体有疾病的比例已经下降为1.3%,而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有障碍以及有心理疾病的幼儿占18%~30%;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获得健康的身心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来维护和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呢?
一、现状分析。发现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物因素、一些心理行为因素以及后来外部世界中的社会文化三个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成长。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不良行为普遍存在,而导致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学校、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抚养方式、家庭结构等)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
学校因素(早期经验、行为习惯等)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项因素相互之间也有联系。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独生子女,家庭角色、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父核心”形态转向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子核心”形态。
这种变化使得家庭的中心人变了,它使得独生子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但如果说家庭影响是造成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
1、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疼爱、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孩子智力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现如今,有些父母仍坚持“棒下出孝子”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
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本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全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在获得了不合理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导致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任性、自私、固执、娇气、懒惰等,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他们暴露出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家庭与幼儿不良行为内在联系的因素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急剧增多,家庭结构和角色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发生的很大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不容改变的情况下,在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更应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途径
(一)实施幼儿园“三部曲”
1、入园——教师获得幼儿亲近的信赖
为了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理念的心理教育队伍,促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采用了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通过订阅报刊杂志、观看相关讲座等途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广泛、深入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使教师切实认识到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发展。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走进幼儿家庭。一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逐步建立感情。教师可以给自己或者幼儿起个温馨、有互动的昵称,比如孩子们给我们取的婷婷老师、英子老师等,当然老师们也会亲切地叫他们的奶名或者我们给他们特有的昵称,同时我们在家访时也会和他们有身体的接触,如抱抱、一起玩玩属于他的玩具、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通过这些亲切、自然的语言和接触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以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对老师产生依赖,从而消除他的不良情绪,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和解决问题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其次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能更系统地获得健康心理的途径。可以通过课程、视频、书籍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幼儿获取合理和不合理的信息,引导幼儿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如在每周三上午组织观看教育短片,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同时教师还把一些健康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歌曲等,我们就利用儿歌来教会幼儿不和别人打闹要友好相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将日常生活与各门教育相结合、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前注意针对群体进行教育,通过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
3、家园联系——引导家长重视、思考
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因此对孩子的行为矫正也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所谓“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协助和支持。我园利用《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情况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实施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校信通》等沟通平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班级开展“我健康我快乐”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教育和咨询,让他们懂得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矫治这种孩子等,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某行为问题的最新资料和书籍,帮助孩子们的父母答疑等,而家园的共同协作配合,也会从根本上促使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增进合理行为
合理行为包括遇到挫折不哭闹、不迁怒于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对合理行为不足的幼儿我们会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如:我们班的陈文熙、白一淳小朋友平时上课很少举手发言。有一次,两人突然举手发言,老师马上就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展示的欲望,而之后课堂上也就经常看见他们高举的小手了。放大优点会使得孩子自信心倍增,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有所帮助。
2、消除不合理行为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增进幼儿的积极、合理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害怕上幼儿园、遇到挫折哭闹、发脾气、打人、抢玩具等,令家长和老师很不愉快。面对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会采取一些方式,从而慢慢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使之健康发展。如白一亭小朋友早上能主动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开心进班、张佳余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来想办法解决等,我们会马上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进行语言表扬和物资表扬,给其他幼儿做个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
1、优化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为幼儿营造一个美丽的舒适的生活家园,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开展“今天你过得好吗?”、“我最棒”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教会他们自我调整的方法,培养乐观的心态。
2、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成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下身心健康发展。
3、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及早发现异常发展的孩子及问题行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矫治,有意识地进行抗挫折教育、自信心培养等。针对幼儿带有的心理问题,根据幼儿实际及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增强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方面,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寻找合适的途径,让幼儿在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刘艳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事业这几年才刚起步,所以,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据统计,目前各级学校(包括幼儿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胆怯、孤僻、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不善交际等。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大大增加,长辈的溺爱、骄纵更使得孩子在养成健康心理上阻力重重。
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幼儿身体有疾病的比例已经下降为1.3%,而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有障碍以及有心理疾病的幼儿占18%~30%;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获得健康的身心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来维护和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呢?
一、现状分析。发现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物因素、一些心理行为因素以及后来外部世界中的社会文化三个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成长。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不良行为普遍存在,而导致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学校、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抚养方式、家庭结构等)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
学校因素(早期经验、行为习惯等)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项因素相互之间也有联系。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独生子女,家庭角色、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父核心”形态转向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子核心”形态。
这种变化使得家庭的中心人变了,它使得独生子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但如果说家庭影响是造成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
1、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疼爱、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孩子智力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现如今,有些父母仍坚持“棒下出孝子”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
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本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全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在获得了不合理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导致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任性、自私、固执、娇气、懒惰等,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他们暴露出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家庭与幼儿不良行为内在联系的因素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急剧增多,家庭结构和角色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发生的很大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不容改变的情况下,在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更应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途径
(一)实施幼儿园“三部曲”
1、入园——教师获得幼儿亲近的信赖
为了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理念的心理教育队伍,促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采用了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通过订阅报刊杂志、观看相关讲座等途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广泛、深入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使教师切实认识到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发展。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走进幼儿家庭。一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逐步建立感情。教师可以给自己或者幼儿起个温馨、有互动的昵称,比如孩子们给我们取的婷婷老师、英子老师等,当然老师们也会亲切地叫他们的奶名或者我们给他们特有的昵称,同时我们在家访时也会和他们有身体的接触,如抱抱、一起玩玩属于他的玩具、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通过这些亲切、自然的语言和接触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以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对老师产生依赖,从而消除他的不良情绪,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和解决问题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其次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能更系统地获得健康心理的途径。可以通过课程、视频、书籍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幼儿获取合理和不合理的信息,引导幼儿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如在每周三上午组织观看教育短片,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同时教师还把一些健康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歌曲等,我们就利用儿歌来教会幼儿不和别人打闹要友好相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将日常生活与各门教育相结合、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前注意针对群体进行教育,通过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
3、家园联系——引导家长重视、思考
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因此对孩子的行为矫正也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所谓“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协助和支持。我园利用《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情况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实施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校信通》等沟通平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班级开展“我健康我快乐”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教育和咨询,让他们懂得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矫治这种孩子等,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某行为问题的最新资料和书籍,帮助孩子们的父母答疑等,而家园的共同协作配合,也会从根本上促使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增进合理行为
合理行为包括遇到挫折不哭闹、不迁怒于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对合理行为不足的幼儿我们会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如:我们班的陈文熙、白一淳小朋友平时上课很少举手发言。有一次,两人突然举手发言,老师马上就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展示的欲望,而之后课堂上也就经常看见他们高举的小手了。放大优点会使得孩子自信心倍增,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有所帮助。
2、消除不合理行为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增进幼儿的积极、合理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害怕上幼儿园、遇到挫折哭闹、发脾气、打人、抢玩具等,令家长和老师很不愉快。面对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会采取一些方式,从而慢慢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使之健康发展。如白一亭小朋友早上能主动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开心进班、张佳余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来想办法解决等,我们会马上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进行语言表扬和物资表扬,给其他幼儿做个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
1、优化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为幼儿营造一个美丽的舒适的生活家园,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开展“今天你过得好吗?”、“我最棒”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教会他们自我调整的方法,培养乐观的心态。
2、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成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下身心健康发展。
3、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及早发现异常发展的孩子及问题行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矫治,有意识地进行抗挫折教育、自信心培养等。针对幼儿带有的心理问题,根据幼儿实际及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增强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方面,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寻找合适的途径,让幼儿在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