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新任务。为此,我们要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美好蓝图,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任务要求,着力在改革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强化政治担当,把握现实基础,创造新优势。
“走在前列”是江苏的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强调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提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为江苏决胜全面小康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顶层设计。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走在前列”比“率先”的要求更高了,这既是对江苏的信任与期待,也是对江苏的鼓励与鞭策。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真正做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具体来讲,目前主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也体现为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生态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整体。
二是科学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不仅要监测现代化进程、评价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成果,还要通过监测评价,引导和促进各地各部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来。要结合本地发展特色和阶段性特征,以国内外既有的评价体系为参考,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相衔接。
三是精心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驱动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引领力,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四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制度完善与创新驱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努力探索现代化建设特色路径。做好生态大文章,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变;实现文化大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大融合,激发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走在前列”江苏有现实基础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江苏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无论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还是江苏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江苏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高起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631.52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持续超过十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人均2万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实际使用外资、工业利润总额为全国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最多的国家级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72%,“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江苏创造”跃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外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二是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面完成;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三是区域协调性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阶段性目标;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加快建设,整体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是社会治理持续改善。“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在全国面上推广,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前列;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省市社会治理大數据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广泛运用;法治江苏建设深入推进,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呈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良好态势,群众安全感达到98.34%。
五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突破590万人,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育等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
但是,也要认识到江苏还有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资源环境约束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开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奋力“扬长补短”。2019年以来,江苏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高位统筹、上下联动、落实一批有含金量的赋能事项等,积累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走在前列”江苏要创造新优势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基本现代化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优势,确保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是创新开放再升级。“走在前列”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讲规模扩张,更要讲结构优化。我们要进一步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开放作为过去四十年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必须转型升级,由“对标总量扩张的创新与开放”转向“对标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创新与开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创新开放的升级版。
二是自主创新再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江苏来说,就是要加强科技自主创新,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传统产业创新计划,鼓励传统产业更高效、快速地吸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来影响市场;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开发关键产品;围绕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重点发展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强度、长寿命、智能化的基础零部件。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以“链长制”推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注重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广度、挖掘改革深度,加大改革系统性推进力度;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吸引集聚更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契机,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产业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沿长江经济带转移,构建国内价值链。同时,放眼全球加速集聚一批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的国内外企业投资项目,搭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对标国际公认标准,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围绕自贸区建设,推出一批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责任编辑:贾潇潇
“走在前列”是江苏的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强调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提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为江苏决胜全面小康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顶层设计。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走在前列”比“率先”的要求更高了,这既是对江苏的信任与期待,也是对江苏的鼓励与鞭策。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真正做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具体来讲,目前主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也体现为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生态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整体。
二是科学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不仅要监测现代化进程、评价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成果,还要通过监测评价,引导和促进各地各部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来。要结合本地发展特色和阶段性特征,以国内外既有的评价体系为参考,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相衔接。
三是精心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驱动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引领力,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四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制度完善与创新驱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努力探索现代化建设特色路径。做好生态大文章,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变;实现文化大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大融合,激发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走在前列”江苏有现实基础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江苏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无论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还是江苏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江苏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高起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631.52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持续超过十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人均2万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实际使用外资、工业利润总额为全国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最多的国家级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72%,“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江苏创造”跃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外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二是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面完成;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三是区域协调性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阶段性目标;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加快建设,整体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是社会治理持续改善。“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在全国面上推广,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前列;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省市社会治理大數据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广泛运用;法治江苏建设深入推进,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呈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良好态势,群众安全感达到98.34%。
五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突破590万人,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育等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
但是,也要认识到江苏还有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资源环境约束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开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奋力“扬长补短”。2019年以来,江苏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高位统筹、上下联动、落实一批有含金量的赋能事项等,积累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走在前列”江苏要创造新优势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基本现代化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优势,确保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是创新开放再升级。“走在前列”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讲规模扩张,更要讲结构优化。我们要进一步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开放作为过去四十年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必须转型升级,由“对标总量扩张的创新与开放”转向“对标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创新与开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创新开放的升级版。
二是自主创新再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江苏来说,就是要加强科技自主创新,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传统产业创新计划,鼓励传统产业更高效、快速地吸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来影响市场;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开发关键产品;围绕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重点发展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强度、长寿命、智能化的基础零部件。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以“链长制”推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注重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广度、挖掘改革深度,加大改革系统性推进力度;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吸引集聚更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契机,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产业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沿长江经济带转移,构建国内价值链。同时,放眼全球加速集聚一批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的国内外企业投资项目,搭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对标国际公认标准,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围绕自贸区建设,推出一批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