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加强实际应用教学等四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变“死记硬背”为轻松掌握,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76-01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呈现出满堂灌的模式,缺乏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课堂教学死板,效率低下。而新课标下的教学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要求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1]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要实现以上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重中之重。
1 解决思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同时又有短暂性,遇到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又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方案,把学生从繁多的基本概念、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中解脱出来,变“死记硬背”为轻松掌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谈谈自己的浅见。
1.1 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就可以在学用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兴趣。虽然化學的逻辑体系不如数学、物理那样严密,但化学也有数理学科所不及的优势,这就是它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尤其是贴近衣、食、住、行等。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变化的结果,如:在讲到醋酸时,我介绍了一些烹调的化学知识,醋是一种酸,在炒菜时放一点醋,可使鱼的肉嫩骨酥,因为醋酸能与鱼骨(成份为Ca3(PO4)2、CaCO3等)中的CaCO3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对钙的吸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自然会想到煮骨头汤也加少量醋,教师应给予肯定。又如在讲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时候,解释了“鬼火”的由来实际是稻草堆自燃引起的。这些生动有趣的日常化学变化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自然界已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生活经验:如铁在潮湿的地方易生锈,少量的水泼在红热的煤球上反而燃烧更旺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经验中提取合适的材料或引出化学原理,那么就更有助于学生去认识世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尤为必要和重要了。如在讲“常用的盐”这一节,我首先复习提问:课本上所讲的盐是一类怎样的物质?包括哪些?生活中炒菜用的盐又是指什么?学名是什么?曾有人误食工业用盐引起中毒,为什么?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1.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心理学规律,学生经过了新奇激动的初始阶段,很快会步入“失望的高原”。即大量抽象概念和化学用语的相继涌入,学生可能难以消化和吸收,使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快淡化,甚至有的学生对此产生畏难情绪,把化学称为“第二外语”。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稳定学生的兴趣将产生巨大的作用:(1)在讲述“过滤装置操作要点”时,为帮助学生记忆,我概括了六字:“一贴,两低,三靠”。将意思串起来就容易理解了: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倾倒液体时,混合液靠着玻璃棒引流倾倒,玻璃棒下端靠着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靠着烧杯内壁。学生理解了这六个字以后,对这个过滤操作要点就掌握好了;(2)对一些化合价的记忆,我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价氢银钾钠氯,二价氧镁钙钡锌,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碳二四……(3)对于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如讲到氢气还原CuO的操作注意事项时,我先向学生强调“开始时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完毕后,先熄火,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然后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该操作步骤,并概括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常处于兴奋状态,有效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内容,又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同时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随时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 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现实的强化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消失[2],“授人以渔”是强化这种需要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掌握知识的奥秘,变“学会”为“会学”,要善于揭示和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种学习思维模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的学习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示范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好有效的学习方法。
1.4 注意培养师生情感来培养学习兴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老师的教育。所以老师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即便是一些学生问到的简单问题,也要不急不燥、循循善诱,千万不能流露出不耐烦,否则学生下次就不敢来问了。要注意表扬、批评的艺术。对于差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对于优等生在答题不严谨时,在肯定他们解题方法的同时要指出不严谨之处。教师还要注意上课时的语言幽默、生动,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及教师的表率作用等来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爱化学教师,进而喜欢上化学这门课。
此外上好绪言课、重视化学史的教育、积极开展实验探究等都是培养化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索和遵循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就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6~9.
[2] 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4:266~268.
[3] 顾育龄,陈沪君.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226~228.
关键词: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76-01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呈现出满堂灌的模式,缺乏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课堂教学死板,效率低下。而新课标下的教学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要求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1]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要实现以上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重中之重。
1 解决思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同时又有短暂性,遇到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又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方案,把学生从繁多的基本概念、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中解脱出来,变“死记硬背”为轻松掌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谈谈自己的浅见。
1.1 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就可以在学用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兴趣。虽然化學的逻辑体系不如数学、物理那样严密,但化学也有数理学科所不及的优势,这就是它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尤其是贴近衣、食、住、行等。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变化的结果,如:在讲到醋酸时,我介绍了一些烹调的化学知识,醋是一种酸,在炒菜时放一点醋,可使鱼的肉嫩骨酥,因为醋酸能与鱼骨(成份为Ca3(PO4)2、CaCO3等)中的CaCO3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对钙的吸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自然会想到煮骨头汤也加少量醋,教师应给予肯定。又如在讲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时候,解释了“鬼火”的由来实际是稻草堆自燃引起的。这些生动有趣的日常化学变化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自然界已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生活经验:如铁在潮湿的地方易生锈,少量的水泼在红热的煤球上反而燃烧更旺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经验中提取合适的材料或引出化学原理,那么就更有助于学生去认识世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尤为必要和重要了。如在讲“常用的盐”这一节,我首先复习提问:课本上所讲的盐是一类怎样的物质?包括哪些?生活中炒菜用的盐又是指什么?学名是什么?曾有人误食工业用盐引起中毒,为什么?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1.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心理学规律,学生经过了新奇激动的初始阶段,很快会步入“失望的高原”。即大量抽象概念和化学用语的相继涌入,学生可能难以消化和吸收,使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快淡化,甚至有的学生对此产生畏难情绪,把化学称为“第二外语”。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稳定学生的兴趣将产生巨大的作用:(1)在讲述“过滤装置操作要点”时,为帮助学生记忆,我概括了六字:“一贴,两低,三靠”。将意思串起来就容易理解了: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倾倒液体时,混合液靠着玻璃棒引流倾倒,玻璃棒下端靠着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靠着烧杯内壁。学生理解了这六个字以后,对这个过滤操作要点就掌握好了;(2)对一些化合价的记忆,我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价氢银钾钠氯,二价氧镁钙钡锌,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碳二四……(3)对于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如讲到氢气还原CuO的操作注意事项时,我先向学生强调“开始时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完毕后,先熄火,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然后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该操作步骤,并概括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常处于兴奋状态,有效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内容,又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同时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随时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 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现实的强化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消失[2],“授人以渔”是强化这种需要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掌握知识的奥秘,变“学会”为“会学”,要善于揭示和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种学习思维模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的学习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示范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好有效的学习方法。
1.4 注意培养师生情感来培养学习兴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老师的教育。所以老师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即便是一些学生问到的简单问题,也要不急不燥、循循善诱,千万不能流露出不耐烦,否则学生下次就不敢来问了。要注意表扬、批评的艺术。对于差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对于优等生在答题不严谨时,在肯定他们解题方法的同时要指出不严谨之处。教师还要注意上课时的语言幽默、生动,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及教师的表率作用等来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爱化学教师,进而喜欢上化学这门课。
此外上好绪言课、重视化学史的教育、积极开展实验探究等都是培养化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索和遵循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就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6~9.
[2] 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4:266~268.
[3] 顾育龄,陈沪君.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