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简洁的教学流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落实少而精的教学目标,促使语文课堂高效实在。
关键词 语文;课堂;简单;实在;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76—02
2007年11月23日至2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观摩研讨活动。更有幸听到了钱梦龙、朱震国等几位语文教育专家的课,仿佛就是我们平日里所上的家常课,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辅助设施,也没有声色俱备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手拿课本,引领着同学们去实实在在地走进文本,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教会点东西给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课文所营造的氛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剥去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表,语文课堂的实质原来就是那样的简单、实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近一年来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有所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尝试和心得。
1 深入解读文本是走进简单语文课堂的前提
“没有教者的真诚与深刻,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是学习主体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缘文会友”的过程。在学生之前,教者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才会有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才会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才会有精彩的教学过程,才能借助文本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反之,则是缘木求鱼。所以熟读文本,沉浸到文本中去,是语文老师在备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于漪老师说过:“教课不容易,要沉到教材中去,不能浮在水面上打漂。”
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时,从老师深情的范读开始,引导孩子们走人文本,并深情演绎文本。然后抓住作者善用修辞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写景方法来深入分析文本,让孩子们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并教会他们一些写作方法。很多老师可能教学目标到这里就完成了,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并不只是停留在赞美春天这一浅层面上,文章更是对生命成长的一曲赞歌,所以作者笔下用词才带彩,才含情,才生机盎然,才给人以希望、激励和无穷的力量,这也才符合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而写作此文的真正意图。
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实施简单课堂的途径
2.1切实落实少而精教学目标是立足点。鲁迅曾引一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课堂上,一课能有一得也足矣。一堂课,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真正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和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去体味,去感悟,让学生弃除浮躁,完完全全地融入到读书中去,思考中去,不仅感悟到文中充满人情味儿的语言,更让自己真实的情感在笔下流淌。
教授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一课时。通过孩子们的交流,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分析课文中一渡三折的故事情节,以及这个过程中人物的表情级内心情感的相应变化,我们学会怎样将作文写得曲折点,学会在作文中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描写两线并行。
2.2简洁的教学流程是最有效方法。虞晔如老师在《要努力探寻成功教学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是否经常不放心,觉得这也没讲,那也没讲?一一没有必要;你喜欢面面俱到吗?敢于割舍吗?一一要敢于割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唯恐自己课堂上漏讲了什么,从而使得课堂上缺少亮点,缺少高潮,学生也学得很累。所以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要有自己对教材独到的理解,要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梳理裁剪,制定出一套既能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又简洁方便的教学流程来。
教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我们从课题人手,抓住“假如”二字,分析“假如”部分的内容,从而与那些身体健全却荒废生命不自知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孩子们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到了海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火一样的人生态度。
教授涂云的《我的哑巴父亲》时,我们紧扣住哑巴父亲对女儿的那一份让天也为之动容的父爱,抓住人物描写这条线来梳理文本,让同学们学会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感受父爱的深沉伟大。
3 恰当的教学手段是促使教学目标实现的桥梁
3.1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如演讲、竞赛、讲故事、表演、观看影片等各种形式,但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流于形式。
语文课堂其实是最感性的,它可以是悲伤哀婉的,可以是激情四溢的,可以是浑厚深远的,可以是轻松诙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运用适合于文本内容的课堂教学手段,力争最好的课堂效果。
上《爱莲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片,一边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更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上《伤仲永》一课时,在学生疏通了文言文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更多的老师可能会采用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为突破口,先让学生在直观上有一个感受,再回到文本中进行分析。我则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影片中的这一段,让他们根据听到的声音,想像出具体的画面来,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将他们所想的画面表述出来。此时孩子们的表述大多只会用一些概述性的词语,如恐慌,害怕这一类的词语,此后再带领同学们去寻找文中作者最着力描写的、和影片片段最吻合的场景——“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只喘粗气。”这里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具体的感受了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恐惧之外,也让学生学到了怎样将感觉刻画得细致入微,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欣赏、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活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3.2要高度重视“读”,在“读”中沉浸——体验——感悟——思辩,是跨进简单课堂的的最佳途径。有先哲曾说:“汉语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听那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真是一种享受,感受到汉语的美妙,甚至为自己是中国人 会说汉语而自豪。”语文课上没有读书活动,这绝对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
可我在刚进六年级时,对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回家能在完成功课之余能抽空读读书的寥寥无几!这无疑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我的课堂上,“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我要求同学们朗读时要投人情感,要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朗读时不但要注意表现音色、音质、音量外,还要掌握抑扬顿挫和“句读”的技巧,同时我还要观察他们在朗读时脸上的表情变化。其实这些都是一体的,真正投入的朗读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例如在教授《藏羚羊跪拜》一课时,有这么一段文字:“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一声掉在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带领孩子们赏析完这一段属于文章高潮部分的文字后,发现孩子们在情感上并没有产生多少共鸣,文中母藏羚羊那深沉的母爱对他们的触动好像并不如作者想表现的那么强烈!于是,我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将这段文字给孩子们重新演绎了一遍。当读至全文最高潮之处“它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一句时,我是眼含热泪,高声呐喊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那只母藏羚羊那时的绝望,也才能体现出母藏羚羊那份神圣的母爱。试想一下,当自己的孩子即将或正在遭遇不幸时,哪一个母亲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而这种痛的只有通过呐喊才能得以表达。孩子们也被老师传递出来的情感所震撼了,再读时许多孩子都是眼泛泪花,用心用情的。好文章不厌读,会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挖掘出新的内涵来。古诗不也有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4 教师素养是创造简单课堂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学链中总重要的核心要素,他起着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索养、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孙仁歌说:“把课堂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练一些。它更是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进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确实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课堂上所出现的种种状况。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着鲜活思想的朝气蓬勃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问题在孩子们的思想的火花相碰撞之中,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中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开始,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早日使自己“大腹便便”地走上讲台,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或是平淡从容,或是简单扎实,或是轻松高效。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如诗如画,亦或是激情四溢,无论形式怎样,但都是高效实在的,孩子们能真正感受到语文本色课堂的无限魅力,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愿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一起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语文,爱上我们,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 语文;课堂;简单;实在;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76—02
2007年11月23日至2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观摩研讨活动。更有幸听到了钱梦龙、朱震国等几位语文教育专家的课,仿佛就是我们平日里所上的家常课,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辅助设施,也没有声色俱备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手拿课本,引领着同学们去实实在在地走进文本,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教会点东西给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课文所营造的氛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剥去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表,语文课堂的实质原来就是那样的简单、实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近一年来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有所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尝试和心得。
1 深入解读文本是走进简单语文课堂的前提
“没有教者的真诚与深刻,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是学习主体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缘文会友”的过程。在学生之前,教者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才会有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才会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才会有精彩的教学过程,才能借助文本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反之,则是缘木求鱼。所以熟读文本,沉浸到文本中去,是语文老师在备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于漪老师说过:“教课不容易,要沉到教材中去,不能浮在水面上打漂。”
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时,从老师深情的范读开始,引导孩子们走人文本,并深情演绎文本。然后抓住作者善用修辞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写景方法来深入分析文本,让孩子们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并教会他们一些写作方法。很多老师可能教学目标到这里就完成了,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并不只是停留在赞美春天这一浅层面上,文章更是对生命成长的一曲赞歌,所以作者笔下用词才带彩,才含情,才生机盎然,才给人以希望、激励和无穷的力量,这也才符合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而写作此文的真正意图。
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实施简单课堂的途径
2.1切实落实少而精教学目标是立足点。鲁迅曾引一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课堂上,一课能有一得也足矣。一堂课,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真正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和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去体味,去感悟,让学生弃除浮躁,完完全全地融入到读书中去,思考中去,不仅感悟到文中充满人情味儿的语言,更让自己真实的情感在笔下流淌。
教授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一课时。通过孩子们的交流,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分析课文中一渡三折的故事情节,以及这个过程中人物的表情级内心情感的相应变化,我们学会怎样将作文写得曲折点,学会在作文中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描写两线并行。
2.2简洁的教学流程是最有效方法。虞晔如老师在《要努力探寻成功教学的策略》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是否经常不放心,觉得这也没讲,那也没讲?一一没有必要;你喜欢面面俱到吗?敢于割舍吗?一一要敢于割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唯恐自己课堂上漏讲了什么,从而使得课堂上缺少亮点,缺少高潮,学生也学得很累。所以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要有自己对教材独到的理解,要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梳理裁剪,制定出一套既能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又简洁方便的教学流程来。
教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我们从课题人手,抓住“假如”二字,分析“假如”部分的内容,从而与那些身体健全却荒废生命不自知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孩子们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到了海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火一样的人生态度。
教授涂云的《我的哑巴父亲》时,我们紧扣住哑巴父亲对女儿的那一份让天也为之动容的父爱,抓住人物描写这条线来梳理文本,让同学们学会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感受父爱的深沉伟大。
3 恰当的教学手段是促使教学目标实现的桥梁
3.1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如演讲、竞赛、讲故事、表演、观看影片等各种形式,但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流于形式。
语文课堂其实是最感性的,它可以是悲伤哀婉的,可以是激情四溢的,可以是浑厚深远的,可以是轻松诙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运用适合于文本内容的课堂教学手段,力争最好的课堂效果。
上《爱莲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片,一边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更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上《伤仲永》一课时,在学生疏通了文言文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更多的老师可能会采用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为突破口,先让学生在直观上有一个感受,再回到文本中进行分析。我则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影片中的这一段,让他们根据听到的声音,想像出具体的画面来,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将他们所想的画面表述出来。此时孩子们的表述大多只会用一些概述性的词语,如恐慌,害怕这一类的词语,此后再带领同学们去寻找文中作者最着力描写的、和影片片段最吻合的场景——“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只喘粗气。”这里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具体的感受了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恐惧之外,也让学生学到了怎样将感觉刻画得细致入微,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欣赏、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活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3.2要高度重视“读”,在“读”中沉浸——体验——感悟——思辩,是跨进简单课堂的的最佳途径。有先哲曾说:“汉语有三美:音美,形美,义美。听那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真是一种享受,感受到汉语的美妙,甚至为自己是中国人 会说汉语而自豪。”语文课上没有读书活动,这绝对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
可我在刚进六年级时,对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回家能在完成功课之余能抽空读读书的寥寥无几!这无疑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我的课堂上,“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我要求同学们朗读时要投人情感,要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朗读时不但要注意表现音色、音质、音量外,还要掌握抑扬顿挫和“句读”的技巧,同时我还要观察他们在朗读时脸上的表情变化。其实这些都是一体的,真正投入的朗读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例如在教授《藏羚羊跪拜》一课时,有这么一段文字:“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一声掉在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带领孩子们赏析完这一段属于文章高潮部分的文字后,发现孩子们在情感上并没有产生多少共鸣,文中母藏羚羊那深沉的母爱对他们的触动好像并不如作者想表现的那么强烈!于是,我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将这段文字给孩子们重新演绎了一遍。当读至全文最高潮之处“它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一句时,我是眼含热泪,高声呐喊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那只母藏羚羊那时的绝望,也才能体现出母藏羚羊那份神圣的母爱。试想一下,当自己的孩子即将或正在遭遇不幸时,哪一个母亲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而这种痛的只有通过呐喊才能得以表达。孩子们也被老师传递出来的情感所震撼了,再读时许多孩子都是眼泛泪花,用心用情的。好文章不厌读,会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挖掘出新的内涵来。古诗不也有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4 教师素养是创造简单课堂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学链中总重要的核心要素,他起着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索养、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孙仁歌说:“把课堂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练一些。它更是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进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确实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课堂上所出现的种种状况。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着鲜活思想的朝气蓬勃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问题在孩子们的思想的火花相碰撞之中,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中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开始,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早日使自己“大腹便便”地走上讲台,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或是平淡从容,或是简单扎实,或是轻松高效。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如诗如画,亦或是激情四溢,无论形式怎样,但都是高效实在的,孩子们能真正感受到语文本色课堂的无限魅力,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愿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一起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语文,爱上我们,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