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

来源 :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役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注]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主谳(yàn):审判定案。
  
  实战演习
  
  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利系者之多     利:获利
  B.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财产的)等差
  C. 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捆绑
  D.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问罪有无,必械手足     B.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
    不为者与不能者形,何以异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 而轻者、无罪者罹毒      D. 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孰能讥之乎            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某)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 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 ①②③B. ③⑤⑥C. ①③⑥D. ②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 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 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 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参考答案
  
  1. C(羁:停留。)
  2. D(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引进动作处所“到”/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C代词,“那”、“那些”/副词,表示反诘语气,“难道”)
  3. D(省略成分应该是“主谳者”。)
  4. A[④写胥吏在“上闻及移关诸部”的文件上不敢动任何手脚,⑤写“功令”(政府的法令)上的正常规定。这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①②③或单独刻画,或勾勒群像,或写其言,或写其行,均为胥吏贪赃枉法的具体内容]
  5. B(左右邻居与“不孝”的罪名无关,也受牵连作证而被戴上刑具关进牢监。这一细节,是作者对“少有连,必多方钩致”的黑暗现象的印证)
  
  参考译文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近年讼事,(刑部)十四司的郎史、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想尽方法捉来。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分别等差的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标本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县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又有个姓什么的以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
  刑部里(有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家里暗藏着伪造的印章,公文下发给各省,往往偷偷地更换它,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那些上奏给皇帝和送各部的公文,还不敢这样做。(政府的)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另外的共同参与作案而人数多的案犯,只主谋的一二人立即处决,其余的案犯经过秋天的大审,都减刑遣发到边远地方去服役。案文送上去,其中有立即处决的,刽子手就预先等候在牢房门外。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一点时间也不拖延。有某姓兄弟二人,因为犯了把持公仓的大罪,依照法律应该立即处决。罪案已经判决了,管文书的某人告诉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使你们活下去。”他们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词不用改动,只不过拿两个列在同案名单后面的单身汉而又没有亲戚的从犯替换你们的名字,等到案文加封上奏的时候偷偷地换一下罢了。”他的一个同事说:“这可以欺骗死去的犯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如果他发现错误再上奏章请示,我们就活不成了。”管文书的某人笑着说:“(他)重新上奏请示,我们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是主审官也要一个个罢官离开,他们不能拿这两个人的性命来换掉他们自己的官职,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就始终没有死的道理了。”他居然这样办了,同案名单中后面的两名从犯马上被处了死刑。主审官惊吓得口张舌翘,但到底不敢追究。我在监狱里,还见过某姓兄弟俩,牢房中的犯人都指着说:“这两个人就是用某人、某人换来他们的脑袋的。”(姜波)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生活中的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试题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及知识的迁移应用;题型设置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现将有关联系生活实际考查酸碱盐知识的考题分析汇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