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左)领取诺贝尔化学奖 在知识领域,没有什么奖项比诺贝尔奖更具有世界性的声望。 在一个人类逐渐失去共同的价值和意义的时代,诺贝尔奖遭遇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科学奖(医学或生物,物理和化学)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奖也企图为天下“大同”构建一个崇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知识流动、共享的基础,正如种族、群体流动的现实一样,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领域,没有什么奖项比诺贝尔奖更具有世界性的声望。
在一个人类逐渐失去共同的价值和意义的时代,诺贝尔奖遭遇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科学奖(医学或生物,物理和化学)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奖也企图为天下“大同”构建一个崇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知识流动、共享的基础,正如种族、群体流动的现实一样,受到了极大阻碍,而且一些学科的理论探索,似乎已经摸到了透明天花板。
人们愿意相信,诺贝尔奖关注卓越的人类头脑的思考,激励人类诚实、热情、坚守理想的品行;但是,诺贝尔奖正在不堪其负—最新消息称,201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有29篇论文图片有篡改痕迹。
对于2020年的诺贝尔奖来说,情况尤其“两难”。
一般而言,经济决定科技水平,科技水平体现为“诺贝尔科学奖”。某一国家、区域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变化,其实折射出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急剧下跌的全球经济下,现有的就业、财政和社会稳定的边界不断受到冲击,也许,这些经济格局的改变,终将体现在诺贝尔科学奖上。
今年的物理學奖,引发的争议最大。物理理论陷入了研究瓶颈,今年体现得尤为明显。对“黑洞存在”的“追封追授”,直追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的理论处于“无可封、无可授”的尴尬境地。
在诺贝尔奖遭受疫情和理论本身的挑战之外,我们也能从这个具有119年漫长历史的顶尖奖项里,寻找到一些辗转腾挪的进取途径。
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特别是博雅教育、访学交流、学术成果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度上的种种设计,都包含了“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努力。
经济学奖的颁奖范围,在经济学科的专业分类上,似有“迹象”可循。当然,这绝非是获奖者“投机取巧”,此种现象反而更加说明经济学奖“经世致用”的初衷和可操作性。今年的“拍卖问题”获奖,即是如此。
另外,诺贝尔奖的“替代品”已经此起彼伏地出现。这些和诺贝尔奖具有同等声望的其他奖项,不仅反映了人才数量的激增和诺贝尔奖的稀缺性,也反映出世界性大奖的增加反过来对顶尖人才的促进和鼓励。
诺贝尔奖的“冰火两重天”,是这个跌宕世界的折射。有时候,希望固然无法完美,但总好过没有希望。
其他文献
荣智慧主笔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那么一些科技殡葬公司希望大家早点动手准备起来。 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早就出手了,据Crunchbase统计,仅过去三年,就有超过26笔新型殡葬服務企业的融资。从2020年5月1日起,美国华盛顿州允许使用自然有机还原和碱性水解的方法处理人类遗体。此前,华盛顿州法律只认可土葬和火葬。 新型殡葬,带来的仅仅是殡葬形式的改变吗? 流行时间最长的土葬,棺木和陪葬品
3月10日,广州天河路,下班的市民步行至BRT站台 3月29日,河南省漯河市通报的一例本土新增案例引发关注。事情是这样的:确诊的病例是漯河人,他因为在平顶山与当地两位后来被测出核酸阳性(其中一位是“单阳性”)的医生接触,随后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才确诊。 这个案例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讨论,争议点分别在于:首先是那两名在核酸筛查中检测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生,其情况没有在平顶山郏县的官方途径及时公布;
中国帮助本土学术期刊崛起 英《自然》2019年12月19日 中国正在采取重大措施以提高本土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国际声誉;数百种中文图书出版商将获得政府资助,目的是提升本土出版物的质量,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出版物。 此前,政府已经提高了大约500本英文学术期刊的含金量和来自国际的投稿率,但还有部分期刊发表了大量质量低劣甚至是数据作假的研究性文章,而且期刊编辑们表示,来自国内外顶尖研究人员的投稿寥
4月20日,丹麦哥本哈根,理发店恢复营业 当新冠疫情在欧洲暴发之际,欧盟各成员国正就2021—2027年的欧盟预算展开角力。在没有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欧盟北部成员国和南欧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已经紧绷,一场让所有欧洲国家受虐的疫情,却彻底改变了欧盟内部关于财政分配的计划。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直言,疫后欧盟的经济状况将会是一次生死劫,欧盟的存在价值和欧洲团结的意义将会迎来大考。为了提振整个欧盟的
说中国人,离不开三国,说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搭档”更是绕不过去。 他们都是中国人眼中的英雄,诗人所谓的“千古风流人物”。英雄被持续评说着,形象很可能离本相已经越来越远。 他们又是中国人对政治人物进行道德评价的两极,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贤相的楷模;一个是老谋深算,几起几落,终成乱臣贼子的样本。 正好,最近以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剧《虎啸龙吟》也快播完了,为我们再次回味诸葛亮和司马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向珠峰峰顶挺进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推迟的全国“两会”终于召开了。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非常时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今年的政府工作部署主要也是围绕非常形势的有效应对而展开。不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众所周知,这个非常时期指的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
每一轮世界大变局,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契机。抓住契机的中国,总能实现国家发展的蜕变。2020年,又是一个必须抓住的契机。 近年来中国外部环境变动幅度之大,冷战结束以来未曾有过。2020年是大变局中的一个节点。冷战格局瓦解时,中国坚定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后冷战时代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2020年的外交,承载着相似的功能。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的抉择,不仅事关崛起的继续,还将影响国际格局。
8月18日,“猎鹰9”号火箭搭载58颗“星链”卫星、3颗“天空”对地观测卫星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 消停了两个月,“马家”的卫星又出发了。8月7日,埃隆·马斯克的公司SpaceX,完成了星链计划(starlink)第十次发射,57颗星链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截至目前,星链卫星已有595颗。 不论星链计划能否成功,SpaceX走到这一步,已经是航天史上的奇迹。 根据航天领域垂直
雷墨资深主笔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种政府“战疫”表现有差异。这种差异解读,较为流行的是以东西方政治为分界线。有人从中看到了西方政治的傲慢—以为自由民主制可以“包打天下”。我看到的是西方政治的惰性。 美国传染病学家理查德·克劳斯曾说,瘟疫的到来如死亡和税收一样不可避免。人类与瘟疫已斗争数千年,但历史地看,人类社会政治上的每一步进化,都在抵消致命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后
究竟是文化还是经济?当代民粹主义辩论的主体部分,均被这个问题困扰。 答案能决定许多问题。如果专制民粹主义植根于经济学,那么恰当的补救措施就是建设另一种形式的民粹主义—针对经济不公平的经济包容。但如果它植根于文化和价值观,那么可能的选择就会少很多。自由民主可能注定会被其自身的内部势力和矛盾吞没。 某些版本的文化论调可以被忽略。例如,美国许多评论人士都关注特朗普的种族主义呼吁。但某种形式的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