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日本大地震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自认为这是一种“运气”,与一个民族一起亲历了一场千年不遇的大灾难。当大地震袭击日本的时候,我就在东京,震后在那里又待了4天半,才按原定日程回国。这4天半在东京的经历与印象,事后令我不时地想起3个词儿,这便是“惊心动魄”、“淡定”和“有序”。
  惊心动魄,是就这场大地震的可怕感受而言。
  日本9级大地震,即使在距震源地300多公里外的东京,震动也非常强烈,完全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那天,我午休起床后正准备去厨房泡茶喝,突然感到房子在摇晃。我们客居的公寓,位于一座14层酒店建筑的12楼,从窗户望出去,发现对面建筑物上的金属避雷针或天线在摇晃。接着,摇晃越来越厉害,人都摇得有些发晕了。墙壁、天花板嘎嘎作响,与厨房洗碗机里的碗碟勺噼啪声响成一片,的确吓人。
  那一刻我暗想,这次可能在劫难逃了,趁着两次剧烈晃动的几秒间歇,迅速跑去厨房抓来一把装了水的壶,慌乱中不知躲在何处,而与妻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卫生间,想着那里狭窄,建筑物倒塌后或许能侥幸活命。然而,剧烈摇晃持续了五六分钟后,突然平静了下来。
  10多分钟后我打开房门,下楼直奔附近的一座小庙,想着那里地势较阔,也是贴“避难”场所之一。一路留意沿途建筑,发现连裂缝都难找到,广告牌、路灯也没有歪斜的。街道上依然干净得“一尘不染”。后来回到公寓,特意检查墙壁,发现也未有任何裂缝。只是在门外走廊墙壁的几条接缝的墙角处,发现有受压破损的情形。次日发现酒店门厅花篮后面的墙壁上缺了一两块人造大理石,可能是地震导致松动后被人工剥离的。损失仅此而已。
  后来听电视上说,在整个东京都,地震直接摧毁的房子只有一两座。甚至在距离震中最近的宫城县海滨一带,在海啸袭来之前,大部分房子也是站立的,并未倒塌。由此,可见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之高。
  淡定,是就日本公众面对大灾难的镇静而言。
  在小巷深处的一座佛教小庙呆了会儿,发现去那里避难的人几乎没有。只有几位中年男女,每人挎个“双肩包”,或拿手机上网,或在听随身听。谈起来才知他们从新宿来,顺道看看寺庙,并非刻意避难的。从他们的手机信息我才获知地震在宫城,震级7级以上!而后去地势较广的一座神社,发现那里几乎没人。我纳闷,人都到哪儿去了?
  待走出小胡同转到大街上后才发现,原来人都在大街上。地震导致地铁停运,成千上万的“上班族”在徒步赶回家。街上可谓人山人海,然而秩序之好出乎我的想像。汽车依然按照红绿灯信号排队通行,听不到一个喇叭声。两边人行道上潮水般行进的人群,也出奇地守秩序,出奇地安静,人人都在按红绿灯信号穿越马路,鲜有高声喧哗者。更令人出奇的是,潮水样的步行者经过后,街道依然出奇得干净,鲜有纸片等垃圾。
  走累了之后,我进了一家寿司店,发现那里几乎座无虚席。坐定后,服务员依然和平时一样热情。在我吃寿司、喝茶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余震,每次震动,柜台后面挂的几排木制小牌子便会左右摇晃。看到小牌子晃动,我还有点发虚,但看看周围的人,全然没有丝毫惊慌表情,渐渐地我也就不去留意了。
  回酒店路上顺道去了几家“便利店”和食品超市,发现人们都在静静地排队购物,货架上的面包、牛奶及“便当食品”等应急食品,几乎都拿在顾客手里了,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人手里也就拿那么两三件物品,看不到“扫货”的“贪婪客”,更看不到丝毫拥挤。每个人似乎都很镇静,付款柜台前等着付款的顾客,依然保持着“一米线”。
  有序,则是就震后受困于严重缺电的东京公共交通秩序而言。
  我是周二一早离开东京回国的。到了周一,事态实际上在恶化。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导致核电厂悉数关闭,东京陷入严重缺电中。一大早我乘地铁去研究所辞行,去程或许赶得巧,到站两分钟即坐上地铁,然而待中午回酒店时,地铁车次比平时少多了。次日一早回国时,才较深感受到东京公共交通受困于缺电的严重程度。即便如此,一路乘车转车,秩序和平日没有两样。车虽然少了些,但一旦走起来,也是一样的准时。
其他文献
记得有位朋友问我:“你觉得生活应该像什么?”我便指着桌子上的水杯回答到:“或许生活应该像一杯平淡的白开水。”  的确,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之极总归平淡。短暂的激情过后总是难免趋于平淡。然而我所谓的平淡既非平庸之平,更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深入的淡定,内心的祥和。这是古代哲人提倡的万物一体的境界,更是人生之路的终极领悟。  “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原本看来平淡之极的
期刊
每回参加婚礼都吃不饱,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起初倒也没在意这个现象,直到有一次吃完婚礼大餐离席后直接去了一个家常菜馆被朋友撞见。咦,你居然没吃饱?这句话刺激了我,使我觉得有义务反省一下,为什么我送了远多于一桌菜钱的礼金,最后却仍需一碗米饭来收尾。  经过仔细琢磨,我得出结论,婚礼吃不饱,并非味道不好菜品不丰富,而是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腾出双手来鼓掌。大厅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音响震天响,用宋丹丹的
期刊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又是佛陀的同父异母弟弟,常随佛陀左右,号称多闻第一。但佛陀在世时,他还没有真正悟道。所以,当佛陀入寂后大迦叶召集第一次佛典结集时,曾拒绝阿难参加。他对阿难说,来参加结集的比丘,都是悟了道的罗汉,你要想参加,除非你能从大门的锁孔中进到洞窑里来。大迦叶的话让阿难惭愧不已。回到住处后他就彻夜禅坐参究,到天亮时他想躺下休息一下,就在身体刚刚沾到床铺的时候,如火灼背,蓦然猛醒。于是
期刊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会远离你,正所谓凡事不要太过强求。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
期刊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有冤无处诉的人要找媒体曝光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都是央视的“焦点访谈”。如今,他们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建议:去发条微博吧!  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舆论监督利器,微博就这样悄悄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而作为其中的第一波“被试水者”,中石化、故宫、中国红十字会等央企和有关机构不幸撞上了“枪口”,成为被网民集体调侃挖苦嘲笑并层层剥光衣服的“弄潮儿”。  舆论监督新阵地  6月27日凌晨,戴着鸭舌帽
期刊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净与古老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明月照在当头  青色的蛇  弄着银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语  风吹过来  水手问起雨和星辰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涘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期刊
根据《环球》杂志联合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3月6日晚6时,在参与投票的24743名网民中,有62.33%的人表示明显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并正在为此而焦虑不安;同时,作为公司职员和企业员工的社会群体,被 36.02%的网友认为是最容易焦虑的群体。  学生担心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白领担心买房子、结婚、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等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担心拖欠工钱;工人担心下岗;离退休人员担心待遇不能
期刊
我常常想像,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36岁的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年轻的样子,因为,从我出生,她就是一个母亲了。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  她都训我些什么呢?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也没有上过几年学,说不
期刊
1996年11月5日,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学监们以259票对214票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赛义德的提议。赛义德建议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  这似乎是天方夜谭。哪有拒绝送上门来的捐款的道理,牛津究竟是富得流油还是疯了?牛津认为,教育是让学生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对赚钱有所准备。他们担心,工商教育会变成讲授如何在6个月内赚取50万美元,“有着古老传统的
期刊
“这是一个母女三人的故事——关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关于钢琴和小提琴,以及我们如何成功地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的舞台。”48岁的耶鲁法学院教授、美籍华裔移民蔡美儿在她的新书《虎妈战歌》介绍中写道。  这位华裔母亲和她的女儿们不仅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大厅,也登上了美国媒体的首页。《华尔街日报》对她的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则将她选为了封面人物。  如果只是这样一个优雅的故事,她或许不会成为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