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西语国家的来华游客人数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国菜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餐厅仅有英语翻译的菜单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国籍、语言、文化游客的需求,所以西班牙语的中式菜名翻译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中文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名称作为分析对象,对其翻译现状及翻译技巧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菜名;西班牙语;翻译技巧
一个国家的美食文化一定是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之一,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无疑也体现在我国丰富的美食文化中,所以为了更加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中国菜名的翻译。但由于中西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对于译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饮食风俗也有很大不同,食物的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自然相当丰富。因而,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将其翻译成西班牙语,更是我国文化层面上的转换,关系到中国饮食文化向西方的传播。但现在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还不太规范,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中西语之间的词汇空缺造成误译
一些中国食物的名称或制作方式在西方饮食文化和西班牙语中不存在完全对应的词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汇空缺。比如“豆腐”、“烧麦”等在西班牙语中根本找不到和他们能一一对应的词汇,所以会造成翻译者的误译。
2.对文化元素的不理解造成误译
有些中国菜名包含着我国语言特定的文化元素,在不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直接翻译,会引起误解和歧义。很多中国菜肴的命名本身就具有很多的艺术创作和文化背景,比如“蚂蚁上树”被译为“hormigas trepando un árbol”,这种按照字面意思,逐字进行的翻译,往往是因为译者不考虑文化因素而直接用机器翻译导致的。这种翻译不仅不利于读者对这道菜的食材、烹饪方式等信息的理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美食产生误解和歧义,更无益于我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再比如佛跳墙是我国福建的一道名菜,它的命名也是来源于历史典故。清朝同治年间,福州聚春园名厨郑春发做出这道菜后不知如何给他命名,有几位名士在聚春园饮宴,尝过这道菜后赞不绝口且即席赋诗,诗中有:“坛启芳香飘四座,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意思是,佛门高僧每天参禅打坐,本来不动荤腥,但是,闻到菜味太香太美,居然馋涎难耐,不住要开荤戒,跳墙过来,想饱餐一顿,故郑春发将这道菜命名为“佛跳墙”。这道菜在西班牙语中的翻译为“El salto de Buda sobrela pared”,这显然是根据中文名直译而来,这样的翻译没有任何注解,也会让外国人感到一头雾水。
2.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
Hurtado对翻译技巧进行了18种分类,分别是:顺应、增译、借译、仿译、补译、描述、创造性翻译、等效表达对译、概括化、语言扩展、语言压缩、直译、调适、具体化、减译、替代、置换以及变译。本文将根据这些翻译技巧对中国菜名的西语翻译进行分析。
2.1 直译法
直译指的是按照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字面翻译,这种翻译技巧在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中运用的比较频繁。比如:“蔬虾包”中的三个元素“蔬菜”“虾”“包子”都有对应的西班牙语词汇:“verduras”“camarones”“empanada”,且这三个词组合起来的直译足够让译文受众了解这道点心,所以就可以直译为“empanadadecamaronesyverduras”。但是直译法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中国菜品使用直译法会使外国人感到不知所云,比如把“八宝饭”中的“八宝”直译为“ocho(八)tesoros(宝)”显然是一种不能被读者理解的翻译,所以我们可以增加注解或者采用其它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2.2 借译法
借译指的是把源语中的词汇直接应用到目的语中。由于汉语和西班牙语的书写系统完全不一样,所以西班牙语从汉语中的借译词一般是通过音译来实现的。比如中国菜名中的“馄饨”采用借译法,将其翻译为“wonton”,再如“烧卖”译为“shaomai”或“shuimai”等。
2.3描述法
中国菜里一道名菜“东坡肉”,它的西语翻译为“Carne al estilo del poeta SuDongpo”,它的翻译采用了翻译技巧中的描述法而不是直译法,这种含有发源地或创始人的菜名翻译也可以采用注释的形式,解释这道菜的材料、烹饪方法等,这样能让外国朋友在了解这道菜历史的同时也了解这道菜的内容。
2.4创造性翻译法
“干锅”在西班牙语中翻译为“familia feliz”,这样的翻译既不是音译,也不是直译,而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法。由于干锅中食材丰富,有大量的肉类、海鲜和蔬菜,所以译者将其翻译为familia(家庭)、feliz(幸福的),即是全家福的意思,不仅体现出这道菜的食材丰富这一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但是我们在翻译中应该注意标注上这道菜品的食材,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道菜的含义。
2.5顺应法
中国早餐中常常出现的油条,在西班牙语中为“churro chino”,这是由于在西班牙有一种和油条形状、味道都十分相似的食物“churro”,所以我们在翻译时采用了顺应法。西班牙的游客可能對中国的油条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却熟知“churro”,所以用类似的词汇去进行解释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3.结论
从这些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中可以看出,当目标语言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对等的翻译时,译者必须采用一些翻译技巧使其更贴近原语言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好的翻译必须做到“信”、“达”、“雅”三大原则。“信”指译文在意义上要忠于原文,不可违背原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并且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翻译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中国菜名是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所以其西班牙语翻译既要受到语言的限制,又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但是随着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工作者思维的深化,以及接受者因素的强化,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出现。
参考文献:
[1]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82-89.
[2]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 [J].中国科技翻译,1999,(1)
[3]穆连涛.从文化角度谈中菜英译[D ].苏州大学,2005
关键词:中国菜名;西班牙语;翻译技巧
一个国家的美食文化一定是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之一,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无疑也体现在我国丰富的美食文化中,所以为了更加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中国菜名的翻译。但由于中西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对于译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饮食风俗也有很大不同,食物的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自然相当丰富。因而,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将其翻译成西班牙语,更是我国文化层面上的转换,关系到中国饮食文化向西方的传播。但现在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还不太规范,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中西语之间的词汇空缺造成误译
一些中国食物的名称或制作方式在西方饮食文化和西班牙语中不存在完全对应的词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汇空缺。比如“豆腐”、“烧麦”等在西班牙语中根本找不到和他们能一一对应的词汇,所以会造成翻译者的误译。
2.对文化元素的不理解造成误译
有些中国菜名包含着我国语言特定的文化元素,在不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直接翻译,会引起误解和歧义。很多中国菜肴的命名本身就具有很多的艺术创作和文化背景,比如“蚂蚁上树”被译为“hormigas trepando un árbol”,这种按照字面意思,逐字进行的翻译,往往是因为译者不考虑文化因素而直接用机器翻译导致的。这种翻译不仅不利于读者对这道菜的食材、烹饪方式等信息的理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美食产生误解和歧义,更无益于我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再比如佛跳墙是我国福建的一道名菜,它的命名也是来源于历史典故。清朝同治年间,福州聚春园名厨郑春发做出这道菜后不知如何给他命名,有几位名士在聚春园饮宴,尝过这道菜后赞不绝口且即席赋诗,诗中有:“坛启芳香飘四座,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意思是,佛门高僧每天参禅打坐,本来不动荤腥,但是,闻到菜味太香太美,居然馋涎难耐,不住要开荤戒,跳墙过来,想饱餐一顿,故郑春发将这道菜命名为“佛跳墙”。这道菜在西班牙语中的翻译为“El salto de Buda sobrela pared”,这显然是根据中文名直译而来,这样的翻译没有任何注解,也会让外国人感到一头雾水。
2.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
Hurtado对翻译技巧进行了18种分类,分别是:顺应、增译、借译、仿译、补译、描述、创造性翻译、等效表达对译、概括化、语言扩展、语言压缩、直译、调适、具体化、减译、替代、置换以及变译。本文将根据这些翻译技巧对中国菜名的西语翻译进行分析。
2.1 直译法
直译指的是按照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字面翻译,这种翻译技巧在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中运用的比较频繁。比如:“蔬虾包”中的三个元素“蔬菜”“虾”“包子”都有对应的西班牙语词汇:“verduras”“camarones”“empanada”,且这三个词组合起来的直译足够让译文受众了解这道点心,所以就可以直译为“empanadadecamaronesyverduras”。但是直译法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中国菜品使用直译法会使外国人感到不知所云,比如把“八宝饭”中的“八宝”直译为“ocho(八)tesoros(宝)”显然是一种不能被读者理解的翻译,所以我们可以增加注解或者采用其它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2.2 借译法
借译指的是把源语中的词汇直接应用到目的语中。由于汉语和西班牙语的书写系统完全不一样,所以西班牙语从汉语中的借译词一般是通过音译来实现的。比如中国菜名中的“馄饨”采用借译法,将其翻译为“wonton”,再如“烧卖”译为“shaomai”或“shuimai”等。
2.3描述法
中国菜里一道名菜“东坡肉”,它的西语翻译为“Carne al estilo del poeta SuDongpo”,它的翻译采用了翻译技巧中的描述法而不是直译法,这种含有发源地或创始人的菜名翻译也可以采用注释的形式,解释这道菜的材料、烹饪方法等,这样能让外国朋友在了解这道菜历史的同时也了解这道菜的内容。
2.4创造性翻译法
“干锅”在西班牙语中翻译为“familia feliz”,这样的翻译既不是音译,也不是直译,而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法。由于干锅中食材丰富,有大量的肉类、海鲜和蔬菜,所以译者将其翻译为familia(家庭)、feliz(幸福的),即是全家福的意思,不仅体现出这道菜的食材丰富这一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但是我们在翻译中应该注意标注上这道菜品的食材,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道菜的含义。
2.5顺应法
中国早餐中常常出现的油条,在西班牙语中为“churro chino”,这是由于在西班牙有一种和油条形状、味道都十分相似的食物“churro”,所以我们在翻译时采用了顺应法。西班牙的游客可能對中国的油条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却熟知“churro”,所以用类似的词汇去进行解释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3.结论
从这些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中可以看出,当目标语言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对等的翻译时,译者必须采用一些翻译技巧使其更贴近原语言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好的翻译必须做到“信”、“达”、“雅”三大原则。“信”指译文在意义上要忠于原文,不可违背原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并且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翻译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中国菜名是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所以其西班牙语翻译既要受到语言的限制,又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但是随着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工作者思维的深化,以及接受者因素的强化,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中国菜名的西班牙语翻译出现。
参考文献:
[1]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82-89.
[2]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 [J].中国科技翻译,1999,(1)
[3]穆连涛.从文化角度谈中菜英译[D ].苏州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