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课堂“讲”与“学”的黄金比例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考虑怎样实现“讲”与“学”的“黄金分割”,以此来增值我们教学的生命、学养和智慧。酌量这个“度”,不仅需要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教师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讲授;学习;黄金比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教师不能只一味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课堂生态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即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以更好地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学习的目的。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种极端的现象——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教师“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很多老师变得谈“讲“色变了。在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将主体性推得过高的今天,教师势必不敢说话、不敢“告诉”。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在一节课里就开头和结束时说了几句话,余下全由学生按教案“完成”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甚至学生被考倒束手无策时,教师还在一边当旁观者!
  学习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综合体系。在这四个要素中,目前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强调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提倡学生自主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但从那些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上课的案例中,我们不难观察到,整个教学活动在强调学生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即彰显了上述四个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的同时,其他的三个要素就被完全忽略了。仿佛有了学生“表现”的教学,即便是用竹篮也能打水,水中也能捞月。但是这种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是否真正在为学生着想?难道“讲”与“学”是一对“死对头”吗?
  在许多公开课的课堂上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装模作样地在同学之间走来走去,学生左顾右盼地等待老师叫停——这里的教师,仅仅从时间上、形式上认同,却并没有从思想和认识上体现出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对于没有讨论价值的简单问题,却让学生讨论探究,其实问题的答案早在书上一目了然——学生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必要好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地保持沉默。这既不利于勤思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又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本应通过热火朝天的讨论推波助澜,但常常是在学生欲罢不能、或者还没理清解决问题的头绪之际,老师就“排出一枚权威的令箭”说出答案,草草收兵,使讨论嘎然而止。这样的讨论,学生本有话要说,却为了行走教案而不能尽兴,最后只落得兴味索然。
  因此,我们每天具体的课堂,仅注意学生是否参与是不够的,应全方位地考虑参与的效果和质量,并为实现这效果与质量,即便是对于一些细小的环节也应当作出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如:资料怎么运用、分组是否科学、任务要求是否明确、合作是否必要、时间是否充分、对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否有助……
  如果教师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我、自主、自由之后,卻忽略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的职责,而变成了一个任孩子自由发展的旁观者、局外人,这其实是走向了与“传道、授业、解惑”完全相背的另一个极端——放手不管,放任自流。我们的孩子在翅膀尚未长全的情况下,就被抛向广阔的天空,开始了所谓的自由翱翔,在没有阻力的平地上,进行所谓的无拘无束的驰骋,这是多么可悲,更是多么可怕。今天的教师热衷于阅读对各种新理念的解读,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跟着“风”跑得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却不能静心潜读原汁原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探索,实现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这就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新课堂吗?
  德莫克立特说过:“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所以,没有必要凡事都和学生商量,有时候,教师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讲”。尤其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必要的讲,有时候就是“炎夏一杯凉”。矫枉过正、矫正过枉都不合适。教师该讲的时候就要讲,用精当的讲演和恰当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正如在学生的讨论狭隘地局限在“泛化”的层面时,教师的主导性就应该体现出来,及时地进行点拨、引导。此时,教师如果再坚持强调让学生自己“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恐怕难以达成所愿了!
  教师要勇敢地拒绝各种“看起来很美”的形式上的机巧,多多考虑怎样实现“讲”与“学”的“黄金分割”,以此来增值我们教学的生命、学养和智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自己,课堂才能呈现动态生成的勃勃生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总处于鲜活的上升状态。
  或许“讲”与“学”的黄金分割永远无法达到0.618那样精妙与准确,也许课堂教学这幅图画永远存在美丽的缺憾。但我们不应当忽视与忘记的是,当我们无从权衡这“讲”与“不讲”的重心倾向时,丈量的标准,不是强势苛责的行政指令,不是花俏取巧的时髦名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看我们的学生究竟在怎样的比重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也许,是孩子的眼睛,也只有孩子的眼睛能分辨出最美丽也最准确的黄金分割。如果说孩子是上天无价的恩赐,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教师就应当成为让这恩赐得以发光、花朵得以绽放的天使。
  我想,所谓的“讲”与“不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问题。“黄金分割”,应该是对学生教育如何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学生走进语文课堂,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已经初步形成的轮廓走进来的。要着力分析学生已有的心灵,关键是了解真实的学生,而不仅仅是理论或理想。可见,酌量这个“度”,不仅需要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教师的能力。
  作者简介:
  夏安东: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教师,南漳县教师基本功“大比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南漳县优秀教师,自2009年以来,在《神州》等国家级、省级核心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与管理论文50多篇,其中5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他采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情感激发策略,主动接近学生,疏通感谢情传递渠道,用积极情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其他文献
在美术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评价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制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信任带给学生,这是学生热爱评价的前提。  为使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我在上课时为他们创设一个空间、创设一种氛围,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波提切利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把作者的生平经历稍加提示,随后我
为了适应高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12年我国在深圳市建立了中国资本市场学院,用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前人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对建立中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学则思疑.疑点往往是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关键之处抓住这些疑难问题,深入思考,就会领悟文章的内涵.只有对问题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期刊
民间金融活动是游离于现行法律之外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有着千年的历史,也是我国民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民间金融的特殊性,民间金融风险
当我为本文拟定题目时,对“立”与“破”两字思考良久,衡水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短时间内运动式的教育热闹,她的存在和发展根深蒂固,与社会的大环境有着密切关联。衡水模式的打破,核心要义在于解除应试教育,功利教育背后的价值导向,即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么样的人。  衡水模式需要“破”吗?她做错了吗?错在哪?为什么会错?错了如何纠偏改正?依我看来,衡水模式的盛行犹如帆船在海上航行,经验丰富的水
摘 要: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而议论文又是高中最常见的写作文体。议论文它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如何把握好三大要素对议论文的写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有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  关键词: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决定着材料的选择和论证的方法。议论文的第二要素是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论据必须有足够的
摘 要:初中是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的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语文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是一个初中生基本具备的能力,是一个初中生在语文全面发展上的一个基础能力,也是初中生提高语文专业能力的必要因素。当今教育在多方面忽视了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方面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成
摘 要: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怎么才能上好理论型信息技术课。围绕①课前明确学习任务;②创设情境:分别从生活实践、故事或事例、多媒体课件、游戏,导入新知识;③归纳总结,强化记忆;④教师重视自我评价这四个教学环节,并结合一些教学实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型;新知识  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理论型信息技术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怎样才能把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上得生动,让学
摘 要: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几十分钟十分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关键词: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
楷书赵壹《非草书》条幅(局部) 苗康浩(河北):此作以欧阳询行楷笔意节录赵壹《非草书》,形式上将十个竖式小品上下左右拼为一件条幅作品,显得整饬大方,清秀雅致.从细节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