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努力探索提高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解决之道,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业界内对项目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背景,针对某个单元设计具体出PBL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英语成绩均有较明显提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英语
一.引言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行为发生的频率和质量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指标。
近年来,项目式学习在教育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它被认为是被动学习和机械背诵之外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把传统教育比作古典音乐,那么项目学习就是爵士乐。在项目学习的课堂里,老师给出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解决。学生不需要背诵知识点然后使之在记忆中存留,老师会为学生提供他们在探索各种概念以及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允许、甚至是被期待去犯错的。由此,他们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并且得以培养一些现场技能。当然,要想实现这一切需要完善的计划、足够的灵活度和一个可以开展团队协作的环境。基于此,本研究以PBL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为辅,设计大学英语1课程“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学习活动,并通过实践研究方法探究PBL教学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据中国知网收录数据统计,国内以“项目教学法”为关键词的相关论文发表于2000年,2000-2010年鲜为学者关注,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开始PBL教学法聚焦于信息技术,电子科学,经管等专业或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探索PBL教学法在语言类教学特别是外语实践类教学中的运用,该教学法涉及领域广泛,全学段覆盖。在高职教育阶段,PBL教学模式也逐渐集中地被运用于英语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整体呈稳步攀升的趋势;2015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到达顶峰,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刘彩霞、白玉婷等为代表,以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构建为基础,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讨论项目教学法在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外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始于1979年,在经历了萌芽、影响力扩大、内涵探讨、模式构建几个阶段之后,至今将近40年的历史。从其发展轨迹来看,项目教学法虽然早早地进入了国外学者与研究者的视野,但在语言学科的全面推进程度依然相当有限,理论基础还不够充分,且对该领域持续实践性研究的动力不足。
三.PBL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大学英语1课程第八单元“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为例进行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选在智慧教室环境中进行,采用与传统语言教学截然不同的PBL教学模式的。在教学设计之初,笔者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学情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探究智慧教室环境下项目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需求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初入高职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社会性交往需求强烈,但对于人际沟通所用的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只具有基本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软件开发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OFFICE软件制作PPT文件的能力;学生之间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相处,相互熟悉,具有小组合作的经验。
2.教学内容分析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大学英语1课程第八单元内容,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模块,计划课时总共为8学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边同学的手势或表情,进行文字记录并归纳整理;教师提供近年来研究者对肢体语言的内涵体系分类图进行比对;学生4人一组网上搜索具有代表性不同国家文化使用肢体语言不同方式肢体语言的例子并尝试用英语进行小组展示,丰富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感性认识。有了较全面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负载信息的占比,突出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在一个PBL项目里,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批判性思维和研究(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分工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分享(Sharing)和使用技术手段(Technology Integration)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基于这些因素,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将教学法、评价手段与技术工具融合于课堂教学中。经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验证,发现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在智慧教室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学习,采用同伴互评的形式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该单元课程分主题导入、项目开展阶段、总结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四.PBL教学模式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研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初步验证PBL教学法的应用对高职生大学英语课程专本衔接方面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8级两个平行班级3 2专本分段培养的68名学生,由课题组以外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信息化素养较高的英语教师分别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教学,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学习效果,研究自变量是不同的教学法。本次研究随机指定两个平行班当中的一个作为实验组,采用智慧教室环境下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PBL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在普通教室中采用传统教授法实施教学,具体实验模式及研究過程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2所知,教师以异质分组的形式将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对学生进行前测,测量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接着进行为期8学时的教学干预,再用问卷进行后测,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态度和认知衔接程度。
(四)测量工具
在“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教学开始前和教学结束后,研究团队成员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和后测,测试内容一半由《布鲁姆认知水平量表》改编,另一半为单元练习题。
(五)研究假设
1.基于PBL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2.基于PBL的大学英语教学法比传统的话语篇章分析法更有效;
五.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一)教学前后测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和学习兴趣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两个班的学习兴趣、态度进行前后测,实验组前后分别回收了34份、32份有效问卷,控制组前后分别回收了33份、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4.11%、97.05%和91.17%。利用SPSS软件对两个组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依据表2的数据可知,教学前后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实验后两个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均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后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稍高于控制组。此情况与教学实验只有8学时时长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二)实验组学生单元练习题成绩高于控制组
教师使用单元练习题对两个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前后测,回收测试卷后,对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高于控制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由此可知,经过不同教学法的教学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成绩均有较大提高,且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更大,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的成绩。
(三)学生作品展示分析
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产出了丰硕的成果,可以科学合理地解释研究问题,现着重从学生的作品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任务过程单可以发现,实验组班级每个小组都能做到任务过程单填写简洁、明了,能反映出集体协作的痕迹,有的小组通过绘制任务流程图进行分工;个别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不畅,教师需及时提供学习支架以协助其完成任务。
六.总结与讨论
笔者除了尝试运用PBL项目教学法教授“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外,也结合教材其他单元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授课,其实践结果均不如第8单元理想,究其原因如下:第一,所采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受制于教学内容;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性决定了对学习者进行多元维度语言接触是语言教学课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育东.外语教学中项目学习教学法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33-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之大学英语课程衔接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A201611,主持人:曾艳)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曾艳,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英语
一.引言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行为发生的频率和质量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指标。
近年来,项目式学习在教育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它被认为是被动学习和机械背诵之外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把传统教育比作古典音乐,那么项目学习就是爵士乐。在项目学习的课堂里,老师给出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解决。学生不需要背诵知识点然后使之在记忆中存留,老师会为学生提供他们在探索各种概念以及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允许、甚至是被期待去犯错的。由此,他们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并且得以培养一些现场技能。当然,要想实现这一切需要完善的计划、足够的灵活度和一个可以开展团队协作的环境。基于此,本研究以PBL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为辅,设计大学英语1课程“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学习活动,并通过实践研究方法探究PBL教学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据中国知网收录数据统计,国内以“项目教学法”为关键词的相关论文发表于2000年,2000-2010年鲜为学者关注,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一开始PBL教学法聚焦于信息技术,电子科学,经管等专业或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探索PBL教学法在语言类教学特别是外语实践类教学中的运用,该教学法涉及领域广泛,全学段覆盖。在高职教育阶段,PBL教学模式也逐渐集中地被运用于英语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整体呈稳步攀升的趋势;2015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到达顶峰,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刘彩霞、白玉婷等为代表,以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构建为基础,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讨论项目教学法在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外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始于1979年,在经历了萌芽、影响力扩大、内涵探讨、模式构建几个阶段之后,至今将近40年的历史。从其发展轨迹来看,项目教学法虽然早早地进入了国外学者与研究者的视野,但在语言学科的全面推进程度依然相当有限,理论基础还不够充分,且对该领域持续实践性研究的动力不足。
三.PBL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大学英语1课程第八单元“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为例进行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选在智慧教室环境中进行,采用与传统语言教学截然不同的PBL教学模式的。在教学设计之初,笔者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学情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探究智慧教室环境下项目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需求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初入高职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社会性交往需求强烈,但对于人际沟通所用的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只具有基本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软件开发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OFFICE软件制作PPT文件的能力;学生之间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相处,相互熟悉,具有小组合作的经验。
2.教学内容分析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大学英语1课程第八单元内容,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模块,计划课时总共为8学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边同学的手势或表情,进行文字记录并归纳整理;教师提供近年来研究者对肢体语言的内涵体系分类图进行比对;学生4人一组网上搜索具有代表性不同国家文化使用肢体语言不同方式肢体语言的例子并尝试用英语进行小组展示,丰富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感性认识。有了较全面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负载信息的占比,突出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在一个PBL项目里,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批判性思维和研究(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分工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分享(Sharing)和使用技术手段(Technology Integration)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基于这些因素,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将教学法、评价手段与技术工具融合于课堂教学中。经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验证,发现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在智慧教室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学习,采用同伴互评的形式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该单元课程分主题导入、项目开展阶段、总结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四.PBL教学模式应用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研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初步验证PBL教学法的应用对高职生大学英语课程专本衔接方面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8级两个平行班级3 2专本分段培养的68名学生,由课题组以外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信息化素养较高的英语教师分别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教学,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学习效果,研究自变量是不同的教学法。本次研究随机指定两个平行班当中的一个作为实验组,采用智慧教室环境下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PBL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在普通教室中采用传统教授法实施教学,具体实验模式及研究過程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2所知,教师以异质分组的形式将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对学生进行前测,测量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接着进行为期8学时的教学干预,再用问卷进行后测,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态度和认知衔接程度。
(四)测量工具
在“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教学开始前和教学结束后,研究团队成员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和后测,测试内容一半由《布鲁姆认知水平量表》改编,另一半为单元练习题。
(五)研究假设
1.基于PBL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2.基于PBL的大学英语教学法比传统的话语篇章分析法更有效;
五.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一)教学前后测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和学习兴趣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两个班的学习兴趣、态度进行前后测,实验组前后分别回收了34份、32份有效问卷,控制组前后分别回收了33份、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4.11%、97.05%和91.17%。利用SPSS软件对两个组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依据表2的数据可知,教学前后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实验后两个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均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后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稍高于控制组。此情况与教学实验只有8学时时长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二)实验组学生单元练习题成绩高于控制组
教师使用单元练习题对两个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前后测,回收测试卷后,对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高于控制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值。由此可知,经过不同教学法的教学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成绩均有较大提高,且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更大,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的成绩。
(三)学生作品展示分析
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产出了丰硕的成果,可以科学合理地解释研究问题,现着重从学生的作品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任务过程单可以发现,实验组班级每个小组都能做到任务过程单填写简洁、明了,能反映出集体协作的痕迹,有的小组通过绘制任务流程图进行分工;个别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不畅,教师需及时提供学习支架以协助其完成任务。
六.总结与讨论
笔者除了尝试运用PBL项目教学法教授“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外,也结合教材其他单元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授课,其实践结果均不如第8单元理想,究其原因如下:第一,所采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受制于教学内容;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性决定了对学习者进行多元维度语言接触是语言教学课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育东.外语教学中项目学习教学法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33-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高职与本科“3 2”分段培养之大学英语课程衔接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A201611,主持人:曾艳)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曾艳,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