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风险与应对

来源 :劳动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的重要技术路径.具体就电源侧而言,根据国家能源局7月16日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已达5.6亿kW,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24.8%.预计到203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其所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人们逐渐摒弃传统能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开始接入电力系统.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00万千瓦以上,因此,电化学储能产业前景广阔.
储能产业安全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rn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和重点研究课题,“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设新型储能是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对促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意义重大.目前,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的碳中和目标将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