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老舍“怀旧式”的小说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市民群体往往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一方面是对古老文明所孕育的含蓄、精致的美的欣赏与陶醉,另一方面是对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无法避免的毁灭和式微而产生的感伤和悲哀。笔者主要以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为切入点,分析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交战中,老舍所流露出的沉痛而复杂的感情。
【关键词】:老舍;国粹;《断魂枪》
国粹,指的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主要着眼于“粹”字的本来意义上,纯一、不杂,将“国粹”界定为适合现代中国需要、不分中外的一切有益的文化。黄节说:“发现于国体, 输入于国界, 蕴藏于国民之原质,具一种独立之思想者, 国粹也;有优美而无粗确,有壮旺而无稚弱, 有开通而无锢蔽, 为人群进化之脑髓者,国粹也。”①可知國粹是有利于民族进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精华。这就决定了保存国粹,不是对某种一成不变的传统事物的僵化固守,而是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缜密的取舍过程。作为一位身肩历史使命的现代中国文化人,在老舍的创作歷程中,一方面他深感国家民族的老弱积贫,理智上想要走向现代,渴望着民族的新生,但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又为他所深爱的北京文化的式微而沉痛不堪,对传统文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的没落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伤和眷恋。
一、作为生命个体的历史失落感
《断魂枪》是老舍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根据舒乙在《我的父亲老舍》一书中的回忆,可知老舍早年和拳师们有过密切的交往,且自身有着长达15年的练拳生涯,这对于老舍创作《断魂枪》不无助益,小说中对孙老者的拳术、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描写的活灵活现,读来仿佛耳边都能听见刀棍在空中嗖嗖地响。作者以一种苍凉而质朴的艺术笔调,真切的写出了在西方外来文化的颠覆性轰炸下旧风气的衰微,精巧的构思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沉痛的情绪,既贯穿着对传统国术没落的叹惋和不甘心,亦流露出与昨天告别的无奈和留恋,充满了一种个体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感和历史悲凉感,以及柔弱的生命个体在冷酷无情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被挤压的痛楚,同样隐含着作者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从表面看,作品写了在沧桑世变中一代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而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哀悼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生活方式的消失,由此传达了对传统生存状态出路的迷惘感。
小说开头写道:“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②首先“镖局”作为一种民间组织,以保护行商贩运之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为主要职责,对习武者而言,武术成为其谋生的一种手段。寥寥数字,不仅说明了沙子龙已然失业的事实,而且说明了沙子龙和镖局人身上的武艺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作用,“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③令人悠然神往的江湖传奇已永远的成为过去,时代的变迁无情的斩断了沙子龙的镖师生涯,也重新安排了人物的命运。被现代西方的火枪快炮惊醒后的沙子龙,为适应时代的生存法则而开起了客栈,“现代”式的生活取代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失落的江湖梦只好压抑于心底,在夜静人稀的寂静中,独自温习五虎断魂枪,回想着当年野店荒林的威风粗犷。
镖局改成客栈,武林镖师做了客栈老板,沙子龙职业的变化引发了个人身份及内心精神面貌的变化。显而易见,从“神枪沙子龙”到客栈老板的身份转换,无疑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感。在把五虎断魂枪的六十四枪一口气刺下的举动中,包含着他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表明他仍然深爱着已被狂风巨浪卷走的文化精华。他拒绝向孙老者传授枪法,一颗任性孤绝的心灵打算把那条枪和那套枪法一齐带入棺材,斩钉截铁的“不传”二字中,既有无可奈何的落寞感,更是在时代变迁中对武术生命尊严的坚守和自爱,同时他的“不传”也成了一种因时代变迁而无法施展绝技的人们所特有的心理状态的同义词。
二、文明碰撞中支离破碎的传统文化
《断魂枪》或许还有另一层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奉为正统,它所推崇的“仁、义、礼”的哲学深刻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儒家主张的重义轻利、克己正身,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美德,是以塑造胸怀坦荡、稳健含蓄的“谦谦君子”为终极理想。少林《短打十诫》中亦强调习武者要忠诚、仁爱、信义、谦让和宽厚,因而传统的侠客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环。我们知道,沙子龙是行走江湖的武林镖师,他同样恪守惩恶扬善、重诺轻死,义不求利的江湖信条,这是儒家传统对中国武术伦理的影响。
然而小说中的沙子龙,由武林镖师,摇身一变为招呼客人的客栈老板,职业性质要求他必须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伺候好客人,才能获得维持生计的报酬。小说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是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以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思考传统文化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下的生存状态及尴尬境遇。“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④。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过程中,一方面,断魂枪这种传统国术被洋枪快炮取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另一方面,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春秋大梦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快炮无情击垮,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而“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形象的写出了国人的愚昧麻木,与“门外站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的侵略者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断魂枪》创作的时代背景。神枪沙子龙无法生活在过去的辉煌岁月中,却又不得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这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进攻下走向边缘化的真实写照,其间也渗透了作者落寞忧伤的复杂情绪。
三、结语
自1911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了一场也许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变革,中国的古老文明就像一条大河,不遂己愿的与世界文化的海洋有了邂逅。而在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震颤和混乱。原先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都会在混乱中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从而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异彩纷呈。如果将老舍小说中国粹文化的没落比之于当前现实,不免会发现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浮躁的国民对民族古老文化的茫然无知和无心遗弃,对孕育于都市文明浪潮中的新生事物的盲目追捧,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困窘状态等等。在此情形下,盲目崇外者有之、无所适从者有之、厌弃民族传统者更有之。那么,重塑国人魂灵,重建积极健朗的民族性格,就需要我们冷静的直面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困惑不已的新生事物,理智的评估新世纪价值取向中的某些“异类”。
注释:
①黄节:《国粹保存主义》,《壬寅政艺通报》,政学篇卷五,第181页。
②老舍:《断魂枪》,傅光明主编,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③④同注②,第128页。
[参考文献]
①老舍:《断魂枪》,傅光明主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②傅晓燕:《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③韩经太等著:《老舍与京味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④舒乙:《我的父亲老舍》,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
⑤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⑥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关键词】:老舍;国粹;《断魂枪》
国粹,指的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主要着眼于“粹”字的本来意义上,纯一、不杂,将“国粹”界定为适合现代中国需要、不分中外的一切有益的文化。黄节说:“发现于国体, 输入于国界, 蕴藏于国民之原质,具一种独立之思想者, 国粹也;有优美而无粗确,有壮旺而无稚弱, 有开通而无锢蔽, 为人群进化之脑髓者,国粹也。”①可知國粹是有利于民族进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精华。这就决定了保存国粹,不是对某种一成不变的传统事物的僵化固守,而是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缜密的取舍过程。作为一位身肩历史使命的现代中国文化人,在老舍的创作歷程中,一方面他深感国家民族的老弱积贫,理智上想要走向现代,渴望着民族的新生,但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又为他所深爱的北京文化的式微而沉痛不堪,对传统文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的没落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伤和眷恋。
一、作为生命个体的历史失落感
《断魂枪》是老舍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根据舒乙在《我的父亲老舍》一书中的回忆,可知老舍早年和拳师们有过密切的交往,且自身有着长达15年的练拳生涯,这对于老舍创作《断魂枪》不无助益,小说中对孙老者的拳术、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描写的活灵活现,读来仿佛耳边都能听见刀棍在空中嗖嗖地响。作者以一种苍凉而质朴的艺术笔调,真切的写出了在西方外来文化的颠覆性轰炸下旧风气的衰微,精巧的构思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沉痛的情绪,既贯穿着对传统国术没落的叹惋和不甘心,亦流露出与昨天告别的无奈和留恋,充满了一种个体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感和历史悲凉感,以及柔弱的生命个体在冷酷无情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被挤压的痛楚,同样隐含着作者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从表面看,作品写了在沧桑世变中一代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而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哀悼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生活方式的消失,由此传达了对传统生存状态出路的迷惘感。
小说开头写道:“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②首先“镖局”作为一种民间组织,以保护行商贩运之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为主要职责,对习武者而言,武术成为其谋生的一种手段。寥寥数字,不仅说明了沙子龙已然失业的事实,而且说明了沙子龙和镖局人身上的武艺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作用,“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③令人悠然神往的江湖传奇已永远的成为过去,时代的变迁无情的斩断了沙子龙的镖师生涯,也重新安排了人物的命运。被现代西方的火枪快炮惊醒后的沙子龙,为适应时代的生存法则而开起了客栈,“现代”式的生活取代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失落的江湖梦只好压抑于心底,在夜静人稀的寂静中,独自温习五虎断魂枪,回想着当年野店荒林的威风粗犷。
镖局改成客栈,武林镖师做了客栈老板,沙子龙职业的变化引发了个人身份及内心精神面貌的变化。显而易见,从“神枪沙子龙”到客栈老板的身份转换,无疑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感。在把五虎断魂枪的六十四枪一口气刺下的举动中,包含着他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表明他仍然深爱着已被狂风巨浪卷走的文化精华。他拒绝向孙老者传授枪法,一颗任性孤绝的心灵打算把那条枪和那套枪法一齐带入棺材,斩钉截铁的“不传”二字中,既有无可奈何的落寞感,更是在时代变迁中对武术生命尊严的坚守和自爱,同时他的“不传”也成了一种因时代变迁而无法施展绝技的人们所特有的心理状态的同义词。
二、文明碰撞中支离破碎的传统文化
《断魂枪》或许还有另一层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奉为正统,它所推崇的“仁、义、礼”的哲学深刻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儒家主张的重义轻利、克己正身,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美德,是以塑造胸怀坦荡、稳健含蓄的“谦谦君子”为终极理想。少林《短打十诫》中亦强调习武者要忠诚、仁爱、信义、谦让和宽厚,因而传统的侠客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环。我们知道,沙子龙是行走江湖的武林镖师,他同样恪守惩恶扬善、重诺轻死,义不求利的江湖信条,这是儒家传统对中国武术伦理的影响。
然而小说中的沙子龙,由武林镖师,摇身一变为招呼客人的客栈老板,职业性质要求他必须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伺候好客人,才能获得维持生计的报酬。小说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是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以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思考传统文化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下的生存状态及尴尬境遇。“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④。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过程中,一方面,断魂枪这种传统国术被洋枪快炮取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另一方面,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春秋大梦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快炮无情击垮,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而“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形象的写出了国人的愚昧麻木,与“门外站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的侵略者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断魂枪》创作的时代背景。神枪沙子龙无法生活在过去的辉煌岁月中,却又不得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这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进攻下走向边缘化的真实写照,其间也渗透了作者落寞忧伤的复杂情绪。
三、结语
自1911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了一场也许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变革,中国的古老文明就像一条大河,不遂己愿的与世界文化的海洋有了邂逅。而在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震颤和混乱。原先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都会在混乱中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从而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异彩纷呈。如果将老舍小说中国粹文化的没落比之于当前现实,不免会发现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浮躁的国民对民族古老文化的茫然无知和无心遗弃,对孕育于都市文明浪潮中的新生事物的盲目追捧,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困窘状态等等。在此情形下,盲目崇外者有之、无所适从者有之、厌弃民族传统者更有之。那么,重塑国人魂灵,重建积极健朗的民族性格,就需要我们冷静的直面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困惑不已的新生事物,理智的评估新世纪价值取向中的某些“异类”。
注释:
①黄节:《国粹保存主义》,《壬寅政艺通报》,政学篇卷五,第181页。
②老舍:《断魂枪》,傅光明主编,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③④同注②,第128页。
[参考文献]
①老舍:《断魂枪》,傅光明主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②傅晓燕:《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③韩经太等著:《老舍与京味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④舒乙:《我的父亲老舍》,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
⑤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⑥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