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出版业提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作为传统的图书出版社来说,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是壮大产业实力,合理整合、利用、挖掘、放大自身的优势资源,增强行业竞争力有效和必要的经营策略。
音像电子出版的现状
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是时代的需要。从硬件上看,截至2007年底,我国PC的拥有量已达7299万台,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电视机的保有量超过4亿台,为世界第一,据此可以推断出音像制品播放设备的数量也极其惊人。软件方面,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建立音像出版单位340家,年出版音像制品超过3万种,年发行量约7亿盒(片),销售额达30亿元。通过以上销售业绩,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必然要求我们出版系统提供大量有益的精神食粮,消费与生产的互动关系将在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得到生动体现。
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成为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从单一纸介质媒体向光磁电介质媒体跨越的基础和实力,如中少社引进《丁丁历险记》,外商是拿着图书、电视片、游戏等一整套产品来谈的。一些影视录一体化,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多媒体集团开始出现在新闻出版界,如新华社系统,除拥有多家报刊外,还有音像中心、新华网等。
我国的出版管理部门极为关注并大力倡导图书出版社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从2003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音像电子出版社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图书出版社的基础上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传统的图书出版社借助良好的出版资源,实现传统图书出版社的跨媒体展。
音像电子出版面临的问题
由于音像电子媒体与纸介质之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运作、发行体系,所以图书出版社办音像电子出版社成功的还不多,这也是整个音像电子出版行业在逐步规范和成熟中面临的挑战。
制约音像电子出版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经济状况。音像电子出版的投入成本较大,更容易受到运营机制、人员、行业条件的影响,而且单一产品不能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产品又会遇到创新难题、技术瓶颈的限制。市场上,各出版社自己开发的出版物只有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物一枝独秀——教育类出版单位占了2/5,出版品种占2/3,在利益的驱使下,内容和形式日趋单一。
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混乱化和竞争无序化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盗版的猖獗对出版业依然是最致命的影响。其次,一些有实力的民营音像电子产品开发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们在产品规划、运营层面的研究投入优势明显,而且用户也往往掌握在它们手中。如何在民营制作公司和出版单位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是出版单位在痛惜市场一步步丢失的同时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第三,国有出版单位人事及用人制度的落后,导致人才资源损失严重。许多出版社培养起来的业务骨干,在长期的用工制度和身份问题困扰下,纷纷辞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
音像电子出版发展的思路
选准切入点,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就出版介质而言的音像电子出版在图书出版社中早已存在,如书配盘的图书,这在计算机类、外语类和教辅类图书的出版中尤为突出。利用已经成熟的教辅图书成熟的发行渠道和品牌影响,搞活和推广音像电子出版物,能够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
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化战略。现阶段可以依托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音像电子出版产业的原创能力,积极培育和开发独具特色的音像电子核心产品和知名品牌参与竞争。
实行横向联合,加快发展步伐。与有实力的民营制作企业组合成出版、复制和发行一体化的较大规模的音像电子出版公司,而不只是单纯地挂版出版,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出版及制作成本,这样既有了更多的节目源又能有效地打击盗版。
广泛吸纳人才,适应未来发展。音像电子产品制作较图书出版过程要复杂得多,它内容更广泛,编辑工作量大,技术涉及面广,不仅需要案头工作,还要借助音像电子编录制作设备,需要各种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解决选题策划和市场策划的问题后,当务之急是进行体制调整,广纳人才,建立起与音像电子出版市场相适应的编辑制作队伍,以适应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图书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可行的方法会有很多,概而言之,就是要善于运用多年来传统图书出版积累的资源优势和成功经验来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只要我们顺应其发展趋势和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方针和对策,传统图书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将会取得引人注目的业绩。
音像电子出版的现状
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是时代的需要。从硬件上看,截至2007年底,我国PC的拥有量已达7299万台,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电视机的保有量超过4亿台,为世界第一,据此可以推断出音像制品播放设备的数量也极其惊人。软件方面,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建立音像出版单位340家,年出版音像制品超过3万种,年发行量约7亿盒(片),销售额达30亿元。通过以上销售业绩,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必然要求我们出版系统提供大量有益的精神食粮,消费与生产的互动关系将在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得到生动体现。
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成为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从单一纸介质媒体向光磁电介质媒体跨越的基础和实力,如中少社引进《丁丁历险记》,外商是拿着图书、电视片、游戏等一整套产品来谈的。一些影视录一体化,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多媒体集团开始出现在新闻出版界,如新华社系统,除拥有多家报刊外,还有音像中心、新华网等。
我国的出版管理部门极为关注并大力倡导图书出版社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从2003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音像电子出版社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图书出版社的基础上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传统的图书出版社借助良好的出版资源,实现传统图书出版社的跨媒体展。
音像电子出版面临的问题
由于音像电子媒体与纸介质之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运作、发行体系,所以图书出版社办音像电子出版社成功的还不多,这也是整个音像电子出版行业在逐步规范和成熟中面临的挑战。
制约音像电子出版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经济状况。音像电子出版的投入成本较大,更容易受到运营机制、人员、行业条件的影响,而且单一产品不能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产品又会遇到创新难题、技术瓶颈的限制。市场上,各出版社自己开发的出版物只有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物一枝独秀——教育类出版单位占了2/5,出版品种占2/3,在利益的驱使下,内容和形式日趋单一。
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混乱化和竞争无序化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盗版的猖獗对出版业依然是最致命的影响。其次,一些有实力的民营音像电子产品开发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们在产品规划、运营层面的研究投入优势明显,而且用户也往往掌握在它们手中。如何在民营制作公司和出版单位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是出版单位在痛惜市场一步步丢失的同时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第三,国有出版单位人事及用人制度的落后,导致人才资源损失严重。许多出版社培养起来的业务骨干,在长期的用工制度和身份问题困扰下,纷纷辞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
音像电子出版发展的思路
选准切入点,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就出版介质而言的音像电子出版在图书出版社中早已存在,如书配盘的图书,这在计算机类、外语类和教辅类图书的出版中尤为突出。利用已经成熟的教辅图书成熟的发行渠道和品牌影响,搞活和推广音像电子出版物,能够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
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化战略。现阶段可以依托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音像电子出版产业的原创能力,积极培育和开发独具特色的音像电子核心产品和知名品牌参与竞争。
实行横向联合,加快发展步伐。与有实力的民营制作企业组合成出版、复制和发行一体化的较大规模的音像电子出版公司,而不只是单纯地挂版出版,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出版及制作成本,这样既有了更多的节目源又能有效地打击盗版。
广泛吸纳人才,适应未来发展。音像电子产品制作较图书出版过程要复杂得多,它内容更广泛,编辑工作量大,技术涉及面广,不仅需要案头工作,还要借助音像电子编录制作设备,需要各种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解决选题策划和市场策划的问题后,当务之急是进行体制调整,广纳人才,建立起与音像电子出版市场相适应的编辑制作队伍,以适应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图书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可行的方法会有很多,概而言之,就是要善于运用多年来传统图书出版积累的资源优势和成功经验来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只要我们顺应其发展趋势和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方针和对策,传统图书出版社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务将会取得引人注目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