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古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古文阅读水平,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诵读,但诵读却偏偏是我们在追求“课堂效率”“满堂灌”中比较容易轻视的!诵读也是一种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感古文的讲授是最为费力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学起来感到费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学习古文的心里入手。
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英语难学,其实古文像是汉语里的英语,更加难学,究其原因,还是一个语言环境的问题,其实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比如,很多学生认为英语短文难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累积的词汇较少,语感不强,加之语法淡化,自然难理解。同样,古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的累积大量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变换、古今通假、固定句式、特殊用法才能快速读懂。所以说,语言是不同的,但语言的学习又是相通的。
教学是教者与学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学好古文,需要二者共同的努力才行。
对于教者来说,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对古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教者首要的任务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强的学生在阅读中总能最快读完文章,通晓其大意,即使有些暂时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猜”得出来,语感不强的学生往往首尾难顾,举步维艰,几句话下来便觉信心大挫,以致于放弃阅读。所以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古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培养语感首要的是注重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孔夫子翻书尚韦编三绝,但我们却时常淡化它,认为它“费时间”,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一遍就了事了,不给学生留够充分的诵读时间,不能让学生仔细的品味仔细的琢磨,一味的讲解,学生无法进入作者的意境、无法感受其中的韵味,最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古文的自主性,趣味性,古文教学自然收效甚微。
对于语言的教学,教师不但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使学生在脑中形成并加深词句的印象,先入为主的形成用语习惯,而且还要注重诵读的速度、韵律,反复引导、让学生乐于诵读。古人学习总是摇头晃脑,反复诵读,我们也不妨学学古人,这并不显得老土。
古文本身距离我们较为遥远,我们对古代的文化习俗,礼仪称谓都比较陌生,使古文学习经常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费些心思,多发掘文中的故事性,趣味性,多了解背景知识,人物轶事,适时活跃课堂气氛。不能只注重词句的翻译,那样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昏昏沉沉的听,也要让学生讲一讲,调动他们的思考,因势利导,使古文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彼此促进的,决不能让课堂出现单纯被动的一方。没有互动与共鸣,古文教学将是失败的。
古文学习还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古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耐心,要及时复习,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要反复提点。驾驭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去运用它,光说不练也不行,也应试着让学生练习写点文言小文。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古文的主动性。
古文教学中还应做到一个“勤”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长期的勤奋积累,学好古文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词汇、句式、古代文化习俗,切忌取巧。课堂上应做到眼、耳、手三到,有疑则问,有问必答。
综上所述,古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灵魂,知识与语法是其躯体,趣味性是阳光雨露。 学好古文必须从这几点抓起,循序渐进,最终能让学生轻松愉悦的鉴赏完一篇古文,饶有趣味的写一些小古文,古文教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作者单位:725500陕西省平利县平利中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感古文的讲授是最为费力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学起来感到费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学习古文的心里入手。
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英语难学,其实古文像是汉语里的英语,更加难学,究其原因,还是一个语言环境的问题,其实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比如,很多学生认为英语短文难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累积的词汇较少,语感不强,加之语法淡化,自然难理解。同样,古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的累积大量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变换、古今通假、固定句式、特殊用法才能快速读懂。所以说,语言是不同的,但语言的学习又是相通的。
教学是教者与学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学好古文,需要二者共同的努力才行。
对于教者来说,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对古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教者首要的任务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强的学生在阅读中总能最快读完文章,通晓其大意,即使有些暂时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猜”得出来,语感不强的学生往往首尾难顾,举步维艰,几句话下来便觉信心大挫,以致于放弃阅读。所以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古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培养语感首要的是注重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孔夫子翻书尚韦编三绝,但我们却时常淡化它,认为它“费时间”,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一遍就了事了,不给学生留够充分的诵读时间,不能让学生仔细的品味仔细的琢磨,一味的讲解,学生无法进入作者的意境、无法感受其中的韵味,最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古文的自主性,趣味性,古文教学自然收效甚微。
对于语言的教学,教师不但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使学生在脑中形成并加深词句的印象,先入为主的形成用语习惯,而且还要注重诵读的速度、韵律,反复引导、让学生乐于诵读。古人学习总是摇头晃脑,反复诵读,我们也不妨学学古人,这并不显得老土。
古文本身距离我们较为遥远,我们对古代的文化习俗,礼仪称谓都比较陌生,使古文学习经常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费些心思,多发掘文中的故事性,趣味性,多了解背景知识,人物轶事,适时活跃课堂气氛。不能只注重词句的翻译,那样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昏昏沉沉的听,也要让学生讲一讲,调动他们的思考,因势利导,使古文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彼此促进的,决不能让课堂出现单纯被动的一方。没有互动与共鸣,古文教学将是失败的。
古文学习还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古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耐心,要及时复习,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要反复提点。驾驭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去运用它,光说不练也不行,也应试着让学生练习写点文言小文。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古文的主动性。
古文教学中还应做到一个“勤”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长期的勤奋积累,学好古文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词汇、句式、古代文化习俗,切忌取巧。课堂上应做到眼、耳、手三到,有疑则问,有问必答。
综上所述,古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灵魂,知识与语法是其躯体,趣味性是阳光雨露。 学好古文必须从这几点抓起,循序渐进,最终能让学生轻松愉悦的鉴赏完一篇古文,饶有趣味的写一些小古文,古文教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作者单位:725500陕西省平利县平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