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对于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小时候我喜欢画各种昆虫、植物和水果,喜欢观察大自然中各种美丽的事物,并被其深深吸引。夏天的雨后,天空格外通透,大地散发出青草的芳香,蜻蜓上下翻飞,穿梭在我的周边,飞得很低,我用脱下的背心去捕捉它们。我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蜻蜓:翅膀薄而挺,腿脚较柔软。在太阳的照射下,蜻蜓的眼睛发出多种色彩,身上的纹样都极其漂亮。摊开掌心,捕捉到的蜻蜓片刻就会飞起,离你而去。后来听大人说蜻蜓吃蚊子是益虫,也就不再捕捉了。
童年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大自然生灵是种美好的体验。对于枝叶间的鸣蝉、疾驰的飞燕、池塘里跳跃的青蛙,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所有这一切也是我儿时画画的素材。我真正喜欢上绘画是在读小学前。依稀记得,邻居爷爷说要给我画只兔子,就地取材,他顺手找了根树枝,寥寥几笔就在地上画出了一只奔跑的小兔子。这让我感到十分神奇。邻居爷爷手里的树枝就像是马良手里的那只神笔,这地上的兔子太像真的兔子了。此后,我只要有时间就画画。现在想来,或许那时的我就是想找到跟邻居爷爷用的树枝一样的“神笔”。
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上中学的时间。我也开始了正规的绘画知识学习,课程主要是素描、色彩和图案设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一幅画解决一个问题,十幅画就能解决十个问题。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逐渐掌握了形体刻画的相关技法。色彩课除了画静物也画户外风景。中学期间,我经常独自到户外写生,为了画日出,我天不亮就起床。还记得有一次冬天里去画荷塘,刚画了几下,水粉笔就冻在了调色板上,后来我就改用油彩画……除了绘画的学习,文化课我也不松懈,给自己增加砝码。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绘画的味道。在这所学校里,同学们汇集在一起,让我们的青春充满活力,也让我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在我的眼里,这里的人和事都是奇妙而新鲜的,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学校的一切。它是繁杂缤纷的,有些超出了我的视觉经验,但又仿佛在哪里见过。对学校,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拿起画板, 我悄悄地对学校说:“你好,我来了。”绘画的帷幕缓缓地拉开了。
当时学校经常邀请国内外许多知名的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授课,有吴冠中先生,也有英国、日本的外籍博士和教授等。新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学术氛围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大学课程除了传统的内容以外,还涉及超级写实、多种材料、视觉构成等新颖的创作课程,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开拓了我的新视野。
与艺术相伴,不只是点、线、面,也不仅仅是水粉、水彩与油彩,而是灵感与创意的交融。作画时,手中的笔与细碎的灵感、创意翩然起舞。遨游在艺术空间里的我是快乐、充实的。在校期间,我的作品《建设中的省体育中心》有幸在《山东工人报》《济南日报》《田园之歌》等报刊的艺术版面上发表。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后,艺术给我的快乐继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工作之余,我创作了大量的小幅作品。1992年至1995年,我的部分作品在《读者》上陆续发表。在这之后,我开始涉猎水墨、油画、构成设计、水彩画等,还为山东文艺出版社、山东明天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绘制了大量的插画作品。
光阴总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走着,而关于童年、中学、大学的记忆却随着时光的流转越发清晰坚定。在作画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艺术最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民族性、当代性和个人风格。随后,我专心于学习研究和创作水墨画。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有许多理论精髓,如《画山水序》《倪云林画论》《苦瓜和尚话语录》《古画品录》《绘境》《山水论》《画论》《绘事发微》等等,这些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水墨画创作奠定了基础。社会在进步,艺术也在发展,在学习传统艺术创作的前提下也应该考虑当下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应该去探寻新的艺术形式,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去尝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探索都需要实践去完成。近年来,我通过不断学习,所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多个联展和个展,受到了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教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深知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才能到达艺术梦想的彼岸。(编辑/吴洁)
小时候我喜欢画各种昆虫、植物和水果,喜欢观察大自然中各种美丽的事物,并被其深深吸引。夏天的雨后,天空格外通透,大地散发出青草的芳香,蜻蜓上下翻飞,穿梭在我的周边,飞得很低,我用脱下的背心去捕捉它们。我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蜻蜓:翅膀薄而挺,腿脚较柔软。在太阳的照射下,蜻蜓的眼睛发出多种色彩,身上的纹样都极其漂亮。摊开掌心,捕捉到的蜻蜓片刻就会飞起,离你而去。后来听大人说蜻蜓吃蚊子是益虫,也就不再捕捉了。
童年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大自然生灵是种美好的体验。对于枝叶间的鸣蝉、疾驰的飞燕、池塘里跳跃的青蛙,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所有这一切也是我儿时画画的素材。我真正喜欢上绘画是在读小学前。依稀记得,邻居爷爷说要给我画只兔子,就地取材,他顺手找了根树枝,寥寥几笔就在地上画出了一只奔跑的小兔子。这让我感到十分神奇。邻居爷爷手里的树枝就像是马良手里的那只神笔,这地上的兔子太像真的兔子了。此后,我只要有时间就画画。现在想来,或许那时的我就是想找到跟邻居爷爷用的树枝一样的“神笔”。
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上中学的时间。我也开始了正规的绘画知识学习,课程主要是素描、色彩和图案设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一幅画解决一个问题,十幅画就能解决十个问题。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逐渐掌握了形体刻画的相关技法。色彩课除了画静物也画户外风景。中学期间,我经常独自到户外写生,为了画日出,我天不亮就起床。还记得有一次冬天里去画荷塘,刚画了几下,水粉笔就冻在了调色板上,后来我就改用油彩画……除了绘画的学习,文化课我也不松懈,给自己增加砝码。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绘画的味道。在这所学校里,同学们汇集在一起,让我们的青春充满活力,也让我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在我的眼里,这里的人和事都是奇妙而新鲜的,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学校的一切。它是繁杂缤纷的,有些超出了我的视觉经验,但又仿佛在哪里见过。对学校,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拿起画板, 我悄悄地对学校说:“你好,我来了。”绘画的帷幕缓缓地拉开了。
当时学校经常邀请国内外许多知名的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授课,有吴冠中先生,也有英国、日本的外籍博士和教授等。新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学术氛围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大学课程除了传统的内容以外,还涉及超级写实、多种材料、视觉构成等新颖的创作课程,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开拓了我的新视野。
与艺术相伴,不只是点、线、面,也不仅仅是水粉、水彩与油彩,而是灵感与创意的交融。作画时,手中的笔与细碎的灵感、创意翩然起舞。遨游在艺术空间里的我是快乐、充实的。在校期间,我的作品《建设中的省体育中心》有幸在《山东工人报》《济南日报》《田园之歌》等报刊的艺术版面上发表。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后,艺术给我的快乐继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工作之余,我创作了大量的小幅作品。1992年至1995年,我的部分作品在《读者》上陆续发表。在这之后,我开始涉猎水墨、油画、构成设计、水彩画等,还为山东文艺出版社、山东明天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绘制了大量的插画作品。
光阴总是一往无前地向前走着,而关于童年、中学、大学的记忆却随着时光的流转越发清晰坚定。在作画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艺术最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民族性、当代性和个人风格。随后,我专心于学习研究和创作水墨画。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有许多理论精髓,如《画山水序》《倪云林画论》《苦瓜和尚话语录》《古画品录》《绘境》《山水论》《画论》《绘事发微》等等,这些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水墨画创作奠定了基础。社会在进步,艺术也在发展,在学习传统艺术创作的前提下也应该考虑当下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应该去探寻新的艺术形式,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去尝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探索都需要实践去完成。近年来,我通过不断学习,所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多个联展和个展,受到了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教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深知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才能到达艺术梦想的彼岸。(编辑/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