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就是要激发群体成员的集体感,通过建立学生良好的班级归属感,让每个同学参与班级的建设中,让每个同学都具有主人翁精神,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关键词:班级管理;归属感;实践
一、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部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却很脆弱、很不稳定,表现为逃学、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认为与任课老师有代沟,导致在违反校規中得到一种不满足,经验分析发现:首先,此类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错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相当反感,漠视学校和班级的各类规章制度,不断打破学校的秩序与规范 ; 消极对待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形成一种 “ 软抵抗 ”; 看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学对班级活动却敷衍了事,责任感和对班级的使命感毫无存在,从而淡化了班级集体归属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 QQ 、微信、 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圈,导致他们的心灵偏差,关系被淡化了,甚至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模糊。主观因素促使或加剧了部分学生对班级、对教师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从而也导致了班级归属感的缺乏。
二、培养学生班级归属感
对于那些被班级同学孤立、疏离,集体拒绝的学生来说,班级归属感对学业效能产生的作用会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缺乏集体的温暖,他更难对同学,对班级生活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而每个人都有得到大众认可与需要的本能,所以这样的学生会加入到一些不良团体中来寻找自己的这种归属感。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以此,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可见,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学习,学生会很快融入班集体,找到班级归属感。
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长。亲情的缺乏,加之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就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每个月我都会抽时间与学生交谈,这样能增加师生和学生的感情。对那些有问题,情况复杂的学生,我会更加的关注。有一个叫博文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的缘故自暴自弃,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与人交往,沉默寡言,经过多次了解和开导后博文改变了很多,同时要同学和其它科目的老师多留意他,关照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现在博文的成绩提升上来了,也变的活波可爱。在与学生沟通中要真诚坦待,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像家人一样关爱他们,激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恩,学生才愿意知错就改,积极进取,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二)以班为家,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以“班级日志”鼓舞同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荣誉感,我特地做了一本“班级日记”,在“班级日志”的扉页写下班主任寄语,让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记录班中每天大小事情,第二天早晨转交下一位同学。通过这一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真正感到自己是班上的主人,并能使学生通过值日看到班主任的寄语和其他同学心声, “班级日志”刚推行几天,学生写得很少,内容也比较正式,知道学生还不能随意的表达心声,于是我鼓励他们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学生很乐意书写“班级日志”,而且写得越来越多。师生通过“班级日志”这一载体,相互交流了感情,培养班级认同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建立目标,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才会有效地激发班集体成员高昂的参与目标实现过程的积极性。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才智。每班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每学期都会和学生建立一个“月目标”“学期目标”,要在这个时间段拿多少分,争取多少面“流动红旗”……每周一的班会,首先宣布本班本周的量化排名情况,学生非常关心。如排名级前六名,全班同学显得非常高兴;如果排名靠后,同学会显得很难过。班上有被扣分的也会主动找我道歉,他们一点一点的成长让我感到欣慰。“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精神,班级凝聚力也加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自然就形成了。
(四)组织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集体的自身的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就会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课外活动课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课外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严肃紧张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时,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主人翁,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每天上午4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跑步、做健美操、跳绳、踢毽子,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下午第三节课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唱、舞蹈、花样跳绳、排球、蓝球、美术、射击、书法同学们一个个专心致志,兴致勃勃。每逢节日,各种庆祝活动如期举行同学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除此之外,学校每期还会举办各种专题活动如励志演讲、心理辅导、法制讲座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劳逸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拓展了视野增加了知识,感受到学校生活不再单调无味,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慢慢对学校有了归属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班级集体,对班级采取认同、参与的态度,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从而创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在班级中享受的温暖,从而自然流露出对班级的真情和归属感真正融入。
参考文献
[1]何宏.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学周刊,2021(22):167-168.
[2]张婷婷.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225.
关键词:班级管理;归属感;实践
一、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部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却很脆弱、很不稳定,表现为逃学、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认为与任课老师有代沟,导致在违反校規中得到一种不满足,经验分析发现:首先,此类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错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相当反感,漠视学校和班级的各类规章制度,不断打破学校的秩序与规范 ; 消极对待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形成一种 “ 软抵抗 ”; 看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学对班级活动却敷衍了事,责任感和对班级的使命感毫无存在,从而淡化了班级集体归属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 QQ 、微信、 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圈,导致他们的心灵偏差,关系被淡化了,甚至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模糊。主观因素促使或加剧了部分学生对班级、对教师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从而也导致了班级归属感的缺乏。
二、培养学生班级归属感
对于那些被班级同学孤立、疏离,集体拒绝的学生来说,班级归属感对学业效能产生的作用会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缺乏集体的温暖,他更难对同学,对班级生活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而每个人都有得到大众认可与需要的本能,所以这样的学生会加入到一些不良团体中来寻找自己的这种归属感。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以此,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可见,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学习,学生会很快融入班集体,找到班级归属感。
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长。亲情的缺乏,加之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就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每个月我都会抽时间与学生交谈,这样能增加师生和学生的感情。对那些有问题,情况复杂的学生,我会更加的关注。有一个叫博文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的缘故自暴自弃,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与人交往,沉默寡言,经过多次了解和开导后博文改变了很多,同时要同学和其它科目的老师多留意他,关照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现在博文的成绩提升上来了,也变的活波可爱。在与学生沟通中要真诚坦待,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像家人一样关爱他们,激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恩,学生才愿意知错就改,积极进取,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二)以班为家,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以“班级日志”鼓舞同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荣誉感,我特地做了一本“班级日记”,在“班级日志”的扉页写下班主任寄语,让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记录班中每天大小事情,第二天早晨转交下一位同学。通过这一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真正感到自己是班上的主人,并能使学生通过值日看到班主任的寄语和其他同学心声, “班级日志”刚推行几天,学生写得很少,内容也比较正式,知道学生还不能随意的表达心声,于是我鼓励他们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学生很乐意书写“班级日志”,而且写得越来越多。师生通过“班级日志”这一载体,相互交流了感情,培养班级认同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建立目标,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才会有效地激发班集体成员高昂的参与目标实现过程的积极性。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才智。每班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每学期都会和学生建立一个“月目标”“学期目标”,要在这个时间段拿多少分,争取多少面“流动红旗”……每周一的班会,首先宣布本班本周的量化排名情况,学生非常关心。如排名级前六名,全班同学显得非常高兴;如果排名靠后,同学会显得很难过。班上有被扣分的也会主动找我道歉,他们一点一点的成长让我感到欣慰。“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精神,班级凝聚力也加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自然就形成了。
(四)组织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归属感
“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集体的自身的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就会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课外活动课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课外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严肃紧张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时,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主人翁,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每天上午4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跑步、做健美操、跳绳、踢毽子,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下午第三节课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唱、舞蹈、花样跳绳、排球、蓝球、美术、射击、书法同学们一个个专心致志,兴致勃勃。每逢节日,各种庆祝活动如期举行同学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除此之外,学校每期还会举办各种专题活动如励志演讲、心理辅导、法制讲座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劳逸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拓展了视野增加了知识,感受到学校生活不再单调无味,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慢慢对学校有了归属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班级集体,对班级采取认同、参与的态度,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从而创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在班级中享受的温暖,从而自然流露出对班级的真情和归属感真正融入。
参考文献
[1]何宏.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学周刊,2021(22):167-168.
[2]张婷婷.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