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这种病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消失,所以许多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硝酸盐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新亚丹消、长效异乐定、莫诺美地、德明、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来扩张血管。用药的时间长了,就可能出现药物疗效的逐渐减低,甚至作用消失现象,这就涉及到了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硝酸盐类药物有口服、静脉注射、皮肤贴膜、口腔喷雾剂等多种剂型,剂型不同,产生的耐药性也各有差异。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包括血管耐药性和抗心绞痛耐药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扩张静脉和动脉的作用减轻;后者则是缓解心绞痛的疗效减弱。血管耐药性的产生一般并不意味着抗心绞痛的作用减弱。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促进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形成呢?一是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它受遗传的影响,有些人对硝酸盐类药物特别不敏感,容易产生耐药性,有些人则敏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二是持续高浓度的硝酸盐类药物应用。常常发生在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盐类药物的病人中,有时多次、大剂量口服硝酸盐类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三是长期饮酒、服镇静催眠药,可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硝酸盐类药物的代谢、失活速度加快,产生耐药性。四是同时服用了大剂量的减弱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如吲哚美辛,它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使扩张血管的物质生成减少,部分抵消了硝酸盐类药物的作用。
机体对硝酸盐类药物形成耐药性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此时,即使加倍服用硝酸盐类药物,也不能缓解心绞痛,因此,减少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预防或减轻耐药性产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要避免持续静脉注射硝酸盐类药物,24小时中最好留有停药间隙;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剂量药物,用药超过24小时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维持相同的疗效。
* 服药间隔宜在8~12小时以上,也可把服药时间安排成每天一次服药,这样可使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有一段时间相对较低,使心血管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避免大剂量或长时间采用同一给药途径用药,可采用口服、舌下含服、皮肤贴膜、喷雾剂交替使用,如口服耐药的病人改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仍然可以缓解心绞痛。
* 同时服用带有巯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可以减少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 与其他扩张血管的药物联合使用,如与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 (恬尔心)同时使用,可以增强硝酸盐类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性发生。
硝酸盐类药物有口服、静脉注射、皮肤贴膜、口腔喷雾剂等多种剂型,剂型不同,产生的耐药性也各有差异。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包括血管耐药性和抗心绞痛耐药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扩张静脉和动脉的作用减轻;后者则是缓解心绞痛的疗效减弱。血管耐药性的产生一般并不意味着抗心绞痛的作用减弱。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促进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形成呢?一是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它受遗传的影响,有些人对硝酸盐类药物特别不敏感,容易产生耐药性,有些人则敏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二是持续高浓度的硝酸盐类药物应用。常常发生在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盐类药物的病人中,有时多次、大剂量口服硝酸盐类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三是长期饮酒、服镇静催眠药,可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硝酸盐类药物的代谢、失活速度加快,产生耐药性。四是同时服用了大剂量的减弱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如吲哚美辛,它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使扩张血管的物质生成减少,部分抵消了硝酸盐类药物的作用。
机体对硝酸盐类药物形成耐药性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此时,即使加倍服用硝酸盐类药物,也不能缓解心绞痛,因此,减少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预防或减轻耐药性产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要避免持续静脉注射硝酸盐类药物,24小时中最好留有停药间隙;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剂量药物,用药超过24小时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维持相同的疗效。
* 服药间隔宜在8~12小时以上,也可把服药时间安排成每天一次服药,这样可使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有一段时间相对较低,使心血管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避免大剂量或长时间采用同一给药途径用药,可采用口服、舌下含服、皮肤贴膜、喷雾剂交替使用,如口服耐药的病人改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仍然可以缓解心绞痛。
* 同时服用带有巯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可以减少硝酸盐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 与其他扩张血管的药物联合使用,如与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 (恬尔心)同时使用,可以增强硝酸盐类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