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金融合作,让人期待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ch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是世界上四大金融中心之一,许多外资银行的亚太总部全都在此落户,“金色经济”扬名海外,而在聚力打造长三角上海金融副中心的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CBD,几乎随处可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据了解,苏州90%的银行分行,50%的保险分公司都在此集聚,外资银行数全省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园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深化中国和新加坡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合作,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跨境资本双向投资、金融机构互设、金融科技合作等方面争创第一和唯一,取得明显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服务与管理局局长朱晓焱表示,苏州加入自贸区后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将充分发挥中新合作“探路者”的作用,全力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深化中新金融领域的合作,为江苏自贸区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贡献力量。
  全国首家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
  2020年4月17日,园区成为首家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开展新加坡银行机构对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等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地区,试点有效促进了中国和新加坡之间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宽了企业融资新的渠道。辖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浙商银行于政策实施首日,成功办理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7笔,金额8400余万元。
  目前,苏州35家企业已与12家新加坡银行机构累计签订人民币跨境贷款合同46.05亿元、累计提款38.46亿元、办理股权投资基金对外直接投资备案24笔、金额62.8亿元,汇出资金3.63亿元。
  “引进来”“走出去”双方互设金融机构
  为了加深中新两国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园区积极推动双方金融机构互设和合作,2006年,新加坡星展、华侨和大华银行先后在园区设立了分行。同年,苏州本地法人金融机构也积极“走出去”,东吴证券获批到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并取得新加坡金管局批复的资产管理牌照;2019年7月,苏州银行新加坡代表处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复正式开业,成为全国首家城商行在新加坡设立的分支机构。
  签署谅解备忘录深化中新金融合作
  2018年11月20日,新加坡交易所(新交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中新金融领域寻求合作,支持中新关系不断深化,促进中新金融创新与发展。
  在此次合作中,双方将支持深化中新金融创新合作,促进中新双向投资便利化,引导支持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新加坡上市公司,鼓励推进中国企业到新交所上市和/或发行债券(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双方也将支持扩大两地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使新加坡金融企业和潜在投资者了解并投资园区,同时提升园区的金融机构在新加坡进行投融资交易的能力;双方还将积极推进中国和新加坡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
  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互动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园区抢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学习借鉴新加坡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经验,深化双方的合作,将中新金融创新向金融科技领域延伸。2019年5月,苏州金融科技协会与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举办中新金融科技应用博览会,促进中新两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今年11月,园区金融科技企业也将参加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与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互动,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的市场。
  2019年10月,新加坡金融科技奖正式颁布,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金融科技战略合作伙伴,荣获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奖。
  2020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支持6市(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苏州在列,园区“先行先试”。目前,园区正联合苏州征信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平台和金融科技应用集市(APIX)开发,并着手征集金融科技试点应用。
  “QFLP”来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迎来突破
  2020年7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办法》,翘首以盼的QFLP试点政策终于来了!
  據了解,《办法》一方面允许“外资管理人”管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和“境内人民币基金”;另一方面按照“内外资统一标准”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人”参与QFLP试点,管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
  《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多部门工作协同机制,规范了试点涉及相关主体的资质要求,优化了试点工作相关流程。这样一来,在外资准入方面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实际操作和试点运行。
其他文献
“原本斑驳的石头墙配上抽象涂鸦作品,既有视觉冲突,又极具个性,让古城里的小巷更有文化魅力了。”来自杭州,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游客沈先生对酱油弄墙面上的蓝白色调玫瑰花赞不绝口,“在苏州古老的街巷中,以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绘画,很有意思。”在最美的深秋,不少游客打卡平江路,也都被东升里、志恒里、酱油弄的文化艺术长廊所吸引。  在东升里体验国际艺术  东升里是平江路附近的一条支巷,与平江路平行。巷子较窄,与
期刊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滴汗入土苦作甜”是传统农民的真实写照。迈入新世纪以来,一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力争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苏州,农业生产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种种养养”那么简单。在大路货的农产品之外,消费者对精品的追求愈加明显。落实到农产品上,就是对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呢?这就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会种地不行,还要有知识、懂技
期刊
26年来,在借鉴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典范,呈现在世界面前。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座人文与科技并蓄、产业与城市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市,在深度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了产城共荣发展态势。  亲商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  有人说,“园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亲商服务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此话一点也
期刊
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是偶然更是必然  在这个初冬的午后,记者在园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见到了潘云官。虽退休已有十年之久,但说起苏州工业园区,潘云官依旧思路清晰,饱含深情。在他看来,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是偶然更是必然。  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最早要追溯到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在谈到“亚洲四小龙”时,邓小平特别提到了新加坡。邓小平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很好,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
期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多邊主义,区域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推进全球化进程,一直以来都是中新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2020年10月3日是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30周年纪念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特别制作了三集纪录片。来看看两国政府、外交、商界、文化、媒体、民间等方面的20位受访者在纪录片中讲述了哪些他们亲历的中新友好与合作的故事吧!
期刊
Education story  胡金平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总校长  我讲两件事吧,让我印象特别深。曾经学校有一个小学老师,下课期间,拿试卷拍了一下学生,这个学生的家长立马鼓动了十几个家长,要求校方开除这个老师。当时我表态说,会去调查这件事,弄清楚来龙去脉。我告诉家长,不要插手学校的教育教学。作为校长,要保护自己的教师,同时也要指出教师的错误之处。校长要有自己的立场,处事要公正。  还有一次,
期刊
一路走来,园区这位探路先锋“读懂”了新加坡,凭着一股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闯劲和毅力,创造出“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率先走出一条不断探索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的发展之路,用一系列“首创”,书写了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奇迹。  首批出口加工区  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于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设立的15家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而1992年,黄建明就开始参与筹备工作。身边的人都开玩笑地说:“你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第0批员工”。1992年和1993年,李光耀两次带领政府和企业团队访华,表达了中新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最终确定选址苏州。彼时在苏州市计划委员会工作的黄建明,负责汇总新加坡客商到苏州考察后拟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黄建明称,从那时候开始和新加坡接触,算是筹备
期刊
A*STAR企业合作中心:  深化中新合作,推动双方科技创新再攀新高  11月18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正式启动,这也是A*STAR首次在新加坡以外设立分支机构,当前,位于腾飞创新园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已完成装修并入驻。  新加坡-江苏合
期刊
往喀什的卧铺车厢,一眼望去皆维吾尔族,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待到熄灯,渐渐安静下来,躺下翻了几个身,酣然入梦。  天亮时被列车员叫卖声吵醒,推车上摆着哈密瓜,又大又便宜,买了一只当作早餐。火车一站一站,不紧不慢,看了会野景,觉得眼皮沉重,复又入眠。睡到下午方醒,回去车票未有着落,心里难免有些忐忑。  晚上八点多到站,天色依旧大亮。下车即有人招揽住宿,中年汉人,戴着银边眼镜,斯斯文文。宾馆乃车站开办,
期刊